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下呼吸道感染怎麼治療

寶寶下呼吸道感染怎麼治療?我們先瞭解下病原體, 急性細支氣管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virus), 其中呼吸道合體病毒(respiratory synceytialvirus)占了50%, 另外50%則由副流行性☆禁☆感冒病毒、腺病毒和黴漿菌等分占。 這些病毒, 可能是由家庭中的某一成員受到了感染, 把病毒傳染給幼兒。

病理和生理
呼吸道的阻力, 跟呼吸道的口徑大小成反比, 細支氣管炎事實上是由於細支氣管內發生水腫和分泌物的堆積, 以致呼吸道阻塞和阻力增加。
 以一個幼兒來說, 即使是細支氣管壁的稍許增厚, 就有可能嚴重地影響呼吸道的暢通。 其呼吸道的阻力,

Advertisiment
在吸氣和呼氣時都會增加的。 有些時候, 呼吸道阻塞, 形成了瓣膜效應, 也就是空氣可以進入肺皰而不易呼出, 成了肺氣腫。 假如阻塞是完全的, 那麼肺皰內的殘餘氣體最後完全被吸收則成了肺塌陷。 細支氣管炎因病變的關係, 導致換氣不全, 血液分析可能是氧分壓下降, 但更常出現的則是二氧化碳的存積。
臨床症狀
大部分患細支氣管炎的嬰兒或幼兒, 初期都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如咳嗽、流鼻涕、發燒和胃口不佳等。 隨後幾天則漸漸出現呼吸加快、呼吸困難和嗚喘等現象。 呼吸次數可高達每分鐘60~80次。 在這時候, 幫助呼吸的肌肉都可能要動用到, 因此臨床上可看到患者出現鼻翼扇動, 肋間和肋緣皆有明顯的凹陷。
Advertisiment
聽診時, 嗚喘聲和羅音都很明顯。
診斷
細支氣管炎的診斷, 主要是靠臨床症狀。 胸部X光則可能出現部分實化(consolidation), 肺皰過度充氣或肺皰塌陷。 將鼻咽腔分泌物標本作病毒培養或作免疫螢光測驗, 可以幫助診斷, 如能作兩次取樣的血清病毒抗體檢查, 診斷的可靠性也很高。
鑒別診斷
急性細支氣管炎必須跟過敏性哮喘作鑒別診斷。 原則上1歲左右的嬰幼兒極少發生哮喘。 哮喘是一種過敏性疾病, 大都有家族性病史, 發作前和發作時不大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哮喘患者常有嗜依紅性白血球增加現象, 發作時若能給予注射腎上腺素(epinephrine), 可獲得好的症狀上改善。 細支氣管炎注射腎上腺素則無效。 哮喘可以多次的復原,
Advertisiment
而細支氣管炎則很少復發。 其他的一些疾病、症狀跟細支氣管炎也很類似的包括心臟衰竭、吸入異物、百日咳和支氣管性肺炎, 應作鑒別診斷。
過程與預後
細支氣管炎的急性期, 應在最初的48~72個小時。 過了這段時間, 病情會漸趨緩和而進入恢復期, 大約10天左右可以完全複元。 細支氣管炎, 死亡率大約是1%, 死亡病例大多合併有較嚴重的缺水和酸中毒。 至於幼時患過細支氣管發炎, 是不是長大了之後會有較多的機會成為哮喘患者呢?這個問題事實上到現在仍然沒有解答。
治療
許多的病毒感染都是沒有特效藥的, 引起細支氣管炎的各種病毒也不例外, 因細支氣管炎目前我們只有支持療法。 在治療的時候, 我們應特別注意水分的補充,
Advertisiment
加上給予冷而濕度接近飽和的吸入療法。 這樣應可使呼吸道分泌物易於排出, 保持呼吸道暢通。 細支氣管炎的患者有些時候很激動, 但因大多數的鎮靜劑都可能抑制呼吸, 應避免使用, 假如必須使用也應選用像Chloral hydrate抑制呼吸較少的藥物。
抗生素對細支氣管炎的幾種病毒, 沒有任何效果, 若無合併細菌性肺炎, 不應使用。 類固醇對細支氣管炎有效嗎?可減少發炎的嚴重性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少部分細支氣管炎的嬰幼兒, 最後可能產生呼吸衰竭, 必須短期使用呼吸器幫助度過危險期。 臨床上可由症狀的急速轉劇和血液氣體分析作為及早使用呼吸器的診斷依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