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藥苦口, 現在很多藥物都是很難以下嚥的, 更別說讓一些小孩子吃了, 那麼藥物是否可以混到奶粉裡面一起沖呢?下面我們來介紹下吧!
建議不要這麼做。
孩子總有個感冒生病之類什麼的, 孩子生病了很多都怕吃藥, 媽媽們為了喂藥也會十分苦惱, 於是有些媽咪就自作聰明地用奶粉給孩子服藥, 卻不知道這樣子會令藥效下降, 不利於孩子的病情康復, 是不建議讓奶粉跟藥物一起服用的。
奶粉送藥還會導致奶粉中的微量元素與藥物中的元素發生反應,
Advertisiment
注意:也不建議用奶瓶喂藥
不建議給寶寶使用奶瓶喂藥, 尤其是對滿3個月的嬰幼兒更要避免, 以免寶寶對奶瓶產生不愉快的經驗, 進而抗拒喝奶。 可以使用湯匙來喂藥, 如果是不會吞咽的寶寶, 針筒或滴管喂藥也是很好的選擇。
寶寶服藥注意事項
1、不要什麼藥都用溫開水送服
不是所有的藥都適合用溫開水送服, 下面幾類藥最好用涼開水服用。
維生素類:維生素類藥物屬於水溶性製劑, 很不穩定, 遇熱後容易被破壞而失去療效。
止咳糖漿:止咳糖漿之所以有止咳作用,
Advertisiment
益生菌:一些對腸道有保護作用的益生菌製品, 用溫度稍高的水服用, 可能會殺滅菌群而影響藥物效果。
預防疫苗:給寶寶吃預防小兒麻痹症的糖丸前後, 都應避免食用熱的食物或喝熱的飲料和水, 因為疫苗會在高溫下被殺死而失去活性。
助消化藥:一些幫助寶寶開胃助消化的藥物, 是通過藥中所含的一種活性蛋白酶發揮作用的, 這種酶遇熱後會凝固變性失去作用, 達不到助消化的作用。
2、寶寶吃藥後不要馬上睡覺
Advertisiment
寶寶躺著吃藥或吃好藥後馬上睡覺, 往往會使部分藥物粘在食道裡, 這樣, 既影響藥物發揮作用, 又可能損傷食道。 所以, 給寶寶服藥後, 應多喝水, 最好半小時後再讓寶寶睡覺。
3、理性看待抗生素的使用
現在很多醫生都提醒家長不要濫用抗生素, 於是有的家長就一味地拒絕使用抗生素。 專家提醒家長, 應該理性看待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是處方藥, 不贊成家長自作主張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但如果在就診時, 醫生明確診斷是細菌感染並且開了抗生素, 就應當遵醫囑足量足療程服用, 而不應當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絕。
4、服藥要看藥品說明書, 不要忽略服藥時間
飯前服用:是指飯前1或2個小時服用, 以利於藥物吸收。
Advertisiment
飯時服用:是指在飯前或飯後片刻服用。 一些開胃的或幫助消化的藥物應在飯時服用。
飯後服用:是指飯後半小時或1個小時服用, 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或促進胃腸對藥物的吸收。 一般來說, 抗生素類等大部分藥品都適合在飯後服用。
5、不要把一天吃3次的藥物安排在早中晚餐前後吃
“一日3次”或“一日2次”, 是根據實驗測定出藥物在人體的代謝速度後規定的, 意思是將一天24小時平均分成三段或兩段, 每8小時或12小時服用一次。 按時吃藥, 才能保證體內的藥物濃度, 達到治療目的。 如果把一天吃三次的藥物安排在早中晚餐前後吃, 就會使白天寶寶身體裡藥物的濃度過高,
Advertisiment
對每天服藥次數, 醫生用字母表示。 qd, 代表一天服藥1次;bid, 代表一天服藥2次;tid, 代表一天服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