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合群的寶寶是很難適應未來的集體生活的, 那麼, 寶寶不合群的傾向, 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如果發現寶寶不合群, 父母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讓寶寶逐漸變得活潑、開朗、合群起來?
育兒專家總結出, 不合群寶寶是這樣造成的:
1.家長過分保護, 對孩子的夥伴過分挑剔, 都會造成寶寶不合群。
有的年輕爸媽希望孩子的夥伴十全十美, 至少要與自家寶寶的成長環境“門當戶對”, 受到家長的影響, 孩子對夥伴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 動不動就在夥伴群體中表現出驕橫、傲慢、輕視他人的現象, 久之, 所有的人都不理他了。
Advertisiment
2.由“愛靜不愛動的老人”帶大的孩子, 特別容易不合群。
因為工作繁忙的緣故, 不少人都把寶寶交由老人帶大, 如果老人愛串門、愛嘮嗑, 孩子的合群性完全沒有問題, 但如果老人是“愛靜不愛動”的類型, 孩子的成長環境中就不容易有同齡夥伴, 造成孩子會與大人相處, 卻不會處理與同齡人的關係。 這樣的孩子入園後, 在一系列活動中會成為“遠遠的觀望者”。
3.孩子遇到交往挫折時沒有得到父母的疏導與勉勵, 也會造成孩子畏縮不合群。
肥胖、長相不好看、近視、弱視、身體協調性和運動能力差, 這些弱點都會使孩子在群體中受到無情的嘲笑。 小孩子還不懂得嘲弄別人的短處是一種無禮和少教養的表現, 因此,
Advertisiment
4.越來越多的電子遊戲產品使孩子變成“室內兒童”。
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與30年前不一樣, 30年前孩子們都是“戶外遊戲大王”, 像跳皮筋、跳大繩、擲沙包、跳房子、滾鐵環等遊戲頂目, 部是要多人協作才能完成, 你要玩得開心, 必須合群, 必須與人協作。 而現在, 電子遊戲機、網路遊戲大量入侵孩子們的生活空間, 寶寶們都變成“室內兒童”, 這使得他們缺少與人合作交流的機會, 慢慢變得不合群。
Advertisiment
5.天性敏感內向, 或天生有潔癖的兒童本身就不容易合群。
有些孩子表面上木訥, 內心情感豐富, 又敏感, 容易把其他小孩善意的揶揄放大成諷刺和侮辱, 這樣的孩子當然容易因社交挫折而變得不合群。 有些孩子自己有潔癖, 不允許其他孩子摸看他的玩具、圖書, 不許小客人上他的床, 認為其他孩子都很"髒"’這樣的寶寶很容易被其他小孩排斥, 他自己也容易在遊戲中成為旁觀者(怕弄髒了自己的新衣褲), 想合群也很難。
6.轉園、搬家等突發事件會導致寶寶的社交退縮現象, 讓他暫時性地不合群。
如果生活環境突發改變, 而寶寶又對原來的幼稚園、原來的朋友、原來的生活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賴性, 就會表現出對新環境、新夥伴的抗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