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了3歲後, 媽媽會高呼萬歲。 因為以前二十四小時需要媽媽説明的孩子, 現在開始上幼稚園了, 媽媽在生理上確實減輕了不少壓力。 此時期的孩子不但說話說得驚人地好, 而且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耍賴, 能夠做出一定的讓步了。
4歲到6歲時期父母的心理
媽媽看到孩子長大了, 會由衷地感到高興。 當然, 到孩子上學前還有個“討厭的七歲”時期。 但大體來說, 如果父母的自我欲望不是特別強的話, 這個時期應該能夠感受到孩子很可愛, 養育孩子很有意義。
孩子開始社會生活後, 媽媽也會以“××媽媽”的名字和孩子一起開始社會生活。
Advertisiment
此時期媽媽們在和別的家長們熟悉後, 很自然地就會拿孩子進行比較。 在此之前, 媽媽們根本沒有時間去觀察別人家的孩子。
而此時, 不僅媽媽們有時間了, 孩子們也都躍躍欲試地想顯露一下自己的聰明才智, 所以媽媽們就會有些貪心, 加上各種學習輔導、英才教育方案、昂貴的教育工具等, 都打著“早期教育”的旗號在誘惑著她們, 因此, 對孩子和自身缺乏信心的媽媽們, 常會因此而被迷惑, 給孩子強制進行不恰當的知識刺激。 如果孩子未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便大失所望,
Advertisiment
還有一些媽媽, 不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習慣、判斷是非和學習的方法, 認為“孩子大了自己就會了”, 因而對孩子放任不管。
以上兩種作法都不是聰明的做法。 媽媽要求得太多也不行, 放任孩子也不行。
媽媽應該密切地觀察自己孩子的獨特發展。 有時提前半步, 有時退後半步, 不失時機地對孩子或拉或推。 這種平衡感是此時期的媽媽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
4歲到6歲的孩子
盡全力“讀懂孩子的心”
此時期父母們最應該用心的部分, 是讓孩子自己產生“我真的很優秀”和“我有值得被愛的價值”這樣的想法。 實際上, 如果父母不阻礙的話, 孩子們都能自動擁有肯定的自我形象。 因為此時期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更優秀,
Advertisiment
可父母們不太瞭解孩子的這種心理。 孩子無法坦率地、熟練地表露自己的想法, 這固然是因為孩子的成長存在著個體的差異, 但父母固執地用自己的期望和價值觀來看待孩子, 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政模念幼稚園時, 有一次學校舉行才藝表演會。 和政模同齡的小朋友們決定合唱“鈴兒響叮噹”這首歌, 可政模看到穿著聖誕老人服裝, 跟著“鈴兒響叮噹”的節拍跳舞的場面後, 就說自己絕對不參加。 我當時也沒多想, 就說“這本來就是小孩子玩的遊戲呀”。
本以為我勸幾次, 政模就會回心轉意, 可事態漸漸嚴重了, 政模竟然耍賴說不想去幼稚園了。
“政模, 你為什麼不想表演“鈴兒響叮噹”啊?”
Advertisiment
“那個太幼稚了。 而且我討厭紅色的衣服。 ”
“那你不想參加才藝表演了?”
“媽媽, 我想表演常和哥哥玩的‘洪吉童’(注:韓國歷史故事), 可以嗎?”
“嗯, 也不是絕對不可以, 你先跟幼稚園老師說說看吧!”
第二天, 政模問幼稚園老師可不可以表演洪吉童。 老師回答說洪吉童中舞刀的場面很多, 他太小了, 會有危險。 但政模還不放棄, 說:“我能表演, 我每天都和哥哥在家用刀對打。 ”
回家後政模還追問我:“我的個子比小朋友們高, 刀也玩得很好, 為什麼不能表演‘洪吉童’啊?老師們怎麼隨便就決定了呢?”
我仔細一想, 政模從小時候起就特別討厭帶有粉紅色、黃色、紅色的衣服或玩具, 而且“鈴兒響叮噹”也不是非得進行的教育課程, 幹嘛非得逼著孩子參加自己討厭的活動呢?而且孩子反問說“老師們怎麼隨便就決定了呢”的話,
Advertisiment
猶豫了半天, 我找到幼稚園老師, 說明了情況, 希望老師可以讓政模不參加“鈴兒響叮噹”, 改表演“洪吉童”, 如果幼稚園方面也有難處, 那政模就不參加才藝表演了。
幸運的是老師們理解政模, 說“政模個子高, 可以表演‘洪吉童’”。 結果政模便高興地表演了“洪吉童”。
現在回首這件事, 我依然覺得, 當時不是強迫政模, 而是讀懂他的心並保護他的心不受傷害, 是多麼正確的做法!如果我強迫政模參加“鈴兒響叮噹”, 孩子就會想“我的心情沒有得到尊重的價值”, 他的自信心便會受到打擊。
生活中確實有些事是勉強也得做的, 但那些等上了小學後再學也不遲。 對學齡前孩子來說,比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獨立的意志、獨立的想法是珍貴的,這些想法,只要明確地表達出來,就會被接受。
有時候孩子提出的主張看起來太異想天開了,用父母的價值觀來看是根本無法接受的。此時不妨諮詢一下專家或周圍的人,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好的應對辦法。
請記住,只有理解孩子異想天開的想法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具有超常才能的孩子。
掌握孩子的發育曲線
每個人的生長週期都不相同。比如說:某個人的身高是一百八十釐米,但誰也不知道他是從小就一直持續長高的,還是中學後突然快速增長的,這完全是按照他的基因制定的時間表進行的。
不光身高如此,孩子們的發育也是這樣。運動發育、語言發育、認知發育等,這些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發育課題,在不同的領域都會有所不同,其發展速度也會因人而異。常有一些孩子,起初表現得反應遲鈍,但後來卻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這種孩子就是大器晚成的孩子。
反之,某個孩子現在在各個方面都發育很快,顯得很聰明,但也不能保證以後一直會這樣。而且這種孩子往往因為受到父母過多的期待,會有種“我一定要比別人更優秀”的壓力,反倒很可能無法正常發揮自己的能力。
除非孩子的智商是偏高的,否則到了青春期後,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會差不多。從這時起,決定孩子今後成就大小的,就是積極的動機和自信心了。
此時期孩子自己會決定自己的發育曲線,而且每個孩子在各個領域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因此,父母們大可不必為孩子現在所表現出的能力或喜或悲,就耐心地靜觀其變吧!
在孩子不經意之間,父母應該主動掌握主導權
就如培植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形象一樣,此時期最重要的工作是“訓育”。從這時起,孩子就開始社會生活了,所以必須學習能夠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方式。
此時期的孩子看起來似乎很講道理,但他的道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就可能變成沒有禮貌的自私孩子;但如果因此就一味地打罵或訓斥孩子,則會使孩子的自我形象變壞,自信心喪失。因此,父母在訓育孩子時,需要運用一定的智慧。
最好的方法是媽媽切實地抓住主導權,還不能讓孩子察覺。
比如到百貨公司,孩子纏著要買玩具時,媽媽不要不由分說地回絕說“不行”,或者馬上就買給孩子。
媽媽應裝作沒看見孩子的耍賴行為,微笑著溫柔地問孩子:“那你想買什麼啊?”
如果孩子說:“想買槍。”媽媽就可以說:“原來想買槍啊,那你買槍幹什麼用啊?它和家裡的玩具有什麼不一樣嗎?聽說上次有個小朋友在遊樂場玩槍時,打傷了別的小朋友。不如現在媽媽給你買霜淇淋吧,等耶誕節時媽媽再給你買槍,好嗎?”
如果媽媽能這樣耐心地和孩子說理的話,獲勝的百分百會是媽媽。
對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採用答應給小東西而拒絕給大東西的方式非常有效。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如同朝三暮四的猴子,如果你說早上給他三個桃子,晚上給他四個,他就會不高興;如果你說早上給他四個而晚上給他三個,他就會很高興。
所以如果你說“今天吃雪糕了,明天就不能再吃了”,或者說“昨天已經看電視了,今天就不能再看了,明天還可以看”的話,會非常管用的。
可是很奇怪的是,能夠這樣做的父母非常少見。因為他們認為和孩子協商本身就是輸給孩子了,這影響了父母的權威。
所以要想和孩子好好地協商,就應該具備“修道”的精神。而猛然“悟道”的話,不光父母和孩子都會幸福,孩子的頭腦也會變得很聰明。
替孩子的爸爸保留一個位子
孩子0歲到3歲期間,對育兒不聞不問的爸爸,到此時也會感受到育兒的樂趣。
一般來說,爸爸所扮演的角色,其實並不是照顧孩子的角色,而是和孩子一起玩的角色。孩子成長到一定程度,就能和爸爸一起玩了,這時候的孩子通常也喜歡和爸爸一起玩。
有研究結果顯示,此時期經常和爸爸一起玩的孩子,比不常和爸爸一起玩的孩子,具有更好的自我形象。因此只要爸爸有決心,此時期一定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許多積極的影響。
而且在此時期,媽媽獨自帶孩子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雖然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媽媽還綽綽有餘,但要解決孩子的一些行為異常問題、性格問題、教育問題等,就需要和能客觀看問題的爸爸一起協商了。
如果孩子爸爸太忙了,抽不出時間來和孩子一起玩,那媽媽也應該盡可能地把孩子每天發生的一些日常瑣事,講述給孩子爸爸聽,讓孩子爸爸知道孩子發生了哪些事情。夫妻倆在交流關於孩子意見的過程中,做媽媽的也就逐漸地學會客觀地看問題了。
可是如果孩子爸爸過於專制,或者只盯著孩子的壞習慣的話,做媽媽的應該學會保護孩子。如果孩子爸爸一發現孩子的缺點,就會發火地說“你媽媽怎麼教你的”,或“你這是跟誰學的”,那麼還不如不跟孩子爸爸講孩子的事情。
從這時開始進行性教育吧
雖然感覺似乎有點早,但我認為在孩子五歲時,就應該慢慢開始進行性教育了。
這時候的孩子對性會很關心,看到電視中有接吻的鏡頭,他們會抿著嘴嘻嘻地笑,還會開始問“孩子是從哪生出來的”這樣的問題了。他們對身體也特別地關心,皮膚稍微受一點傷,就要貼創可貼;在玩醫院遊戲時,會爭著當醫生;在和朋友們玩的過程中,有時還會出於好奇心而撫摸彼此的身體。
此時期進行性教育,並不是要從解剖學的角度來分析男女身體上的不同點,也不是告訴他們生孩子的過程,而是要給他們植入一種明確的概念,那就是“身體是珍貴的,不能隨便摸”。此外,還可以結合“保健教育”一起進行性教育。
在慶模上小學二年級、政模五歲的時候,有一次我讓他們倆並排坐著,給他們上了一堂性教育課。
“孩子們,在游泳場穿泳裝時,為什麼男孩子只穿泳褲,而女孩子上下都要穿呀?”
“因為辣椒不能讓別人看。”慶模這樣回答。
而政模則回答說:“不能讓飛蟲飛進去。”
“是啊,因為這裡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不但不能讓病菌跑進去,也不能隨便用手摸或讓別人看,你們也不能看別人的身體。這個地方除了醫生檢查時可以看、可以摸之外,誰也不能看、不能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是你們自己的東西啊。所以如果有人想摸的話,你們就大聲說‘不行’,而且要趕緊報告老師或媽媽。”
孩子們聽得真是太認真了,甚至問:“連媽媽和爸爸也不能看嗎?”我回答說:“如果以後不願意讓媽媽和爸爸看,那就不能吧!”
小編總結:現在社會太險惡了,不論男孩女孩都可能成為暴力的受害者,很難保證我們的孩子不會成為受害者。因此不要因為不知道如何做,或嫌太麻煩,就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從這時開始,就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身體是多麼地珍貴。
對學齡前孩子來說,比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獨立的意志、獨立的想法是珍貴的,這些想法,只要明確地表達出來,就會被接受。有時候孩子提出的主張看起來太異想天開了,用父母的價值觀來看是根本無法接受的。此時不妨諮詢一下專家或周圍的人,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好的應對辦法。
請記住,只有理解孩子異想天開的想法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具有超常才能的孩子。
掌握孩子的發育曲線
每個人的生長週期都不相同。比如說:某個人的身高是一百八十釐米,但誰也不知道他是從小就一直持續長高的,還是中學後突然快速增長的,這完全是按照他的基因制定的時間表進行的。
不光身高如此,孩子們的發育也是這樣。運動發育、語言發育、認知發育等,這些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發育課題,在不同的領域都會有所不同,其發展速度也會因人而異。常有一些孩子,起初表現得反應遲鈍,但後來卻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這種孩子就是大器晚成的孩子。
反之,某個孩子現在在各個方面都發育很快,顯得很聰明,但也不能保證以後一直會這樣。而且這種孩子往往因為受到父母過多的期待,會有種“我一定要比別人更優秀”的壓力,反倒很可能無法正常發揮自己的能力。
除非孩子的智商是偏高的,否則到了青春期後,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會差不多。從這時起,決定孩子今後成就大小的,就是積極的動機和自信心了。
此時期孩子自己會決定自己的發育曲線,而且每個孩子在各個領域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因此,父母們大可不必為孩子現在所表現出的能力或喜或悲,就耐心地靜觀其變吧!
在孩子不經意之間,父母應該主動掌握主導權
就如培植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形象一樣,此時期最重要的工作是“訓育”。從這時起,孩子就開始社會生活了,所以必須學習能夠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方式。
此時期的孩子看起來似乎很講道理,但他的道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就可能變成沒有禮貌的自私孩子;但如果因此就一味地打罵或訓斥孩子,則會使孩子的自我形象變壞,自信心喪失。因此,父母在訓育孩子時,需要運用一定的智慧。
最好的方法是媽媽切實地抓住主導權,還不能讓孩子察覺。
比如到百貨公司,孩子纏著要買玩具時,媽媽不要不由分說地回絕說“不行”,或者馬上就買給孩子。
媽媽應裝作沒看見孩子的耍賴行為,微笑著溫柔地問孩子:“那你想買什麼啊?”
如果孩子說:“想買槍。”媽媽就可以說:“原來想買槍啊,那你買槍幹什麼用啊?它和家裡的玩具有什麼不一樣嗎?聽說上次有個小朋友在遊樂場玩槍時,打傷了別的小朋友。不如現在媽媽給你買霜淇淋吧,等耶誕節時媽媽再給你買槍,好嗎?”
如果媽媽能這樣耐心地和孩子說理的話,獲勝的百分百會是媽媽。
對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採用答應給小東西而拒絕給大東西的方式非常有效。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如同朝三暮四的猴子,如果你說早上給他三個桃子,晚上給他四個,他就會不高興;如果你說早上給他四個而晚上給他三個,他就會很高興。
所以如果你說“今天吃雪糕了,明天就不能再吃了”,或者說“昨天已經看電視了,今天就不能再看了,明天還可以看”的話,會非常管用的。
可是很奇怪的是,能夠這樣做的父母非常少見。因為他們認為和孩子協商本身就是輸給孩子了,這影響了父母的權威。
所以要想和孩子好好地協商,就應該具備“修道”的精神。而猛然“悟道”的話,不光父母和孩子都會幸福,孩子的頭腦也會變得很聰明。
替孩子的爸爸保留一個位子
孩子0歲到3歲期間,對育兒不聞不問的爸爸,到此時也會感受到育兒的樂趣。
一般來說,爸爸所扮演的角色,其實並不是照顧孩子的角色,而是和孩子一起玩的角色。孩子成長到一定程度,就能和爸爸一起玩了,這時候的孩子通常也喜歡和爸爸一起玩。
有研究結果顯示,此時期經常和爸爸一起玩的孩子,比不常和爸爸一起玩的孩子,具有更好的自我形象。因此只要爸爸有決心,此時期一定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許多積極的影響。
而且在此時期,媽媽獨自帶孩子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雖然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媽媽還綽綽有餘,但要解決孩子的一些行為異常問題、性格問題、教育問題等,就需要和能客觀看問題的爸爸一起協商了。
如果孩子爸爸太忙了,抽不出時間來和孩子一起玩,那媽媽也應該盡可能地把孩子每天發生的一些日常瑣事,講述給孩子爸爸聽,讓孩子爸爸知道孩子發生了哪些事情。夫妻倆在交流關於孩子意見的過程中,做媽媽的也就逐漸地學會客觀地看問題了。
可是如果孩子爸爸過於專制,或者只盯著孩子的壞習慣的話,做媽媽的應該學會保護孩子。如果孩子爸爸一發現孩子的缺點,就會發火地說“你媽媽怎麼教你的”,或“你這是跟誰學的”,那麼還不如不跟孩子爸爸講孩子的事情。
從這時開始進行性教育吧
雖然感覺似乎有點早,但我認為在孩子五歲時,就應該慢慢開始進行性教育了。
這時候的孩子對性會很關心,看到電視中有接吻的鏡頭,他們會抿著嘴嘻嘻地笑,還會開始問“孩子是從哪生出來的”這樣的問題了。他們對身體也特別地關心,皮膚稍微受一點傷,就要貼創可貼;在玩醫院遊戲時,會爭著當醫生;在和朋友們玩的過程中,有時還會出於好奇心而撫摸彼此的身體。
此時期進行性教育,並不是要從解剖學的角度來分析男女身體上的不同點,也不是告訴他們生孩子的過程,而是要給他們植入一種明確的概念,那就是“身體是珍貴的,不能隨便摸”。此外,還可以結合“保健教育”一起進行性教育。
在慶模上小學二年級、政模五歲的時候,有一次我讓他們倆並排坐著,給他們上了一堂性教育課。
“孩子們,在游泳場穿泳裝時,為什麼男孩子只穿泳褲,而女孩子上下都要穿呀?”
“因為辣椒不能讓別人看。”慶模這樣回答。
而政模則回答說:“不能讓飛蟲飛進去。”
“是啊,因為這裡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不但不能讓病菌跑進去,也不能隨便用手摸或讓別人看,你們也不能看別人的身體。這個地方除了醫生檢查時可以看、可以摸之外,誰也不能看、不能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是你們自己的東西啊。所以如果有人想摸的話,你們就大聲說‘不行’,而且要趕緊報告老師或媽媽。”
孩子們聽得真是太認真了,甚至問:“連媽媽和爸爸也不能看嗎?”我回答說:“如果以後不願意讓媽媽和爸爸看,那就不能吧!”
小編總結:現在社會太險惡了,不論男孩女孩都可能成為暴力的受害者,很難保證我們的孩子不會成為受害者。因此不要因為不知道如何做,或嫌太麻煩,就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從這時開始,就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身體是多麼地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