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1 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針灸療法

1.頭針

①取穴

主穴:頂顳後斜線(或此線旁開0.5cm處)。

②治法

頂顳後斜線相當百會至曲鬢之連線。 用30號1.5寸針, 自百會向一側曲鬢穴接力透刺, 再向另一側曲鬢穴透刺, 共針4針, 用抽氣法反復運針數次。 抽氣法治法為:當針尖進入頭皮腱膜下層後將針平臥, 緩進針1寸左右, 然後用爆發力速向外抽提3次, 每次提出1分許, 又緩插至1寸。 留針2小時以上, 期間宜行針多次, 直至疹塊減輕或消失。 每日1次, 5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3日~5日。

③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痊癒:行針和留針時風團消失, 停針後未再復發;有效:行針和留針時風團消失,

Advertisiment
諸症顯減, 但停針後, 局部又有復發;無效:治療前後未見明顯改善。 共治36例, 痊癒29例, 有效3例, 無效4例, 其總有效率為88.9%。

2.粗針

①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陽。

②配穴

曲池、血海。

③治法

主穴用26號毫針, 取准穴後, 讓患者端坐, 雙手半握拳, 屈肘交叉平放在兩臂上, 肩下垂, 頭儘量朝前低下, 使背部皮膚拉緊, 充分暴露椎體棘突。 然後, 醫者左手固定棘突上緣皮膚, 右手持針以39度角快速刺入皮下, 繼而將針下壓貼緊皮膚, 針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線緩緩下行, 注意針的方向要和脊柱中線平行, 切忌歪斜, 留針1小時~2小時。 配穴用28號毫針, 得氣後留針30分鐘~60分鐘, 施以平補平瀉法。 每日1次, 5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1日~2日。

④療效

以上法治療52例,

Advertisiment
痊癒46例, 有效6例, 總有效率為100%。

2 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西醫治療

1.安泰樂(羥嗪)

有良好安定及抗組胺作用, 對人工蕁麻疹, 膽鹼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2.腎上腺素、氨茶鹼

能增加肥大細胞內CAMP而抑制組胺的釋放, 能迅速促使急性蕁麻疹或巨大蕁麻疹的風團或水腫消退, 尤其氨茶鹼和抗組胺藥合用或和腎上腺素有協同作用, 對併發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適用。

3.6-氨基乙酸

可用於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 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

4.鈣劑

可用於急性蕁麻疹, 利血平、安洛血等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

5.類固醇激素

應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 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啟動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

Advertisiment
蕁麻疹併發過敏性休克更須應用。

3 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中醫治療

1.急性蕁麻疹風熱型用荊防湯, 風寒型用麻桂各半湯治療。

2.丘疹狀蕁麻疹用荊防湯治之。

3.慢性蕁麻疹急性發作時同急性蕁麻疹治療。

4.病程遷延者用活血化瘀, 健脾祛濕, 溫中補腎, 辨證治療。

5.有熱者用清熱寬胸湯;有風寒者用永安止癢方;脾虛用胃苓湯、人參健脾丸;腎陽虛用金匱腎氣丸等治之。

4 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民間偏方

1.當歸、生地、川芎、白芍各10克, 黃芪15克, 白術10克, 防風10克, 蟬蛻5克, 荊芥10克, 甘草5克, 水煎分2次服, 每日1劑。

2.桂枝15克, 白芍30克, 大棗10克, 炙甘草10克, 生薑3片, 蒼耳子12克, 桑葉5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服藥後臥床蓋被出微汗效佳。

Advertisiment

3.白花蛇60克, 黨參、元參、沙參、丹參、苦參各30克, 白蘚皮、升麻、地骨皮各15克, 以上藥物共研為細末, 過 80~ 100目篩, 裝膠囊, 每次 10克, 每日3次口服。

4.取100克的胡蘿蔔以及30克的枸杞子和80克的粳米。 之後放在鍋中加水煮成粥, 煮好後既可以食用, 每天中晚各一次。

5.取100克的胡蘿蔔以及30克的枸杞子和80克的粳米。 之後放在鍋中加水煮成粥, 煮好後既可以食用, 每天中晚各一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