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聞歌起舞”咋回事

出生後, 我們的一言一行, 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節奏都在潛移默化著寶寶, 使寶寶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節奏感。 只要聽見有節奏的聲音, 小傢伙就會象上了發條一般扭個不停, 成了真正的電動小馬達。

每個寶寶都會經歷“聞歌起舞”的階段, 但出現的時間有先有後, 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 如果媽媽們沒有特別在意他的這個特點和喜好, 寶寶的這種感覺就會逐漸消失。 所以, 我們要緊緊抓住寶寶愛上節奏的契機, 更好地發展他對音樂的感覺。

多聽——讓寶寶的小耳朵學會傾聽, 學會捕捉周遭的每一個快樂音符

Advertisiment

多聽節奏感強的音樂:這是為寶寶定制音樂速食的首選, 也是一條最具時效的捷徑。 哪些音樂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感呢?最簡便的選擇就是兒童歌曲。 兒童歌曲的節奏往往簡單明瞭、旋律活潑, 歌詞貼近寶寶的認知水準, 更能讓寶寶接受和喜愛。 如:“一隻蛤蟆一張嘴, 兩隻耳朵四條腿, 蛤蟆不吃水, 太平年。 ”

多聽兒歌:因為兒歌一般都講究押韻, 朗朗上口, 極富節奏, 比如:“小蝌蚪, 黑悠悠, 搖搖尾巴水裡遊。 ”媽媽和寶寶逗樂的時候不妨多挑選簡單的兒歌念給寶寶聽, 強化寶寶對節奏的敏感。

多聽自然之音:永遠不要忘記生活是寶寶學習的最好課堂。 讓寶寶跟著我們做個有心人, 多聽聽自然的聲音, 比如, 轟隆隆的雷聲、嘩嘩嘩的雨聲、嘀嘀嘀的汽笛聲……這些聲音都蘊涵著未經提煉的原始的韻律。

Advertisiment
讓寶寶的小耳朵學會在嘈雜的世界裡尋找悅耳的聲音, 讓耳朵也敏感起來。

多動——讓寶寶的小身體動起來, 讓音樂浸透寶寶全身每一個細胞

全身運動:音樂響起來, 小手拍一拍, 小腿蹬一蹬, 屁股扭一扭。 讓我們幫助寶寶一步步把快樂的情緒用肢體表達出來, 把音樂的節奏以動作的方式傳達出來。

小樂器:媽媽們不妨為寶寶準備小鈴鼓、小碰鈴等會發出清脆聲響的小樂器, 讓寶寶和著音樂敲一敲、搖一搖, 敲鑼打鼓動起來。 沒有小樂器, 鍋碗瓢盆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親子互動:讓寶寶動起來, 媽媽的示範和共同參與也很重要。 別害羞, 放下架子,

Advertisiment
和寶寶一起動起來、唱起來。 甭管歌聲是否美妙, 舞姿是否優美, 寶寶才不會在意你的水準, 他喜歡的是與你一起互動的快樂。

TIPS:

1、給寶寶聽音樂聲音不能太響, 時間不宜太長, 5-10分鐘為宜。

2、講求隨意性, 當寶寶顯得厭煩時馬上喊停, 且不可勉強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