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 寶寶的“天門蓋”是“禁區”。 這可真讓人難以把握護理的尺度和分寸, 是一點都不能觸摸還是僅僅指不能重壓呢?
小嬰兒出生時頭頂上有兩塊沒有顱骨的“天窗”, 外觀平坦, 稍微內陷, 稍有搏動, 摸起來軟軟的, 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囟門”。 其中, 頭頂部前中央的那一塊稱為“前囟門”, 它由額骨和兩側頂骨圍成, 由於出生時寶寶的顱骨還沒發育好, 相互連接處還沒有完全骨化, 所以會形成一個沒有骨塊的菱形間隙, 俗稱“天門蓋”, 平時細看可有上下跳動感。 而位於寶寶腦後方的那塊則相應地稱為“後囪門”,
Advertisiment
凹凸有因 皆可尋
囟門的表面是頭皮與冒狀腱膜, 頭皮下面是硬腦膜(最外層)、蛛網膜及與腦表面毗連的軟腦膜, 在大腦表面與蛛網膜下腔有腦脊液, 所以寶寶囟門的凸出或凹陷與顱內壓有關, 而顱內壓又與心臟搏動、血壓等相關。 正常情況下, 嬰兒站立或坐位時, 囟門是略微凹陷的, 而平躺時就會較站立時要鼓出;除此以外, 寶寶哭鬧、咳嗽、用力排便時, 因全身出力也會增加顱內壓力, 囟門就會凸出, 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當寶寶生病時, 如因腹瀉次數太多、嘔吐頻繁、出汗過多等導致全身脫水, 或是休克、失血過多等引起全身血量減少、血壓降低,
Advertisiment
閉合遲早 關乎健康
囟門閉合的遲早是衡量顱骨與大腦發育的重要內容, 閉合過早或過遲均為生長發育異常的表現。 正常情況下, 前囟門在小嬰兒出生時的對邊直徑大小約為1.5~2.0cm, 出生頭幾月內會隨頭圍的增大而擴大,
Advertisiment
囟門遲閉
如果寶寶過了18個月, 囟門仍未閉合, 就稱為囟門遲閉。 主要見於以下幾種情況:①佝僂病:因寶寶缺乏維生素D及鈣, 導致骨骼鈣化不全, 最終致使囟門晚閉, 寶寶的額頂部出現對稱性顱骨圓突, 俗稱“方顱”, 同時顱骨摸起來像乒乓球殼(顱骨軟化症);此外, 還可形成肋骨串珠樣改變、雞胸、“O”型或“X”型腿等畸形。 ②呆小病:由於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激素缺乏或分泌減少而影響鈣、磷在骨骼中沉積, 使骨鈣化出現問題,
Advertisiment
囟門早閉
寶寶的前囟門在12個月前過早閉合, 稱為囟門早閉, 但這並不都是異常的。 少數嬰兒長到5~6個月時, 囟門只留下指甲大小, 似乎快要關閉, 但實際上並未骨化, 並不屬於提前閉合。 寶寶出生時頭圍在33~34cm, 6個月時42cm左右, 周歲時不少於46cm, 2歲時不小於47~48cm, 這屬於正常, 不必擔心。 異常情況主要見於以下兩種,
Advertisiment
囟門是寶寶的“天門蓋”, 是判斷小嬰兒生長發育的窗口, 平時應注意保護, 切不可去重按, 以防大腦受損傷。 給寶寶洗頭時, 囟門處可以洗, 但要用溫水, 宜用刺激性小的中性洗髮產品, 動作要輕柔。 有的寶寶前囟頭皮處會有一些黃褐色油膩性鱗屑, 是嬰兒脂溢性皮炎, 千萬不可強行揭下,可用消毒棉花沾點石蠟油或高溫煉過、晾涼的植物油塗在鱗屑上,待其軟化後再用消毒棉花輕輕拭去。每次保健時,應向醫生瞭解寶寶囟門大小及頭圍的生長情況。
TIPS:及時發現囟門異常
囟門是反映寶寶顱腦發育及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視窗,雖然囟門異常不是嬰幼兒的多發病,但臨床經常能遇到囟門凸出、凹陷或是囟門閉合遲早等問題。尤其對於周歲以內的寶寶,母親平時更要多加注意,及早發現有無異常。
千萬不可強行揭下,可用消毒棉花沾點石蠟油或高溫煉過、晾涼的植物油塗在鱗屑上,待其軟化後再用消毒棉花輕輕拭去。每次保健時,應向醫生瞭解寶寶囟門大小及頭圍的生長情況。TIPS:及時發現囟門異常
囟門是反映寶寶顱腦發育及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視窗,雖然囟門異常不是嬰幼兒的多發病,但臨床經常能遇到囟門凸出、凹陷或是囟門閉合遲早等問題。尤其對於周歲以內的寶寶,母親平時更要多加注意,及早發現有無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