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寧可讓寶寶戀物也不要讓他黏母

在上一篇博客(為入園早準備:寶寶的“獨立宣言”)中我提到了安撫用品在培養寶寶跨出獨立的第一步時的重要性, 而有些媽媽則認為, 一隻小熊一條小毯子怎能代替母親的溫暖媽媽的愛?當寶寶需要愛☆禁☆撫時, 只有母愛才是最直接最有效地。 確實, 在低齡幼兒階段, 他們隨時隨地都需要母愛的近距離呵護, 但如果365天分分秒秒與寶寶寸步不離, 24小時讓寶寶都吮著媽媽的乳☆禁☆頭不放, 那絕對是不科學的, 同時也是很難實際操作的。

寧可讓寶寶戀物也不要讓他黏母
安撫物是母愛的傳遞
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母愛,
Advertisiment
安撫玩具同樣不能。 但是, 母愛卻能通過物品傳遞到寶寶心裡, 尤其當媽媽不能陪在寶寶身邊時, 安撫物品就是寶寶自我安撫的好陪伴。 我的2個兒子各有兩個好夥伴:大兒子是一隻填充小老虎, 小兒子喜歡的是由我DIY的“小熊弟弟”, 出牙時他們咬啃, 入睡時擁著就可以自我陪伴乖乖入睡, 不開心時還可以捧著自我安慰。 雖然晚上有小熊陪著覺覺, 但早上醒來寶寶們照樣會拉著我的手, 依依不捨地讓我送他們去上學。 因為他們明白, 媽媽晚上也要睡覺, 但媽媽卻為寶寶準備了兩位好朋友, 這是媽媽的用心, 更是媽媽的愛的傳遞。
戀物是正常的生理心理需要
每個新生兒都會對物或人產生依戀感, 這是因為對新世界缺乏安全感所引起的一份心理需求;而與生俱來的吮吸欲更會讓寶寶貪戀乳☆禁☆頭或一切可以替代乳☆禁☆頭的物件,
Advertisiment
所以, 對新生嬰兒及成長中的幼兒的安撫就是對寶寶生理和心理的雙份體貼和呵護。
其實“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消極影響, 就如安撫奶嘴會幫助寶寶渡過吮吸期。 媽媽可以仔細觀察一下, 大多數的寶寶在嬰幼兒期都會依戀某件心愛的東西, 如必須抱著枕頭或玩偶、手撚被面才可入睡等等。 對於這種情形, 媽媽一般無需干涉, 更不應生硬地制止甚至強行奪走寶寶的依戀物。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證明, 嬰兒時期得到的滿足越多, 孩子長大成人後越有自信, 越樂觀, 也越願意接受各種挑戰。
Advertisiment
媽媽惟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寶寶依戀物的衛生和安全。 對六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可給予充填物, 六個月以上的充填物必須無小掛飾, 以免孩子咬下吞入腹中。 到了一定的年齡, 寶寶自然會慢慢地告別他們從小依賴的“小毛巾”、“小毯子”。
過分戀母會得“病”
而戀母嚴重會導致“母源病”。 “母源病”這個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教育學者提出的, 是當前在獨生子女家庭中頗為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 孩子一刻也離不開媽媽, 整天粘在媽媽身邊。 有的寶寶從生下來就與媽媽同床同被, 還養成習慣入睡前母親必須撫摸他甚至抱著睡。 那些被母親過分保護過分愛☆禁☆撫的孩子, 除了膽小、內向、嬌氣以外, 還容易患上感冒、哮喘或是尿床的毛病。
Advertisiment
這些毛病不僅需要用藥物, 而且持續時間也會很長。
Jane's Tips:
1.每個媽媽都是有愛心的, 但單憑愛心去養育是遠遠不夠的, 還要用智慧。
2. 媽媽的智慧不是從學校學來的, 而是用感悟的心在每天進行自我學習, 向別人討教, 不斷嘗試, 不斷進步。
3.在我們傳統的養育觀裡對於嬰幼兒的心理和精神層面上的需要比較忽略, 而更注重餵養和身體健康。 所以我一直在提倡對於嬰幼兒生理和精神的安撫。
所以寧可讓寶寶戀物也不要讓他黏母, 因為黏母的危害更加的大, 不利於孩子成長。
(兼職編輯:郭清芬)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