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假中家長也要重視親子溝通

隨著孩子的長大, 越來越多地需要親子間情感的交流, 而我們往往忽略。 所以, 改變親子溝通方式, 需要引起家長高度的重視。 家長們可以特別通過寒假, 加以要重視親子溝通, 幫助孩子改掉不良壞習慣。

煩惱故事:

寒假對於某小學讀五年級的樂樂(化名)來說卻一點也不快樂。 “我最害怕放假了, 一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管得特別嚴, 我覺得很煩, 還不如在學校上學呢, 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玩。 ”樂樂告訴記者。 他不無擔心地說, 很快他就要升入六年級了, 這個寒假爸爸媽媽根本不放過他。

“在寒假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媽媽每天早上6點多就叫我起床了, 督促我趕緊做作業, 然後還給我報了很多輔導班。 ”樂樂無奈地說, 寒假其實就那麼十幾天, 光完成老師的寒假作業已經要不少時間, 再去上這個班、那個班, 他壓根就沒時間玩。 說起自己已經開始的寒假, 樂樂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早上6點半起床, 洗漱完畢, 就開始為寒假作業忙碌;下午三點多, 就要參加媽媽給他報的奧數輔導班, 上完課的時候, 已經是下午五六點鐘, “天都已經黑了”。 晚上想看會電視放鬆一下, 媽媽的火眼金睛似乎已覺察到了, 嘮嘮叨叨地重複起了每天要講三四次的話:“很快就要上六年級了, 競爭多激烈啊。 像你這種只要作業做完, 就悠閒自得的人, 怎麼考得好?快去複習!”無奈,
Advertisiment
他只得又回到書桌邊上。 不光如此, 爸媽因為要上班, 每天出門的時候都對他特別不信任。 “生怕我在家偷玩, 對我特別不信任, 我覺得很不舒服。 ”樂樂告訴記者, 寒假這十幾天中, 他只有除夕到初三這幾天, 趁著爸媽去親戚家串門, 才能玩一會。

專家支招:

寒假是孩子放鬆身心的時間, 過度放鬆與放縱, 都會影響到孩子寒假生活的品質, 以至於假期過後, 有的孩子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出現晚睡晚起、濫交朋友、網路依賴等問題, 養成不良生活習慣及嗜好。 但是同樣的, 過度地緊張與忙碌, 對孩子也沒有好處。

有經驗的家長往往于孩子放假之日, 就與孩子共同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不是將家長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Advertisiment
而是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 只要基本合理, 就按孩子的要求辦。 這樣做, 孩子不但沒有感到是一種負擔, 還感受到了家長的信任。

有的家長由於工作太忙, 或者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 在進入寒假不久, 孩子就出現了晚上不睡, 長時間看電視、上網, 早晨不起床等生物鐘失調現象。 如果此時家長對孩子過度批評或強行制止, 往往欲速不達。 有經驗的家長則是對孩子進行巧妙的引導, 讓其主動走入正常狀態。 上學的時候, 孩子忙於學習課本知識, 課外閱讀的時間很少。 寒假期間孩子有了一定的空余時間, 家長應當不失時機地抓住這段時間, 讓孩子讀一些好書。 可是, 有時由於孩子沒有形成讀書的習慣, 讀起來半途而廢者有之,

Advertisiment
根本不讀書的也有之。 這時候, 家長不要指責孩子, 也不要強行要求孩子讀哪些書。 而應當精心為孩子選擇幾本既有情趣又有意義的好書, 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後一起閱讀。

真正懂得教育的家長, 往往在寒假中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父母可以在家中與孩子坐在一起進行交流;也可以一起去電影院、圖書館, 看了電影與讀了書後一起談談感受;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 感受自然之美, 並在自然美陶冶中, 加強親子交流。 父母與孩子之間愉快相處也是一種無聲的交流, 在這種交流中, 感情在加深, 信任在增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