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媽,請原諒孩子偶爾的自私行為,不要以美德的名義傷害孩子

社區裡, 洋洋拿著遙控車玩的不亦可乎, 鄰居家的孩子看到了, 吵著鬧著要也要玩遙控車。 洋洋正在行頭上, 當然不願意讓出來, 於是洋洋媽開始數落孩子不懂事, 不懂得分享......最後洋洋經不住數落, 委屈的將玩具讓了出去。 而洋洋媽呢, 則得到了鄰居媽媽“你家孩子真懂事”的誇獎。

許多人小時候都有同樣的經歷:明明是自己的東西, 卻要被家長逼著分享給別的小朋友。 而到底為啥非讓孩子分享, 家長也未必知道, 有時只是為了面子, 就去犧牲掉孩子的好心情。

還有一些家長是為了教育孩子,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

Advertisiment
但你這種教育方式可未必適合孩子。

孩子在5歲前, 很難理解“分享”這一行為。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是自私的, 也是正常的, 因為這是人類的本能表現。 若家長強迫孩子分享, 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 還會帶來負面影響。 想讓孩子逐漸明白“分享”的意義, 並從中獲得快樂, 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1.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讓孩子選擇要不要將物品分享給他人, 讓他明白東西是屬於他的, 他有給別人的玩的權利, 也有隨時收回的權利。

2.營造分享的氛圍。

可以多讓寶寶和小朋友玩, 多帶些玩具, 教他們交換玩具玩耍。

孩子學會分享需要大人引導, 並非強迫, 讓孩子帶著快樂與他人分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