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七坐八爬”, 可見坐和爬是寶寶發育的重要里程碑。 這時父母一般都會格外重視“爬行”, 因為這是寶寶動作發展的一大步, 所以在寶寶學爬之後, 父母要特別留意整體居家環境的安全。
但偶爾也會發現寶寶跳過爬行階段、直接嘗試站立走路的情形,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對寶寶日後的動作發展或身體發育有影響嗎?其實爬行屬於人體控制運動的本能發展, 當寶寶的腦部發育到達一定程度, 周邊神經系統連結也達到階段性需要, 腦神經及肌肉協調都足夠成熟, 又沒有外力限制的時候, 寶寶自然就開始學爬行。
Advertisiment
內在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神經細胞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腦細胞出現缺損, 例如腦性麻痹, 或者肌肉張力有異常, 例如唐氏症, 那麼寶寶要正常爬行就比較困難;神經系統與肌肉骨骼關節合作是否順暢, 只有當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動作協調發展到達一定程度, 在相互合作下才能出現爬行;再次就是寶寶的個性, 如果是活潑好動的寶寶, 學習爬行走路的意願就比較強烈。 而較胖的寶寶可能因為身體的負擔太重, 所以顯得有些裹足不前。
外在因素主要兩個方面, 分別來字周圍的環境和親臨的教養:即使寶寶準備好了要爬, 但是照顧者經常給予活動空間的限制,
Advertisiment
對於前面提到的疑問“略過爬行正常嗎?”專家解釋道, 的確有少數寶寶幾乎完全沒有爬行就學會走路, 到目前為止, 並沒有任何正式的醫學研究可以證明, 不爬的寶寶會對日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只要以後的發展(例如走路)都正常, 父母就無需擔憂。
既然爬行是寶寶發育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那多鍛煉爬行有積極作用嗎?專家指出寶寶爬行最好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下自然發展,
Advertisiment
在寶寶爬行的時候, 父母要注意三點:時間、方式和安全。
6-7個月可說是預備期, 有些寶寶會先翻身, 然後開始出現爬行動作, 通常在7~10個月時開始爬行。 如果寶寶到了1歲還沒有爬行跡象出現, 就應求助於小兒腦神經醫師, 以確認是否出現發展遲緩等問題。
寶寶爬行的方式因人而異, 對此不必太在意。 剛開始爬行時, 寶寶可能會出現後退、橫行、單手爬、雙手爬等動作, 以及其他各種奇怪的姿勢, 此時不需要刻意矯正, 只要最後能成熟進步到雙手前進爬行即可。
會爬行之後, 代表寶寶的活動空間變大了, 父母及照顧者要高度注意居家環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