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寶寶不合作,溝通是關鍵

如何讓寶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並且能夠聽父母的話得以糾正, 是很多准爸媽心中的難題, 特別是在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 更是容易發生矛盾, 叫他們往東卻偏偏要往西, 還經常否定父母的看法。

雖然有多父母看了許多育兒手冊, 但遇到真正的困難總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 那麼怎樣才能跟寶寶進行良好的溝通, 讓他們聽話, 跟父母合作呢?

1、寶寶不合作可能跟父母言行有關

如果父母老是習慣用命令的語氣強制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這種方式自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Advertisiment
因此, 我們在說話時要注意個人態度, 避免“催命符”式說教, 少用感情平淡的陳述句, 而是應該短促明白又不失溫柔的告訴孩子您的意見。

2、謹慎對孩子說“不”

孩子總有自己的打算, 老是反對他計畫自然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家長不妨實現告訴孩子自己的計畫, 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節奏掌握自己的生活, 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 什麼是不能做的, 這樣彼此也就少了很多的矛盾。

3、幫助孩子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

很多孩子不能預想到做事的後果, 因此他們橫衝直撞, 沒有顧及。 其實只要媽媽能將事情的後果分析給孩子知道, 多半孩子還是會乖乖聽話。

4、教會孩子用語言溝通

如果對父母的做法不滿意, 不要馬上選擇撒潑,

Advertisiment
要告訴孩子“以理服人”告訴他:“如果你說的對, 我願意聽你的”這也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 如此一來, 寶寶面臨的問題就轉變成了學習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 情感能力正是在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展, 不斷積累的。

總結:當孩子學會溝通, 不再將自己的願望強壓倒父母或是其他旁人身上時, 那麼他們已經獲得了成長, 學會如何自主思考並且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那麼獲得更多人的喜愛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