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三急 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二三事


父母該如何著手訓練孩子大小便呢?可以運用孩子喜歡模仿的學習動機。 例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叔叔(舅舅、阿姨)都是這樣做的,

Advertisiment
寶寶已經長大了, 也要學大家這樣做喔﹗」開始訓練時, 媽媽可以憑經驗抓准孩子解尿的間隔時間, 提早幾分鐘提醒他, 則成功率會比較高。 至於排便, 可以安排在早餐或飯後, 因為吃進的食物可以刺激腸子蠕動, 有助於排便。

現代的沖水馬桶, 對認知能力尚在操作前期的(Pre-operation stage)的幼兒來說, 有時會造成心理上的威脅, 因為他不能完全理解糞便如何在水波中消失的原理。 因此, 如果能配合使用專為幼兒設計的便盆, 可以使排便成為較安全的經驗。 此外, 對孩子大小便衛生習慣的養成過程, 例如︰表示便意、脫褲子、使用衛生紙、洗手等, 最好循序漸進, 一步步地要求幼兒自己達成。

只要孩子有進展, 我們就該給予鼓勵。

Advertisiment
舉例來說, 如果孩子每次都是在尿濕褲子後才找媽媽, 這次卻能在事前說出來, 或是他原本都得找媽媽幫忙把尿, 這次卻能自己脫褲子, 這時候, 媽媽就應該抱他、親他、陪他玩或向家人公開他進步的事實等, 好好地鼓勵他。

對於會坐或走路的孩子, 可將便盆放在靠近他遊戲的地方, 以便觀察其表情或把握時間就近為他把尿。 此外, 父母上廁所時, 不妨讓孩子看大人坐馬桶, 鼓勵孩子也坐便盆尿尿, 或者和孩子玩「娃娃尿尿」的遊戲, 使孩子因好玩而願仿效。

找出退化行為的癥結, 並設法解決。

Advertisiment

為什麼孩子原本良好的大小便習慣會產生改變, 甚至出現尿濕褲子或便祕的現象呢?這可能是因為︰

1.睡眠時間的改變

孩子小時候, 除了喝奶就是睡覺, 對大小便的訓練較能單純地記住、服從。 長大後, 睡眠減少, 活動增加, 也就容易忽略了。

2.飲食與環境的改變

飲食方面, 由於副食品的增加, 消化量大, 大小便的需求變得不定時了。 在環境方面, 孩子到親友家作客或去遊樂場玩, 可能因一時高興或戲耍得正在興頭上,

Advertisiment
而忘了要大小便。

3.成人的責備與孩子羞恥心作崇

如果孩子因偶爾控制不住大小便而遭到成人的責駡或旁人的戲謔, 則容易使他對大小便產生恐懼, 甚至認為那是一件羞恥的事, 大小便時便會顯得緊張、焦躁不安, 或產生抑制的心理。

面對這樣的孩子時, 不妨參考前述建議斟酌實施, 重新培養孩子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儘量在輕鬆的氣氛下鼓勵孩子坐馬桶, 坐的時間可由半分鐘逐漸延至五分鐘。 在飲食方面, 多給孩子喝他喜歡的飲料, 以增加尿意次數;或是鼓勵孩子多吃纖維質多的蔬菜及固體食物, 以解決便祕問題。

另外, 在幼稚園(托兒所)中, 難免有孩子因種種因素而未能控制好大小便,

Advertisiment
老師不宜當眾斥責, 以免引起孩子的自卑感。 平時最好多加觀察, 注意其發生次數, 以瞭解問題的嚴重性, 隨後與家長共同探討原因, 譬如︰

1.心智發展方面︰是否還在兩歲以下的階段?

2.情緒因素︰是否有近因導致情緒困擾, 而採取退化性行為以引人注意?

3.生理因素︰是否膀胱控制力一直很差或最近出現了問題?

4.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是否不會表達, 或畏縮而不敢讓大人知道他有尿意?

5.是否因遊戲得過於興奮以至忘了上廁所?

訓練孩子大小便, 是親子關係中很重要的考驗。 媽媽們別忘了︰愛是最好的推動力量。 如果失敗了也沒有關係, 下次再試試看。 希望這樣的人生經驗, 能奠定孩子將來發展良好的自我控制的基礎, 讓他的人生有很好的起步﹗

讓他的人生有很好的起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