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一歲之前的耳朵護理,請看看這篇|奶爸養成記

從醫院回家, 我們就開始進入了漫長的奶爸奶媽狀態了。 整體來說, 感覺還不錯。

我跟媽媽分工合作, 媽媽雖然是順產無側切, 恢復的也不錯, 但畢竟生產過後剛出院, 還是不能讓媽媽過度勞累的, 所以我儘量不讓她多抱, 晚上也基本都是起來給孩子換尿布、餵奶, 不讓媽媽起來。

不過這也沒什麼好顯擺的, 誰讓咱把工作辭了成無業遊民了呢……(具體原因, 點這裡看奶爸養成記的前傳吧)

白天我也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因為我覺得吧, 一輩子當不了幾回父親, 怎麼說也都得把這酸甜苦辣鹹給體驗完了,

Advertisiment
人生才算完整。

寶寶的耳朵突然流水了!

秉著「不能讓媽媽累著」的中心思想, 給寶寶洗澡這種體力活, 大部分時候我都非常主動。

不過給寶寶洗澡的時候, 我卻遇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那就是怎麼都沒辦法完全避免耳朵進水。

一開始, 我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不想, 沒過幾天, 我就發現寶寶的右耳朵外面有點淡黃色的結痂物, 而且用細棉簽在外耳道輕輕沾一下還有液體沾在棉簽上。

這可把我嚇壞了, 我的第一反應是:別是中耳炎呀!難道是我給洗澡時, 耳朵進了水導致的?!而且似乎寶寶最近哭鬧頻率也增加了, 還常常能看到寶寶用右手繞著耳朵亂擺, 是不是覺得耳朵裡面不舒服?

事不宜遲, 趕緊抱孩子去看醫生。

Advertisiment

最後確認, 是濕疹導致了寶寶耳朵流水, 醫生看過之後說沒有什麼大問題, 開了些藥就打發我走了。 不過濕疹竟然能長到耳朵裡面去, 也真是漲知識了。

原來很多原因都能導致耳朵流黃水

雖然放心了, 但是還是高興不起來。 本著積極好學防患於未然的態度, 我查找了一些書籍, 發現原來那麼多原因都可能會導致寶寶耳朵流水, 小小的耳朵還有那麼多學問呢。

我總結了一下我查到的幾個原因, 給爸媽們做個參考。

1. 油性耵聹

就是俗稱的「油耳」, 耳朵內部的分泌物過多, 可能就會有黃色、油性黏稠的物質流出, 還會在耳朵周圍晾乾結痂。

如果分泌太多堵住了耳朵, 還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聽力, 需要去醫院由醫生專門取出來。

Advertisiment

爸媽們可別自己給孩子掏耳朵, 寶寶的耳道比成人的窄, 皮膚免疫力也更脆弱, 家長不當的掏耳可能會損傷到耳道, 引起感染, 如果損傷到鼓膜, 還會影響孩子的聽力。

我就在醫院見過家長自己給孩子挖耳屎把耳朵挖破的, 真是搞不懂為什麼那麼多家長都對給孩子掏耳朵那麼樂此不疲……

2. 耳部濕疹

這就是我家寶寶生的病, 我也是頭回聽說耳朵裡面也能長濕疹。

不過那幾天寶寶相應一側的臉上也長了一些濕疹, 如果長到耳朵裡就可能會有液體滲出來。

3. 外耳道炎

孩子洗澡或者游泳時, 細菌及其他病菌隨水流入耳內, 沒有及時處理乾淨, 病菌繁殖, 引起了外耳道炎, 那就有可能會流黃水。

4. 中耳炎

這個好像是比較嚴重的一種。

Advertisiment

不當的哺乳姿勢, 比如讓寶寶背部平躺著喝奶(側臥是可以的), 乳汁就可能經過短而寬咽鼓管流入中耳, 引起中耳炎, 造成寶寶的耳朵流水。 如果有細菌感染, 還可能流出「黃水」或「膿水」來。

另外游泳時泳池裡的水很容進入鼻腔和口中, 也可能會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現在很多家長傾向于讓小寶寶學游泳, 但事實上, 1 歲以下的嬰幼兒沒辦法掌握必要的游泳技能和水中生存技能, 不僅容易發生溺水, 也會增加寶寶發生中耳炎的風險。

美國的兒科學會指南是不推薦 1 歲以下的嬰幼兒學習游泳。
而 1~4 歲的嬰幼兒, 是否學習游泳, 也要根據嬰幼兒的身體、心理、對水的反應等綜合進行評估後決定。
Advertisiment

中耳炎如果不及時治療, 可能會發展為慢性中耳炎, 那就麻煩了, 可能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永久的損害。

給奶媽奶爸們的處理建議

1. 看醫生!看醫生!看醫生!

別看我上面查了好多, 好像只要不是特別嚴重, 處理方法其實也不難。

但是我們都不是專業人士, 網上查到的那些資訊, 自己真心判斷不出來是真是假, 太過相信這些不知道靠不靠譜的資訊, 很可能弄巧成拙, 延誤了寶寶的病情。

所以寶寶一旦出現了問題, 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才是最保險的做法。

2. 雙氧水清潔

據調查這也是比較通用的一個方法。

我家小番茄去了醫院之後, 醫生說耳朵濕疹很常見, 也不用特殊處理, 給我開的唯一的藥就是一瓶 3% 濃度的雙氧水(過氧化氫), 讓我每天往孩子耳朵裡面滴 2 次,然後清理掉液體和其他雜質。

按照醫囑給寶寶滴了幾天,果然挺有效的。不過寶寶不是很配合,畢竟那不是專門進水的入口呀。

所以我一般都是餵奶的時候讓媽媽把流水的耳朵朝上,用滴管滴一點雙氧水進去。結果,很神奇的,還有點好玩:滴了雙氧水進去後,白色的泡泡就慢慢從耳朵裡湧上來了,慢慢地揉一下寶寶的耳根部,會逐漸溢出一些白色的固體。

幾分鐘之後,我再用細棉簽將液體和白色固體清理掉。每天 2 次,3、4 天之後就好很多了。

3. 儘量讓孩子的患病耳朝下

在安全的前提下,抱孩子的時候盡可能讓孩子流水的耳朵朝下,用重力的作用讓液體儘量流出,儘量保持耳朵內的清潔乾燥。

4. 保持耳朵乾燥

這個比較難,寶寶哭啦、吐奶啦都有可能造成液體流進耳朵裡去,所以爸媽們要格外小心,經常檢查。

尤其是洗澡的時候,有經驗的護工或者醫生會兩手將耳朵折起來給寶寶洗頭,以保證耳朵不進水。但是遇到手小的媽媽或者沒經驗的奶爸奶媽就有點難度了。

因為寶寶不會乖乖配合的,會興奮或者緊張地亂動,一隻手既要控制了寶寶的頭部並遮住耳朵,保持寶寶在水裡的平衡,另一隻手還要撩水洗澡,還是比較難一步做到的。

不過別擔心,我在某寶上找到了防水耳罩,有這方面的難題爸媽可以買幾個試一下。


上面的建議也不一定全面,只是經驗之談,雖然經過了一定的理論驗證。但還是那句話,醫生才是我們最權威的幫手,嚴格遵照醫囑及時處理寶寶的異常情況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每天往孩子耳朵裡面滴 2 次,然後清理掉液體和其他雜質。

按照醫囑給寶寶滴了幾天,果然挺有效的。不過寶寶不是很配合,畢竟那不是專門進水的入口呀。

所以我一般都是餵奶的時候讓媽媽把流水的耳朵朝上,用滴管滴一點雙氧水進去。結果,很神奇的,還有點好玩:滴了雙氧水進去後,白色的泡泡就慢慢從耳朵裡湧上來了,慢慢地揉一下寶寶的耳根部,會逐漸溢出一些白色的固體。

幾分鐘之後,我再用細棉簽將液體和白色固體清理掉。每天 2 次,3、4 天之後就好很多了。

3. 儘量讓孩子的患病耳朝下

在安全的前提下,抱孩子的時候盡可能讓孩子流水的耳朵朝下,用重力的作用讓液體儘量流出,儘量保持耳朵內的清潔乾燥。

4. 保持耳朵乾燥

這個比較難,寶寶哭啦、吐奶啦都有可能造成液體流進耳朵裡去,所以爸媽們要格外小心,經常檢查。

尤其是洗澡的時候,有經驗的護工或者醫生會兩手將耳朵折起來給寶寶洗頭,以保證耳朵不進水。但是遇到手小的媽媽或者沒經驗的奶爸奶媽就有點難度了。

因為寶寶不會乖乖配合的,會興奮或者緊張地亂動,一隻手既要控制了寶寶的頭部並遮住耳朵,保持寶寶在水裡的平衡,另一隻手還要撩水洗澡,還是比較難一步做到的。

不過別擔心,我在某寶上找到了防水耳罩,有這方面的難題爸媽可以買幾個試一下。


上面的建議也不一定全面,只是經驗之談,雖然經過了一定的理論驗證。但還是那句話,醫生才是我們最權威的幫手,嚴格遵照醫囑及時處理寶寶的異常情況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