寄生蟲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寄生蟲在宿主的細胞、組織或腔道內寄生, 引起一系列的損傷, 這不僅見於原蟲, 蠕蟲的成蟲, 而且也見於移行中的幼蟲, 他們對宿主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奪取營養
寄生蟲在宿主體內生長、發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質主要來源於宿主, 寄生的蟲數愈多, 被奪取的營養也就愈多。 如蛔蟲和絛蟲在腸道內寄生, 奪取大量的養料, 並影響腸道吸收功能, 引起宿主營養不良;又如鉤蟲附於腸壁上吸取大量血液, 可引起宿主貧血。
(二)機械性損傷
寄生蟲對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組織和器官可產生損害或壓迫作用。
Advertisiment
(三)毒性和抗原物質的作用
寄生蟲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蟲體的分解物對宿主均有毒性作用, 這是寄生蟲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個類型。 例如溶組織內阿米巴侵入腸粘膜和肝時, 分泌溶組織酶, 溶解組織、細胞, 引起宿主腸壁潰瘍和肝膿腫;闊節裂頭絛蟲的分泌排泄物可能影響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貧血。
Advertisiment
(四)超敏反應
寄生蟲在宿主體內往往會誘導宿主產生超敏反應, 造成組織的損傷。 這是寄生蟲致病作用之一。 超敏反應一般分為四型,
Advertisiment
人的表面皮膚, 會受到蟎蟲等細小節肢動物的襲擊。 而人的消化道更是豬肉絛蟲, 牛肉絛蟲等的理想棲息地。 若寄生蟲進入人體循環系統, 一方面可以攻擊白細胞, 另一方面可達肺, 肝等臟器或是堵塞血管或淋巴管道, 會引起如肝硬化, 門脈高壓, 象皮病等疾病。 而人如果是豬肉絛蟲的中間宿主, 寄生蟲甚至會達眼球和大腦, 危及生命。
寄生蟲病早期症狀
凡有下列症狀者, 應進一步到醫院檢查。
1。 陣發性臍周疼痛、消化不良、消瘦、發育緩慢、記憶力減退,
Advertisiment
2。 經常感覺肛門周圍及會陰部奇癢, 以夜間為甚, 睡眠不安、多夢, 可能患有蟯蟲病。
3。 腹痛、腹瀉每日達5次左右, 帶有腥臭味, 且有暗紅色黏液血便者, 可能患有阿米巴病。
4。 貧血、面色蒼白而帶黃色、頭昏眼花、乏力, 且職業為農民者, 可能患鉤蟲病。
5。 有腹痛、腹瀉並有生食荸芥、菱角、藕等水生植物史者, 可能患薑片蟲病。
6。 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 並愛養貓, 有過發熱、無力、肌肉酸痛的孕婦, 可能患弓形蟲病。
7。 血色素減少, 去過瘧疾流行區, 間斷性發冷、發熱, 有時體溫高達39℃左右, 持續一周以上者, 可能患有瘧疾病。
8。 婦女有外☆禁☆陰瘙癢, 白帶增多、有異味, 並可有尿痛、尿頻等, 可能是感染了陰☆禁☆道毛滴蟲病。
Advertisiment
寄生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1。 流行學史, 來自疫區, 如血吸蟲病有疫水接觸史、肺吸蟲病有吃不熟的石蟹史等。
2。 臨床表現, 各有其臨床特徵, 末梢血液嗜酸粒細胞往往增高。
3。 病原學診斷, 在體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蟲體, 如糞便塗片或集聚法檢查腸道原蟲滋養體、包囊或蠕蟲卵, 末梢血液塗片找瘧原蟲等, 寄主組織內的寄生蟲則可通過活體組織檢查或穿刺檢查而確診。
4。 免疫學診斷,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內試驗和血清免疫試驗。
皮內試驗又可分為即刻反應和遲緩反應, 肺吸蟲皮試等屬前者, 可作為臨床過篩或流行學調查。
血清免疫學試驗有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HA)、間接螢光抗體技術(IFT)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前者靈敏度較高, 後兩者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較高。這些方法主要用於檢測寄主的特異性抗體,目前也已建立檢測蟲體循環抗原或排泄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診斷及療效的考核。
5。其他檢查,如超聲檢查。
1。注意孩子的個人和飲食衛生,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潔衛生,可以有效減少或避免腸道線蟲感染。
2。對於明確有蛔蟲感染的孩子還需要予以驅蟲治療,以預防併發症。體內蛔蟲較多者,可以每半年驅蟲一次。蛔蟲等寄生蟲有“遇溫則安”之習性,且孩子在秋天接受驅蟲治療時對因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較易耐受和適應,容易恢復健康。
3。驅蟲藥物的選擇要根據不同的寄生蟲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擇,也可以選擇廣譜驅蟲藥,但具體劑量,要向醫生諮詢,一般多根據公斤體重計算。驅蟲後2-4周要複查大便,如果仍能找蟲卵,可重複驅蟲治療。
4。對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好避免藥物驅蟲治療,因為它們的肝腎代謝功能均不完善,藥物可能會對孩子的肝腎產生毒副作用。另外,從腸道寄生蟲的特點來看,蟲卵大都附著於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蟲的感染途徑是口,2歲以內的孩子吃蔬菜、瓜果的種類與量較少,接觸最多反而是家中的物品和玩具,後者相對較清潔,幾乎很少沾染蟲卵,所以它們真正需要打蟲的機會也少。
後兩者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較高。這些方法主要用於檢測寄主的特異性抗體,目前也已建立檢測蟲體循環抗原或排泄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診斷及療效的考核。5。其他檢查,如超聲檢查。
幼兒寄生蟲病的預防措施
1。注意孩子的個人和飲食衛生,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潔衛生,可以有效減少或避免腸道線蟲感染。
2。對於明確有蛔蟲感染的孩子還需要予以驅蟲治療,以預防併發症。體內蛔蟲較多者,可以每半年驅蟲一次。蛔蟲等寄生蟲有“遇溫則安”之習性,且孩子在秋天接受驅蟲治療時對因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較易耐受和適應,容易恢復健康。
3。驅蟲藥物的選擇要根據不同的寄生蟲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擇,也可以選擇廣譜驅蟲藥,但具體劑量,要向醫生諮詢,一般多根據公斤體重計算。驅蟲後2-4周要複查大便,如果仍能找蟲卵,可重複驅蟲治療。
4。對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好避免藥物驅蟲治療,因為它們的肝腎代謝功能均不完善,藥物可能會對孩子的肝腎產生毒副作用。另外,從腸道寄生蟲的特點來看,蟲卵大都附著於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蟲的感染途徑是口,2歲以內的孩子吃蔬菜、瓜果的種類與量較少,接觸最多反而是家中的物品和玩具,後者相對較清潔,幾乎很少沾染蟲卵,所以它們真正需要打蟲的機會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