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媽媽經常為了寶寶吃飯這件事情而苦惱。 媽媽下班後, 不顧上班的辛苦, 馬不停蹄直奔超市, 不管價格怎麼樣, 只要是新鮮的、有營養的, 就往家裡搬, 到家急急忙忙做好飯了, 寶寶卻不吃。
看著自己的戰利品不被寶寶接受, 媽媽甭提有多失望了。 於是, 想方設法地哄寶寶, 寶寶走到哪裡, 媽媽就端著飯碗跟到哪裡, 結果, 寶寶還是只吃進那麼一點點。 媽媽發愁, 喂寶寶吃個飯怎麼就這麼難呢?不當餵養, 導致寶寶失去饑餓感。
吃飯本是人的天性, 寶寶怎麼就不喜歡呢?寶寶小的時候, 一餓了就會哭泣,
Advertisiment
原因在於媽媽的餵養方式不當, 導致了寶寶不喜歡吃飯。 如果媽媽不認為是這樣, 那麼就接著往下看吧。
當寶寶喜滋滋地開始張嘴接住媽媽喂過來的飯時, 媽媽非常開心, 因為寶寶能吃飯了!能吃飯就意味著可以健康成長!於是, 當寶寶把頭扭到一邊, 小手一個勁搖擺的時候, 其實是在用身體語言告訴媽媽“我飽了”, 可是媽媽總覺得再給寶寶吃一些會更好, 於是想方設法再往寶寶肚子裡塞一些媽媽認為有營養的物品。
有的媽媽害怕寶寶吃不飽, 覺得寶寶吃得越多身體越好, 於是不管餐前餐後, 都往寶寶手裡塞吃的,
Advertisiment
有的寶寶喜歡吃肉, 每餐飯只要有肉, 就能吃個肚圓。 不過, 媽媽可不這麼認為, 她們覺得寶寶吃肉太多, 吃菜太少, 不利於身體健康。 於是, 就開始禁止寶寶吃肉, 硬是把菜往寶寶碗裡塞, 搞得寶寶連肉都不願意吃了。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
Advertisiment
一味地讓寶寶吃並不是懂愛媽媽的做法, 通過觀察寶寶的日常行為來斷定寶寶是不是營養合理才能作出正確的養育方案。 只要寶寶每天快快樂樂、活潑可愛, 即使寶寶的飲食單一、即使寶寶食量不大, 媽媽都沒有必要擔心, 因為寶寶最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需要什麼他們就會攝入什麼,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要追著喂
追著寶寶餵飯, 哪個媽媽都不願意, 可是很多媽媽都在做。 主要原因就是媽媽們怕寶寶餓著, 覺得自己麻煩一些, 總比餓著寶寶強。 其實, 有這樣做法、想法的媽媽問題就出在沒有樹立正確的餵養原則上。
1.媽媽不要亂了陣腳
吃飯是寶寶自己的事情, 當寶寶找到了當家做主的感覺後, 吃飯的積極性也就來了。 媽媽只要準備足量的營養足夠的飯菜就好了, 吃多少、吃什麼由寶寶自己來決定。 媽媽的目標就是讓寶寶養成按時定量吃飯的習慣, 媽媽雖然不能夠決定寶寶吃多少, 但是媽媽可以控制兩餐間隔時間,
Advertisiment
寶寶懂得恰當地吃人他們所需要的量, 既不多也不少。 這餐可能肉多吃點, 那餐可能米飯多吃點, 媽媽都不要約束寶寶。 寶寶有時候吃得多, 有時候吃得少, 媽媽不要每天都盯著寶寶的筷子, 只要在一個階段內攝入的食物是平衡的, 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要, 媽媽不必為此擔心。
媽媽根據自己在健康飲食方面的知識確定並選擇要吃什麼、什麼時候給寶寶吃、怎樣吃,並規定吃飯時間以及次數,而由寶寶決定吃不吃、吃多少。
無論孩子吃得多還是吃得少,媽媽都不嘮嘮叨叨地追著喂寶寶,寶寶會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吃飯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快樂。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寶寶的食欲就會很健康,懂得如何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控制飲食,不偏食、不多食。
2.培養寶寶吃飯的專注力
小寶寶最感興趣的是玩具,剛開始引導寶寶吃主食的時候,媽媽可以允許寶寶手裡拿著玩具。但是,媽媽要想辦法把寶寶的注意力引導到吃飯上。媽媽可以說:“哦,今天的飯菜真香,寶寶吃!媽媽只喂寶寶!”
寶寶能夠自己吃飯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讓寶寶把玩具放在玩具箱裡,告訴寶寶:“讓玩具休息一會兒,寶寶吃完飯就有力氣了,再好好玩!要不玩具會搶寶寶的好吃的!”
當寶寶能夠獨自吃飯的時候,媽媽就要給寶寶立一些規矩了。媽媽要告訴寶寶吃飯的時候不要玩玩具,不要老從椅子上下來,不要老喝水,不要邊吃邊看電視等,這樣時間長了就可以培養他的條件反射和心理適應規律。
寶寶剛剛學著自己坐到餐桌吃飯的時候,雖然積極性很高,但是因為缺少必要的吃飯技巧,會把餐桌搞得很亂。這個時候,媽媽一定不要喂寶寶吃飯,經過了“抓飯”、“混亂”的局面後,寶寶就能準確拿勺子、筷子夾菜、吃飯了。
3.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
全家人要著力營造一種到了吃飯時間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的用餐氛圍。不管家裡人誰有沒幹完的事情,到了用餐時間都要停下,共同吃飯。當然,如果某個家庭成員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到餐桌吃飯的,媽媽要跟寶寶講清楚,讓寶寶明白規矩是死的,但執行起來是靈活的。
吃飯的時候,媽媽不要數落寶寶的劣跡,也不要說任何不高興的事情,可以講一些高興的事情,以改善大家的用餐心情。
媽媽不要當著寶寶的面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受大人影響寶寶就會先人為主地覺得哪道菜不好,就會拒絕食用。事實上,每道菜都有一定的營養成分,媽媽只需說出來就好了,不要帶有任何感情☆禁☆色彩,也不要勸說寶寶,而要讓寶寶自己品嘗、選擇。
媽媽不必為此擔心。媽媽根據自己在健康飲食方面的知識確定並選擇要吃什麼、什麼時候給寶寶吃、怎樣吃,並規定吃飯時間以及次數,而由寶寶決定吃不吃、吃多少。
無論孩子吃得多還是吃得少,媽媽都不嘮嘮叨叨地追著喂寶寶,寶寶會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吃飯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快樂。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寶寶的食欲就會很健康,懂得如何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控制飲食,不偏食、不多食。
2.培養寶寶吃飯的專注力
小寶寶最感興趣的是玩具,剛開始引導寶寶吃主食的時候,媽媽可以允許寶寶手裡拿著玩具。但是,媽媽要想辦法把寶寶的注意力引導到吃飯上。媽媽可以說:“哦,今天的飯菜真香,寶寶吃!媽媽只喂寶寶!”
寶寶能夠自己吃飯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讓寶寶把玩具放在玩具箱裡,告訴寶寶:“讓玩具休息一會兒,寶寶吃完飯就有力氣了,再好好玩!要不玩具會搶寶寶的好吃的!”
當寶寶能夠獨自吃飯的時候,媽媽就要給寶寶立一些規矩了。媽媽要告訴寶寶吃飯的時候不要玩玩具,不要老從椅子上下來,不要老喝水,不要邊吃邊看電視等,這樣時間長了就可以培養他的條件反射和心理適應規律。
寶寶剛剛學著自己坐到餐桌吃飯的時候,雖然積極性很高,但是因為缺少必要的吃飯技巧,會把餐桌搞得很亂。這個時候,媽媽一定不要喂寶寶吃飯,經過了“抓飯”、“混亂”的局面後,寶寶就能準確拿勺子、筷子夾菜、吃飯了。
3.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
全家人要著力營造一種到了吃飯時間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的用餐氛圍。不管家裡人誰有沒幹完的事情,到了用餐時間都要停下,共同吃飯。當然,如果某個家庭成員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到餐桌吃飯的,媽媽要跟寶寶講清楚,讓寶寶明白規矩是死的,但執行起來是靈活的。
吃飯的時候,媽媽不要數落寶寶的劣跡,也不要說任何不高興的事情,可以講一些高興的事情,以改善大家的用餐心情。
媽媽不要當著寶寶的面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受大人影響寶寶就會先人為主地覺得哪道菜不好,就會拒絕食用。事實上,每道菜都有一定的營養成分,媽媽只需說出來就好了,不要帶有任何感情☆禁☆色彩,也不要勸說寶寶,而要讓寶寶自己品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