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攢肚”的調理方法,和便秘有區別嗎?

寶寶兩三個月的時候, 突然每天便便的次數減少了, 原來一般都是一天幾次, 現在變成了幾天才一次, 婆婆說寶寶是開始“攢肚”了, “攢肚”是什麼意思啊, 這麼說又道理嗎?

“攢肚”是什麼意思

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 孩子2~3天, 4~5天, 有的甚至於15天不排大便也無痛苦表現, 待到排便仍為黃色軟便, 無硬結, 量也不是特別多。 這種現象稱為攢肚。

“攢肚”的原因是什麼

當孩子滿月前後至兩個月的一段時間內, 由於消化能力的提高, 能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 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 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 最終導致2~3天或4~5天一次大便。

Advertisiment

“攢肚”一般在寶寶兩三個月的時候出現

“攢肚”是一種民間的說法, 實際上它是指寶寶大便規律的改變。 一般在兩三個月時, 一些寶寶的排便規律會由原來的一天2~6次改變為兩三天一次, 甚至於7天一次。 而在這期間, 寶寶進食、睡眠正常, 無明顯哭鬧, 體重增長也正常, 大便形態也是正常的稀糊狀。

“攢肚”一般會持續到寶寶開始添加輔食階段

從兩三個月開始, 一直到添加輔食(4~6個月), 寶寶都會維持這個排便規律。 添加輔食以後, 寶寶的便便又會多起來, 由原來的幾天一次, 變成一天一次或者一天兩次。

“攢肚”主要是由於寶寶消化系統的不斷完善

兩三個月時, 寶寶的消化系統功能逐漸完善。 此時寶寶胃腸內的消化酶增多,

Advertisiment
腸蠕動增加, 而且變得規律;胃腸吸收功能比剛出生時也有了很大改變, 消化吸收功能變好。 以上種種進步使得食物殘渣變少, 便便也隨之減少, 大便規律發生變化。

等到寶寶添加輔食以後, 隨著食物種類的增加, 寶寶攝入的膳食纖維等成分也會增加, 便便的規律又會發生改變, 由幾天一次變為一天1~2次, 這個規律會一直持續到寶寶兩三歲。

“攢肚”和便秘最大的區別在便便的性狀

“攢肚”期間, 寶寶只是便便的次數減少, 但是便便的性狀依然是稀糊狀。 而如果是便秘, 寶寶的便便就比較幹、硬, 這是“攢肚”和便秘的最明顯區別。

此外, 如果寶寶便秘, 可能還會伴有睡眠不穩、便便時容易哭鬧、煩躁不安等。 而“攢肚”期間,

Advertisiment
寶寶的其他表現一切正常。 “攢肚”只發生在寶寶2~6個月, 便秘卻在哪個階段都可能發生。

“攢肚”期間不必給“寶寶”特別護理

很多父母看著寶寶好幾天不便便, 內心會非常焦慮。 實際上“攢肚”是寶寶生長發育的正常階段, 這個過程不會給寶寶帶來不舒服的感覺, 所以父母不必擔心寶寶會因此而“受罪”。 寶寶的餵養、睡眠, 一切如常即可。  

寶寶“攢肚”的調理方法

寶寶出現“攢肚”雖然是母乳餵養的正常大便, 媽媽不用過於著急。 在以往的做法可以不做任何處理, 也不用喝水。 但是新的研究提示:此時的母乳量對寶寶來說剛夠或略有不足, 因此也應調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數, 就是每天1~2次。 以更好的保證嬰兒期的快速新陳代謝需求和抓住時機培養小寶寶良好排便習慣,

Advertisiment
做到有效預防日後的便秘發生。

定時把大便

因“攢肚”現象一般在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 所以在此時訓練孩子定時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讓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適當多喝水

對於胖寶寶的“攢肚子”出現, 可以每天在兩次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或菜水、果水, 待到滿4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了。

增加奶量

如果孩子大便減少, 體重增加不理想, 是因為母乳不足引起的, 那麼可以及時給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寶寶已經3個多月了, 還可以添加一點大米湯, 就能較好的改善大便的狀況。

刺激肛門排便

每天兩次在寶寶吃奶後20~30分鐘左右, 用油質外用藥(如金黴素軟膏)塗在嬰兒肛門口,

Advertisiment
墊上軟紙, 輕輕推按肛門, 慢慢做10次。 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簽蘸上植物油, 輕輕伸到寶寶肛門口處, 也可引起直腸的排便。

堅持做腹部按摩

1.用手掌輕輕摩擦嬰兒的腹部, 以肚臍為中心, 由左向右旋轉按摩10次休息5分鐘, 再按摩10次, 反復進行3回。 2.嬰兒仰臥, 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 即伸一下屈一下, 共10次, 然後單腿屈伸10次。 這樣會幫助嬰兒的腸蠕動, 有利於大便排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