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1歲不會說話怎麼教

很多家長擔心, 寶寶1歲不會說話怎麼辦?家長要怎樣訓練寶寶說話?甚至有4個月寶寶不愛說話, 爸爸媽媽就開始著急了, 到處尋求教寶寶學說話的好方法。

0~1歲:為語言發展積極準備;出生後不久, 寶寶就能辨別出不同聲音的差異, 一歲以內這段時間, 寶寶對各種聲音的敏感性越來越強。 而寶寶能發出的聲音也日漸豐富起來, 並越來越具有主動性。 這一時期, 為寶寶提供一個有回應的語言環境是最重要的, 可以有效地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1.0~2個月;寶寶發出的聲音多為生理反應引起的聲音, 如哭聲、煩躁時發出的聲音、打嗝聲、咳嗽聲、噴嚏聲,

Advertisiment
等等。 其中, 寶寶的哭聲具有很強的表意功能, 敏感的媽媽應儘早學會辨別寶寶的各種哭聲, 並給予相應的照料和語言上的安慰與回應。 這會讓熟悉你的聲音, 並對你的出現形成期待, 為日後的互動打下最早的基礎。

2.2~4個月;寶寶會在“睡足奶飽”等生理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發出一些表示身心愉悅的聲音, 甚至開始出現了咯咯的笑聲。 寶寶的笑聲無異于送給爸爸媽媽的第一份禮物, 欣喜的爸爸媽媽們必然會報之以更多的回應, 從兩三個月開始他們對對寶寶有意識的逗弄開始多了起來。 吃奶、換尿布、睡覺或抱起來的時候, 媽媽可以經常呼喚寶寶的名字, 並用語速緩慢、吐字誇張的說話方式即“媽媽語”和寶寶交談,

Advertisiment
告訴寶寶你正在做或將要做的事, 這會為寶寶的語言理解奠定最初的基礎。

3.4~7個月;寶寶開始“玩”自己的聲音, 即嘗試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 喊叫的、輕語的或怒吼的等。 這一時期開始, 爸爸媽媽有意識地可以加強與寶寶的互動, 如應和寶寶發出的聲音, 或與寶寶說話引發寶寶發出聲音, 在輪流發聲的遊戲中讓寶寶體驗“輪流”的交流技巧;寶寶還逐步學會了坐立, 對外界環境中事物的興趣日益濃厚, 媽媽可以主動地告訴寶寶他的視線指向的事物的名稱, 這種言語提示會讓寶寶逐步意識到, 每個事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名稱, 可以為寶寶日後的詞彙學習打下基礎。

4.8~12個月;這一階段,

Advertisiment
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顯著增強, 儘管他們還不會開口說話, 但他們已能理解與自己的生活有關的成人的言語, 並運用眼神的注視與手勢語言與成人開始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表達並實現自己的各種願望, 如將手伸向玩具, 同時看向母親, 示意母親拿玩具給他等。

如果寶寶開始和你有了這樣的交流, 媽媽可以用完整的語言將寶寶的願望表達出來, 並予以滿足。 還可以利用寶寶的玩具, 你說名稱讓寶寶把玩具遞給你, 讓寶寶熟悉各種不同的名稱, 同時讓寶寶在最早的指令遊戲中學會與人互動。

溫馨提示

1.借助玩偶或兒童書進行的遊戲或活動比那些單純讓孩子一個人玩的遊戲更容易引起父母和寶寶之間的語言交流。

Advertisiment

2.從1歲左右開始, 和寶寶一起閱讀一些低幼圖畫書, 培養寶寶對書面資訊的閱讀興趣也是為寶寶語言能力奠基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