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實現潛能的嚴密法則

對一個人的成長期而言, 什麼時候該做什麼, 什麼時候最適合做什麼是教育上的一大問題。 無論做什麼事情, 一旦錯過了一定的時期, 人就很難培養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 也就是說有時間制約。 這個時期是能否掌握某一功能的重要分水嶺。 稱作“臨界期”。

以下是一個關於貓的視覺實驗。 把一隻剛出生的貓放在四面牆壁畫有橫線的環境中餵養, 兩個禮拜後, 當這只貓進入一般的環境時, 他的視力出現障礙, 此貓不認識分隔號, 只認識橫線。 也就是說, 當貓生下來後, 如果只看橫線, 不看分隔號, 貓就不再具備看分隔號的能力。

Advertisiment
這意味著, 在貓生下來的兩周時間裡, 是他獲得正常視力的臨界期。 據說, 當貓生下來後, 用布蒙住他的一隻眼睛, 那麼當它長大後, 把布取下來時, 該貓的這只眼睛的視力就一直沒有發育。 當我們調查引起貓眼視力障礙的原因時, 發現貓的身體並沒有發生什麼異常, 只不過是在貓眼能力的發育時期, 沒給它適當的環境, 所以貓眼沒有發揮出它的應有能力。

人的情況也一樣。 據說, 當我們給一個天生的盲人做手術並讓他獲得視力後, 該盲人過了五歲還是目不能視。 眼睛看到的資訊進入大腦後形成完整的圖像, 但是, 如果大腦的成像功能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 那麼大腦就不能將眼睛看到的物體組成圖像。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 大腦的視覺神經細胞接受外部刺激後, 促成視覺神經網路的發育, 從而在五歲之前完成目能視物的過程。 但是, 如果人超過五歲, 即使刺激它的視覺神經細胞, 他的神經網路也很難正常發育。

我們知道, 當人生下來後, 它的腦細胞網路就接受刺激, 並通過刺激使人腦得到發育和形成。 最近, 人們在研究大腦功能發育的不同時期, 他們相信不同的機能發育分別對應著不同的臨界期。

不僅是看的能力, 而且人所具有的其他能力, 在開始時都是以潛在的方式存在。 潛在的能力只有接受刺激, 才能成為真正的能力。 因此, 如果人的潛在機能不接受鍛煉, 人的這方面能力就會被淹沒, 永久地從這個人的身上消滅。

Advertisiment
就跟人一開始就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一樣。

最先對世人公佈存在“臨界期”的著名人物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昆拉多·勞倫茲博士。 她發現鳥類有“銘記”的現象。 一隻經過人工孵化的鳥出世後, 會把最先看到的物體當作自己的母親和保護者, 然後平靜地跟著她走。 但是, 聽說這種“銘記”也要在小鳥孵化後的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才能產生。 因此, 這種“銘記”也可以說是“臨界時”。 即便剛生下來的小鳥把氣球認作了“自己的母親”, 也是一種心智的發育和萌芽。

當我們在考慮臨界期的問題時, 我開始覺得不僅人體機能隱藏著臨界期, 而且人在心智的選擇上也隱藏著幾個嚴密的臨界期分支。 關於心智發育的臨界期問題,

Advertisiment
以前幾乎沒有人涉及, 但是, 正如諺語所說, “百歲看小”。 一個人小時候形成得性格和思維定式, 在他長大後是很難改變的。 一個心裡有問題的孩子, 其問題會持續到他長大後很長的一段時間。 我覺得, 從某種意義上講, 這是臨界期所種下的孽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