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富裕時代怎樣進行家庭教育

錢,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一點在孩子上幼稚園時就已經凸現出來。 家長們毫不吝惜地成把地花著鈔票, 生活費用、娛樂費用、教育費用等等, 卻沒有想到, 有些錢用在孩子身上, 卻不一定能起積極作用。

物質需求的過度滿足使孩子思維凝固

鏡像一:妞妞就是不喜歡上幼稚園, 每天早晨都要和媽媽談條件:“媽媽, 今天給我買一個棒棒糖, 我就去幼稚園。 ”為了減少麻煩, 媽媽總是說:“好的。 ”第二天, 妞妞又會說:“媽媽, 給我買個娃娃, 我就去幼稚園。 ”……

鏡像二:佳佳要一個玩具, 媽媽買回來的不是她想要的那種,

Advertisiment
於是佳佳就不停地哭, 媽媽哄不好她, 只好答應重新買一個, 佳佳這才不鬧了。

解析:孩子還小, 問題好像不算嚴重。 現在我們有經濟條件, 滿足孩子一些要求沒有什麼大不了。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等孩子上學以後我就不聽她的, 不該買的東西堅決不買。

這話說得好, 但你想過沒有, 孩子真的能接受嗎?如果不接受, 他會有什麼想法呢?

2~7歲年齡段的孩子, 心理特質是自我中心的, 專注於直接的變化, 無法理解潛在的意義。 他們思維刻板, 不靈活。 等到上小學, 由於無法扭轉原有的思維定勢, 還會覺得要什麼媽媽就會給什麼, 如果媽媽不給, 就會給孩子造成這樣的感覺:“媽媽不愛我了。 ”失落感油然而生。 接下來孩子心理得出了新的結論:如果上學損害了我的利益,

Advertisiment
那麼上學不是一件好事。 有了這樣的結論, 孩子還會愛學習嗎?

因此家長在最開始的時候, 對孩子教育要採取多種方法, 比如請老師給孩子找小夥伴, 或請老師表揚孩子、鼓勵孩子等等, 使其順利地去幼稚園。

我有一次問四年級的孩子:你最喜歡媽媽什麼?很多孩子回答:我要的東西媽媽都給我買。 沒有一個孩子回答是因為媽媽愛他。 可見, 物質需求是孩子最關注的, 也是生活的必然, 但如果給孩子絕對的物質滿足就會使孩子的思維凝固在物質上, 缺少親情和思維的多元性。

建議:對孩子提出的物質要求, 凡是過分的, 一概不滿足。 這樣孩子才不會事事提條件, 得不到滿足時,

Advertisiment
也就學會了忍耐。

學齡前的孩子, 提出的物質要求不會很過分, 很多時候家長會妥協。 這樣的局面如何轉變呢?家長可以逐步減少妥協的次數, 讓孩子知道媽媽有說“不”的時候;妥協的時候要有附加條件, 讓孩子知道, 條件要相互滿足, 大家都有權利;覺得某一件事不能妥協的時候, 堅持到最後, 即使孩子為此得病, 也要堅持, 讓孩子心理建立一種“度”, 就是“遇到這樣的事情再鬧也沒有用, 媽媽不會答應的”。 這樣逐步改變孩子自我中心, 看媽媽的臉, 理解媽媽的思想, 思維也就不那麼刻板了。

物質的多少好壞不與孩子的自信成正比

鏡像一:帥帥從幼稚園回來, 對媽媽說:“媽媽, 小強昨天過生日, 他媽媽給他買了個大蛋糕, 可好吃了。

Advertisiment
”帥帥媽一聽, 心裡憤憤不平, 就說:“不就是一個大蛋糕嗎, 等你過生日的時候, 媽媽給你買一個比小強那個大的蛋糕。 ”帥帥聽了, 高興地跳了起來。

鏡像二:小小站在幼稚園門口, 對著媽媽大喊:“我不坐破夏利, 我要坐寶馬。 小花家的就是寶馬。 ”小小媽忙解釋:“今天爸爸用車, 咱們坐計程車回家。 R

21;“不行!我就要坐寶馬!”小小媽無奈了, 蹲下來哄小小:“我們叫一輛現代好嗎?現代比夏利高級。 明天媽媽叫爸爸打車去辦事, 媽媽開車來接你!好寶貝, 就一次。 ”

解析:孩子很小就學會了比較大和小, 好與壞。 應該說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當孩子回家來, 說:“媽媽, 我學會了一首新兒歌, 我來背給您聽。 ”這時候, 孩子心裡升騰的是自信, 是收穫的喜悅。

Advertisiment
他知道, 今天他進步了。 當孩子回家來說:“媽媽, 小強和我拍皮球都得了5分。 ”這時候, 孩子心裡充滿的是成就感, 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他知道, 我能做得很好。

孩子經常對媽媽說:“媽媽, 今天我很乖是不是!”“媽媽, 我沒有不聽話!”“媽媽, 我長大了對吧!”這些都使你清晰地感受到孩子在對比中認識自己, 肯定自己, 內心的自信在增加。 自信是藏在內心的, 誰都搶不走。

但是, 把比較的思維特質附著在“經濟”上就不樂觀了。 物質的需求是外在的, 有給予才有收穫, 沒有人給或者失去了, 就一切成空。

建議: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注重外在的美麗, 關注與別人的不同, 提出疑問, 這不是缺點, 是特點。 家長如果巧妙應對, 不僅能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比較, 同時讓他的精神境界得到昇華。

當孩子閃爍著大眼睛問:“媽媽,我們家為什麼沒有汽車?”你要用堅定的語氣說:“以後我們會有的!”孩子問:“為什麼他們現在有?”你要說:“是因為他們一家人一起努力。孩子聽話,不搗亂,讓爸爸媽媽安心工作。爸爸媽媽努力工作掙錢,攢下錢來買的。我們一家人也共同努力,不遠的將來,我們就有自己的汽車了。”這樣教育的結果,使孩子知道自己哪樣做是對的,並心存美好的希望。

讓孩子誤認為用錢可以解決問題

鏡像一:壯壯今天在幼稚園把小朋友從家裡帶來的小玩具踩壞了。媽媽毫不在意地說:“沒關係,媽媽賠他一個就是了。”媽媽覺得這樣已經解決問題了,殊不知孩子是故意將玩具踩壞的。

鏡像二:君君雖然是男孩子,在媽媽眼裡卻沒有男孩子味。君君班裡有個淘氣鬼,很愛打人,君君總是挨他打。有過幾次的挨打經歷後,媽媽急了,對君君說:“從今以後,誰打你,你就打他,使勁打,打傷了沒關係,媽媽有錢,帶他去醫院。”

解析:孩子是知道對錯的。他做錯事的時候,會先看著你,看你的反應後,再決定做還是不做。這說明孩子有基本判斷是非的能力。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得不分青紅皂白,孩子看後就會茫然,對與錯的概念就會混亂,會隨著自己的感覺而任意胡為,經常闖禍,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也不怕批評和懲罰。

家長尤其不要讓孩子認為,媽媽有錢,闖了禍媽媽花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樣孩子會理解為:我的後果,由媽媽承擔,不會損失我的利益。

很多時候孩子膽怯,往往因為不知道事情來了如何處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所以變得畏手畏腳。如果知道結果都由別人擔著,自己不會有什麼損失,膽子就會變得格外的大。

建議:不要讓孩子覺得你用錢等為他撐腰,因為當這些外援沒有時,孩子的底氣就沒了,有的是膽怯、恐懼和更強烈的依賴感,一旦遇到事情,孩子就會咧開嘴大哭,同時叫著“媽媽”,而不是想辦法解決問題。想到我們不在,孩子就不會處理問題,真叫

人擔心。什麼時候我們會放心呢?教會孩子靠頭腦解決問題、控制局面。

看似我們的要求高了,其實不然。當孩子在幼稚園因為得不到要的玩具而準備發脾氣時,教他停一下,問問自己還有什麼好辦法:找老師、講道理、說好話、拿另一個玩具交換……你這樣教孩子,就會發現孩子變得快樂了,打架少了。

送禮物換來老師的特殊關照影響孩子的自我判斷力

王曉春老師在《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一書中寫了這樣一段精闢的話:用金錢賄賂老師特殊照顧自己的孩子,只能說明你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你心裡明白他和同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肯定贏不了,所以才賄賂老師,悄悄把他的起點往前挪一挪。這是沒出息的做法。沒出息的做法培養不出有出息的後代。

逢年過節,家長給教師送個小禮物,這本是人之常情,但禮一旦太重,再加上附加條件,性質就變了。不管得到什麼樣的照顧,都不是孩子自己爭取的,沒有鍛煉孩子的能力。孩子也會為此認不清自己,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以後離開了被照顧的環境,就會產生錯覺,好像整個世界都開始與他作對,做什麼都不順利,漸漸地喪失了自信,變得萎靡不振。所以給孩子一個同等的環境,讓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參與一些競爭,對孩子大有好處。不求老師特殊照顧,要求家長自己用心教育孩子,使他從適應小社會開始,逐步走向成功。

富裕了,日子好過了,再富不能用錢富孩子,要富孩子的精神、思維、能力。尋找適合孩子的、科學而獨特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同樣可以教育出好孩子。(資訊來源:網路)

同時讓他的精神境界得到昇華。

當孩子閃爍著大眼睛問:“媽媽,我們家為什麼沒有汽車?”你要用堅定的語氣說:“以後我們會有的!”孩子問:“為什麼他們現在有?”你要說:“是因為他們一家人一起努力。孩子聽話,不搗亂,讓爸爸媽媽安心工作。爸爸媽媽努力工作掙錢,攢下錢來買的。我們一家人也共同努力,不遠的將來,我們就有自己的汽車了。”這樣教育的結果,使孩子知道自己哪樣做是對的,並心存美好的希望。

讓孩子誤認為用錢可以解決問題

鏡像一:壯壯今天在幼稚園把小朋友從家裡帶來的小玩具踩壞了。媽媽毫不在意地說:“沒關係,媽媽賠他一個就是了。”媽媽覺得這樣已經解決問題了,殊不知孩子是故意將玩具踩壞的。

鏡像二:君君雖然是男孩子,在媽媽眼裡卻沒有男孩子味。君君班裡有個淘氣鬼,很愛打人,君君總是挨他打。有過幾次的挨打經歷後,媽媽急了,對君君說:“從今以後,誰打你,你就打他,使勁打,打傷了沒關係,媽媽有錢,帶他去醫院。”

解析:孩子是知道對錯的。他做錯事的時候,會先看著你,看你的反應後,再決定做還是不做。這說明孩子有基本判斷是非的能力。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得不分青紅皂白,孩子看後就會茫然,對與錯的概念就會混亂,會隨著自己的感覺而任意胡為,經常闖禍,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也不怕批評和懲罰。

家長尤其不要讓孩子認為,媽媽有錢,闖了禍媽媽花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樣孩子會理解為:我的後果,由媽媽承擔,不會損失我的利益。

很多時候孩子膽怯,往往因為不知道事情來了如何處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所以變得畏手畏腳。如果知道結果都由別人擔著,自己不會有什麼損失,膽子就會變得格外的大。

建議:不要讓孩子覺得你用錢等為他撐腰,因為當這些外援沒有時,孩子的底氣就沒了,有的是膽怯、恐懼和更強烈的依賴感,一旦遇到事情,孩子就會咧開嘴大哭,同時叫著“媽媽”,而不是想辦法解決問題。想到我們不在,孩子就不會處理問題,真叫

人擔心。什麼時候我們會放心呢?教會孩子靠頭腦解決問題、控制局面。

看似我們的要求高了,其實不然。當孩子在幼稚園因為得不到要的玩具而準備發脾氣時,教他停一下,問問自己還有什麼好辦法:找老師、講道理、說好話、拿另一個玩具交換……你這樣教孩子,就會發現孩子變得快樂了,打架少了。

送禮物換來老師的特殊關照影響孩子的自我判斷力

王曉春老師在《富裕時代的家庭教育》一書中寫了這樣一段精闢的話:用金錢賄賂老師特殊照顧自己的孩子,只能說明你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你心裡明白他和同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肯定贏不了,所以才賄賂老師,悄悄把他的起點往前挪一挪。這是沒出息的做法。沒出息的做法培養不出有出息的後代。

逢年過節,家長給教師送個小禮物,這本是人之常情,但禮一旦太重,再加上附加條件,性質就變了。不管得到什麼樣的照顧,都不是孩子自己爭取的,沒有鍛煉孩子的能力。孩子也會為此認不清自己,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以後離開了被照顧的環境,就會產生錯覺,好像整個世界都開始與他作對,做什麼都不順利,漸漸地喪失了自信,變得萎靡不振。所以給孩子一個同等的環境,讓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參與一些競爭,對孩子大有好處。不求老師特殊照顧,要求家長自己用心教育孩子,使他從適應小社會開始,逐步走向成功。

富裕了,日子好過了,再富不能用錢富孩子,要富孩子的精神、思維、能力。尋找適合孩子的、科學而獨特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同樣可以教育出好孩子。(資訊來源:網路)

相關用戶問答
  • 8回答

    一歲半寶寶的教育或一歲半特殊情況的寶寶的教育要怎樣進行?

    寶寶在一歲半基本上都能開口叫爸媽和一些簡單的稱呼,還可以在媽媽叫她叫什麼他就能說出什麼,寶寶若是愛說話,就會容易教育很多了。媽媽們若是在寶寶前五歲的時候都能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寶寶,這樣的話對寶寶的成長... [詳細答案]

  • 1回答

    瘦弱矮小兒該怎樣進行跳繩?

    體格瘦弱和矮小的小兒,通常食欲低,食量小,易患病?熏平時運動較少。家長需要向小兒宣傳運動可使飯量增大、身體變棒、個子長高,少生病,少打針,少吃藥,引起孩子對運動的興趣。運動強度應小一些,如慢頻率跳繩... [詳細答案]

  • 1回答

    請問提高情商具體要怎樣進行?

    提高情商的方法:1、多讚美別人:高情商的人善於讚美別人,這種讚美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看到別人優點的人,才會進步得更快,總是挑揀別人缺點的人會固步自封反而退步。2、保持好心情:高情商的人每天保持好的心... [詳細答案]

  • 1回答

    預防節後綜合征應該怎樣進行度假?

    現在國外對度假已經有新的概念了,不是跑好幾個景點,而是專門在一個地方,享受當地的陽光、自然環境等,發發呆,讓思想放空,好好輕鬆一下,享受環境給我們帶來的那種寧靜的感受。不一定非要坐上飛機、火車走很遠... [詳細答案]

  • 6回答

    兒童家庭數學教育可以怎樣進行?

    對兒童家庭數學教育一定要生動、有趣、生活化,使孩子很容易感興趣,比如在生活中教孩子認識時間、年月日,認識樹木的高矮粗細、有多少顆,動物園裡有多少種動物,各種顏色的積木有多少等等,同時老師也要向家長宣...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