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不宜疫苗接種的10種情況

關於預防接種, 因為涉及一些專業性的內容, 所以即便醫生已經交待清楚了, 爸爸媽媽還是會遇到拿不准的情況。

不宜接種的10種情形

1.患傳染病, 正處於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寶寶, 不宜打預防針。

2.正患感冒或發熱的寶寶, 若打預防針, 會使體溫升高, 誘發或加重疾病。

3.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寶寶, 打預防針後易發生過敏反應, 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 或“白百破”混合製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 更易產生過敏反應。

4.有癲癇和驚厥史的寶寶打預防針要審慎。 但並不是所有抽搐過的寶寶都不能預防接種,

Advertisiment
如:寶寶因低血鈣發生過抽筋, 已好轉數月, 就不影響接種。

5.寶寶在新生兒期有過顱內出血, 或以後曾有不明原因的抽筋, 懷疑或已經腦電圖檢查證實患有癲癇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 即使已接受治療, 只要尚未治癒, 就不能接種。

6.有抽搐史的寶寶, 接種卡介苗, 口服脊髓灰質炎糖丸, 一般都沒有關係, 注射麻疹疫苗關係也不大, 但接種百日咳菌苗或“白百破”混合製劑時, 必須謹慎, 以免產生神經系統的嚴重症狀。

7.患急慢性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寶寶, 打預防針後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康復。

醫生提示:

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很多,

Advertisiment
如小型室隔缺損、房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 這些先心病早期都不至於出現心功能改變, 因此預防接種不會對寶寶產生嚴重影響。 恰恰因為這些寶寶心臟有缺陷, 他們比健康寶寶更易感染疾病, 而且一旦感染會較難治癒, 因此更應該預防接種。

只有那些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 或已出現心功能障礙的先心病患兒, 不能打預防針。

8.寶寶正好不舒服, 有嘔吐、腹瀉、咳嗽等症狀時, 征得醫生同意後, 可暫時不打預防針, 待症狀好轉後再補打。

9.近一個月內注射過丙種球蛋白的寶寶, 不宜接種。

10.如果發現寶寶有免疫缺陷, 不能進行任何預防接種。

寶寶打疫苗千萬別提前

寶寶接種疫苗的時間, 醫生都會在接種卡上標明。

Advertisiment
有的家長特別心急, 會提前抱著寶寶趕到衛生站或地段醫院接種。 其實, 這種做法非常不正確。 因為如果不到時間就接種, 會達不到免疫效果和目的。

預防接種程式的規定有一定的科學性, 是十分嚴密的, 也就是什麼時候接種什麼疫苗有一定的道理, 這與寶寶身體內的抗體水準和注射疫苗後抗體的產生, 以及抗體的持續時間有著一定關聯, 家長應根據衛生部門規定的免疫程式按時接種, 提早或延遲都不好。 若遇到特殊情況應向醫生說明, 由醫生給予安排, 這樣寶寶才能獲得良好的接種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