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一直撓耳朵,居然是中耳炎!警惕寶寶中耳炎

你關注過寶寶的耳朵嗎?知道寶寶中耳炎症狀嗎?中耳炎是由於耳咽管( 連通中耳腔和鼻腔後壁)功能不良或阻塞, 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所造成的。 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 會引起聽力障礙, 甚至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和學習能力差。 寶寶中耳炎該怎麼辦呢?寶寶中耳炎又該如何護理呢?下面就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Advertisiment

寶寶中耳炎是什麼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氣房)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 是由於耳咽管功能不良或阻塞, 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所造成的, 好發于兒童。 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大類。 非化膿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等, 化膿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特異性炎症太少見, 如結核性中耳炎等。

中耳炎是寶寶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 寶寶常會感覺到耳朵跳痛或刺痛, 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就會加劇。

Advertisiment

這主要與寶寶的耳部解剖特點有關。 與成人相比, 寶寶的咽鼓管位置呈水準狀, 且較寬、直、短, 故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時, 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及中耳, 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寶寶耳內滲出的積液如果留存達3個月患兒就可能喪失部分聽力。 因此, 不論是急、慢性中耳炎, 家長都應帶寶寶積極治療, 不可拖延。

寶寶得中耳炎的原因?

嬰幼兒的咽鼓管特點和機體抵抗力低兩方面的原因, 使嬰幼兒在感冒後容易發生中耳炎, 此外在嬰幼兒期還有許多因素誘發中耳炎:

(1)給寶寶洗澡、洗頭時, 因寶寶不合作導致污水流入耳朵內發生感染;

(2)給寶寶餵奶過急或奶嘴上的孔較大, 使流入口內奶太快或太多,

Advertisiment
寶寶來不及吞咽而引起嗆咳, 使乳汁容易進入中耳發生感染;

(3)家長給寶寶挖耳朵, 不小心刺傷了耳內的皮膚粘膜而引起感染。

所以家長對嬰幼兒期的寶寶要注意從各方面注意保護, 切斷各種發生中耳炎的途徑。

寶寶中耳炎症狀

中耳炎是由於耳咽管( 連通中耳腔和鼻腔後壁)功能不良或阻塞, 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所造成的, 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 會引起聽力障礙, 甚至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和學習能力差。 有以下這些表現, 寶寶可能患上急性中耳炎了:

1、發燒

發燒是急性中耳炎的代表症狀。 寶寶連續3 天發燒37.5℃以上, 吃了藥燒卻持續不退時, 就要考慮寶寶有患中耳炎的可能, 要儘早去耳鼻喉科檢查。

2、撓耳朵

孩子在2歲以前是說不清自己什麼地方疼的,

Advertisiment
不過, 他會用行動告訴你。 如果他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 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3、左右搖頭

左右搖頭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徵。 因為耳朵裡不舒服, 寶寶會試圖通過搖頭來減輕症狀。 所以, 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 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4、哭鬧

孩子突然變得煩躁, 不停地哭, 而且夜裡也因為疼痛而睡不好覺, 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5、耳朵積水

急性中耳炎發作時, 中耳內會積水, 鼓膜腫脹。 鼓膜穿孔時, 就會有黃色的分泌物流出。 孩子耳朵周圍如果出現幹皮, 就要注意了。

6、聽力不好

鼓膜裡有滲出液會導致聽力下降。 如果你發現寶寶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 叫他幾遍也不理睬,

Advertisiment
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

相關閱讀:寶寶患中耳炎的典型症狀及預防方法

寶寶得了中耳炎後怎麼辦?

寶寶得了發生中耳炎後一定要看醫生, 遵醫矚認真治療, 不能自行服消炎藥而使寶寶未得到徹底治療而留下隱患。 中耳炎如果治療不及時, 尤其是嬰幼兒期的寶寶機體抵抗力低,中耳炎可以向附近器官擴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顱內感染等嚴重後果。因此我們特別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特別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寶寶感冒後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不退;或有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等表現;或寶寶哭鬧不安,牽拉耳廓、疼痛等,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不要等到寶寶的耳朵流出膿來時,才帶孩子看醫生。

小兒中耳炎的治療辦法

中耳炎主要治療方案是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藥物,常用青黴素、紅黴素、阿奇黴素、頭孢黴素等,要求劑量足夠、療程至少1周以上。其他尚有耳朵局部的處理措施,如清洗、引流膿液、耳用抗生素藥物滴劑和少量耳用粉劑等。

中耳炎多數是能治好的,即在合理治療和護理下能夠完全痊癒,但如果發現太晚,不僅會出現剛才講的感染擴散的危險外,由於治療延誤,還會遺留聽力下降等問題。

中耳炎急救護理方法

方法1.隨時注意小孩全身狀況,一般在兩三天內,炎症都會被有效控制。如情況未改善,反化,有嗜睡、頸僵硬現象,則可能已有併發症。應趕快與醫師。

方法2.發燒時,應給予充足的水分,應選擇含有實質東西即溶質者,像果汁、蜜水、牛奶等,這種水分比較容易吸收,不像白開水,是一種利尿作用的溶劑,吸收量少且浪費體力。

方法3.不要以為耳痛、發燒等短暫的表面症狀緩解就表示中耳炎已經痊癒,必須繼續追蜀其遺留下來的積液問題。

方法4.這時候我們要保持鎮靜,屏前進行及時的適當的治療,它其實就是很感冒一樣是很普通的病,我們不要想得太多。

方法5.哺乳中的孩子,尤其是周歲以下的耍兒,避免讓他躺著喝奶,因為耍兒的歐氏管較短、較寬、較永平,躺著喝奶有時會倒溢入中耳腔,而將鼻咽部的病原菌帶入。

方法6.讓孩子充分的安靜休息,睡覺時,盡可能墊高頭頸部,減少其充血腫脹,以免歐氏管與中耳的炎症更厲害而疼痛加劇。

溫馨提醒:中耳炎的出現必定會給患者的身心都帶來極大的危害,所以當發現有疾病症狀出現時,應該要及時進行治療,以免自己的一念之間而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給自己帶來嚴重的無法挽回的危害。在選擇治療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科學的檢查和治療。

如何預防寶寶中耳炎

知道寶寶中耳炎症狀後,那麼如何預防呢?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最多見,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因此,預防寶寶中耳炎,必須做好寶寶的冬季防寒,積極預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寶寶患中耳炎和餵奶姿勢不正確也有關。有的媽媽或保姆在喂乳時圖省事,讓嬰兒平臥餵奶,或人工餵養時餵奶過多、過急,使嬰兒來不及吞咽而嗆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預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勢,應該抱起嬰幼兒來喂乳,人工餵奶時不要太多,太急。

調整睡姿:仰臥或側臥:因為仰臥和側臥的睡姿可以增加寶寶睡覺時的吞咽動作,從而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

平時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寶寶感冒後鼻腔分泌物較多時,不要捏住兩側鼻孔擤鼻涕,正確的方法是壓住一側鼻孔擤鼻涕,然後換另外一側。但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相關閱讀:8歲以下兒童常發中耳炎 孩子中耳炎該如何防止

尤其是嬰幼兒期的寶寶機體抵抗力低,中耳炎可以向附近器官擴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顱內感染等嚴重後果。因此我們特別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特別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寶寶感冒後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不退;或有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等表現;或寶寶哭鬧不安,牽拉耳廓、疼痛等,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不要等到寶寶的耳朵流出膿來時,才帶孩子看醫生。

小兒中耳炎的治療辦法

中耳炎主要治療方案是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藥物,常用青黴素、紅黴素、阿奇黴素、頭孢黴素等,要求劑量足夠、療程至少1周以上。其他尚有耳朵局部的處理措施,如清洗、引流膿液、耳用抗生素藥物滴劑和少量耳用粉劑等。

中耳炎多數是能治好的,即在合理治療和護理下能夠完全痊癒,但如果發現太晚,不僅會出現剛才講的感染擴散的危險外,由於治療延誤,還會遺留聽力下降等問題。

中耳炎急救護理方法

方法1.隨時注意小孩全身狀況,一般在兩三天內,炎症都會被有效控制。如情況未改善,反化,有嗜睡、頸僵硬現象,則可能已有併發症。應趕快與醫師。

方法2.發燒時,應給予充足的水分,應選擇含有實質東西即溶質者,像果汁、蜜水、牛奶等,這種水分比較容易吸收,不像白開水,是一種利尿作用的溶劑,吸收量少且浪費體力。

方法3.不要以為耳痛、發燒等短暫的表面症狀緩解就表示中耳炎已經痊癒,必須繼續追蜀其遺留下來的積液問題。

方法4.這時候我們要保持鎮靜,屏前進行及時的適當的治療,它其實就是很感冒一樣是很普通的病,我們不要想得太多。

方法5.哺乳中的孩子,尤其是周歲以下的耍兒,避免讓他躺著喝奶,因為耍兒的歐氏管較短、較寬、較永平,躺著喝奶有時會倒溢入中耳腔,而將鼻咽部的病原菌帶入。

方法6.讓孩子充分的安靜休息,睡覺時,盡可能墊高頭頸部,減少其充血腫脹,以免歐氏管與中耳的炎症更厲害而疼痛加劇。

溫馨提醒:中耳炎的出現必定會給患者的身心都帶來極大的危害,所以當發現有疾病症狀出現時,應該要及時進行治療,以免自己的一念之間而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給自己帶來嚴重的無法挽回的危害。在選擇治療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科學的檢查和治療。

如何預防寶寶中耳炎

知道寶寶中耳炎症狀後,那麼如何預防呢?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最多見,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因此,預防寶寶中耳炎,必須做好寶寶的冬季防寒,積極預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寶寶患中耳炎和餵奶姿勢不正確也有關。有的媽媽或保姆在喂乳時圖省事,讓嬰兒平臥餵奶,或人工餵養時餵奶過多、過急,使嬰兒來不及吞咽而嗆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預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勢,應該抱起嬰幼兒來喂乳,人工餵奶時不要太多,太急。

調整睡姿:仰臥或側臥:因為仰臥和側臥的睡姿可以增加寶寶睡覺時的吞咽動作,從而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

平時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寶寶感冒後鼻腔分泌物較多時,不要捏住兩側鼻孔擤鼻涕,正確的方法是壓住一側鼻孔擤鼻涕,然後換另外一側。但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相關閱讀:8歲以下兒童常發中耳炎 孩子中耳炎該如何防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