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 又稱感冒, 是小寶寶最常見的一種疾病。 用按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簡便易行, 無痛苦。 對於輕症、頻發上呼吸道感染的兒童將更為適用。
上呼吸道感染病因病機
根據中醫理論分析, 感冒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感受到了外邪, 一般以風那為主, 或夾有其他性質的病邪:如風寒、風熱、風濕等。 發病的原因多見於氣候突變、寒熱失常之時, 或衣被增減失宜, 或坐臥、沐浴當風, 感受疫邪等等, 都可能使病邪由口鼻或皮毛侵入人體。 外邪束表, 內擾肺氣, 肺失宣肅, 表氣不和, 或衛陽被遏而見惡寒;熱不得散,
Advertisiment
久病體弱兒多氣虛, 衛氣, 不固, 皮毛腠理開泄, 更容易感受病邪, 一旦病發, 複傷衛氣而造成惡性循環, 久之傷及肺氣, 漸至五臟。
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分型 (1)此病的診斷標準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鼻塞、流涕、咽痛、流淚、噴嚏、發熱等症;甚者可見高熱、惡寒、頭痛、全身無力、食欲銳減、睡眠不安等的典型臨床症狀。
2、另有病毒感染者, 表現特徵為高熱, 表現為白細胞偏低或正常:細菌感染者, 表現為白細胞數較高等症狀。
(2)上呼吸道感染的二種分型 外感病邪者1、患有外感風寒者, 發病時大多在冬、春氣候寒冷時, 症狀表現為惡寒、鼻塞、流淚、咳嗽、苔薄白、脈浮緊等症。
Advertisiment
2、患有外感風濕者, 一般在氣候潮濕之際容易發病, 可見周身困重不適、惡風寒、不思飲食、睡眠不安、咳聲沉悶、苔白略厚、脈濡等症。
夾症外感者
1、食積外感者:即停食著涼, 可見惡寒、發熱、手足心熱、食欲不振、夜臥不安、苔黃厚膩、脈浮數或滑等症。
2、驚恐外感者:大多病兒神氣怯弱, 可見發熱、惡寒, 且驚悸不安、煩躁不寧、肉跳指動、驚哭不眠、苔薄、脈虛浮等症。
3、氣虛外感者:多見於久病、體弱兒, 可見惡寒、發熱、動輒汗出、體質瘦弱、倦怠乏力、不欲飲食、舌淡脈虛等症。
(3)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原則
對於上呼吸道感染症的主要治療原則應以祛除病邪、開達表氣為主。 但最重要的是首先辨清病逝, 是正氣不虛、感受外邪, 還是其他原因。
Advertisiment
(4)治療的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1、推印堂:將患兒置於正坐位或仰臥位。 醫生用拇指點按印堂穴64遍, 再以雙手拇指交替推印堂至上星穴, 反復20多次, 最後點按上星穴片劉。
2、額部分推法:將患兒置於仰臥位。 醫生鳧兩拇指自額部髮際向兩側額角分推, 再由印堂穴經眉上方分推至太陽穴, 並輕緩揉按太陽穴10餘次。
3、兩拇指點按兩側迎香穴。
4、兩拇指揉按風池穴, 一指重點大椎穴。
5、拿肩井、合穀穴, 重按承山穴。
隨症增減手法對於鼻塞、流涕的患者:由山根摩至迎香穴,
Advertisiment
對於發熱韻患者:由風池到風府作搓摩法, 重點大椎、曲池穴。
對於咽痛、音啞者:分別揉雙手大魚際、小魚際, 點按手三裡、啞門穴。
對於咳嗽者:揉風門、肺俞、膻中穴等。
辨證增減手法
1、感受外邪者:此症當以瀉法為主, 手法可稍重, 按摩時間宜短, 以按摩到出汗為佳。
以風寒為主要症狀者, 應多用擦法、按法、揉法, 或蘸蔥汁、薑汁按摩, 按摩至皮膚發熱或有汗透出為佳。
以風熱為主要症狀者, 應多用推法、拿法、揪法, 或蘸滑石粉按摩, 以達到內熱外透, 微有汗出為宜。
以風濕為主要症狀者, 常因汗出不透, 周身不適, 治療時應以大面積按摩, 最好配服祛濕解表之中藥, 否則很難在短時間內奏效。
Advertisiment
2、夾邪外感者:此症當辨清其性質, 對夾食症外感者, 除治療外感外, 應循督脈由大椎至長強捏脊, 並重點按脾、胃、大腸等俞脈穴位。
對驚恐外感者, 還應由膻中始分推兩肋, 重點按期門、章門、內關等穴位。
對氣虛外感者, 應以補法點揉足三裡、中脘、關元、脾俞等穴位。
愛心提示1、此症應避風寒。
2、加強鍛煉。
(實習編輯:朱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