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不愛學習媽媽怎麼辦?

寶寶不愛學, 媽咪怎麼辦?


隔壁的珊珊比我家寶寶小1個月, 可已經認得十多個字了。 雖然不太會說話, 但家人問她“哪個是‘大’呀?”珊珊就能用小手從十幾個字中挑出來。 鄰居們都誇珊珊聰明。 我也想讓我家寶寶識字(我的寶寶1歲7個月), 前兩天我買來識字卡片, 教她認字。 我認真地教他, 他卻連看也不看一眼, 我要是硬把他按在一邊學, 他也不專心, 一會兒拿著卡片亂扔, 一會兒又嘗試撕卡片。 要是讓他自己玩, 他總喜歡追著小皮球滿屋子滿院子瘋跑。 我家的寶寶不愛學, 這怎麼辦呢?

分析:

許多家長習慣地把寶寶能認多少字、會背多少兒歌、會數多少數認為是智力高低的標準,

Advertisiment
其實這樣理解教育太片面了。 教他認字、背兒歌、數數只是培養了寶寶某一方面的能力。 智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 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能力等等。 會背兒歌只能說寶寶的記憶力比較好、會認字只能說明寶寶的觀察力、記憶力比較好, 不能代表智力高低如何。

這位媽媽有幾個明顯的心理誤區

揠苗助長心理:可能是這位媽媽生活在競爭的環境中, 感覺壓力很大, 然後將壓力自覺不自覺地轉嫁到寶寶身上。 可以說父母對寶寶寄予一定的期望是合理的, 能促進寶寶的發展, 但這種期望若是過度, 超出了寶寶的能力範圍,

Advertisiment
則違反了自然規律, 不利寶寶的發展。

求全心理:父母要求寶寶成為完美的人, 經常拿別人的特點和自家寶寶比較, 用挑剔的目光審視自己的寶寶, 當別人家寶寶某一方面能力強時, 也要求自己的寶寶這一方面能力強, 而不顧個體間的差異。

對策:

1、瞭解這一階段的寶寶

在生長的每一階段, 會有不同的能力呈現優勢, 家長要瞭解不同年齡寶寶的心理特徵, 然後瞭解自家寶寶處在哪個階段, 再按照寶寶的心理發育特點施以教育, 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3個月的寶寶一般會翻身了, 就讓寶寶學學翻身; 1歲左右的寶寶想要學習走路, 就培養他走路;一二歲的寶寶喜歡學習說話, 就教他練習說話。 這些都是對寶寶的正確的培養。

Advertisiment

你的寶寶喜歡玩皮球, 那就讓他玩好了, 玩球能鍛煉寶寶的運動能力、協調能力, 不也很好嗎?

2、尊重寶寶的個性差異

每個寶寶都是不一樣的。 即使是同一年齡, 由於寶寶所處的生活環境、教育狀況、自身特點等複雜因素, 使得每個寶寶的發展既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徵, 又具有個性的差異。 有的寶寶活潑好動、有的寶寶安靜沉穩, 不能拿別人家的寶寶作為參照, 來和自己的寶寶比較。

也許別人的寶寶能認字, 但你家寶寶運動能力比他強呢。 因此作為父母要瞭解寶寶自身的特點, 按照寶寶的愛好、性格、興趣、習慣進行培養。

3、順其自然, 因勢誘導

寶寶與成人一樣, 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也有各自的心理發展速度和潛能優勢。

Advertisiment
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喜歡唱歌、有的喜歡體育, 不要急於讓寶寶按照自己的意志逼孩子去學某種知識及技能, 而應當安排多種活動, 讓寶寶有機會顯示自己的優勢, 發現寶寶在某一方面有特長, 因勢利導, 給寶寶創造條件, 讓這一長處得到發揮, 但切不可過早定調, 以免阻礙寶寶的潛能開發。

4、掌握學習方法

如果非常想教寶寶識字, 那也未

嘗不可, 但要掌握方法。 古人講究“寓教於樂”, 對於小寶寶更應該如此。 要用遊戲的形式, 讓寶寶在玩中學, 而不是像成人上課一樣, 老師在上面教, 學生在底下認真聽講。 比如, 你可以用紙寫一個球字, 然後粘在皮球上。 在撿球的過程中, 讓寶寶看著字, 對寶寶說:“寶寶, 這個字念球。

Advertisiment
”反復幾次, 寶寶很容易就記住了。

文/蘇春平
專業指導/趙麗琴 魯傑
本文由《媽咪寶貝》雜誌社提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