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不是吃得多就長得好

很多家長希望寶寶“超平凡”生長發育, 認為自己孩子比別的寶寶吃得多、長得胖、長得快就好。 有的家長認為自家6個月的孩子長得像9個月大, 會因此而自豪, 或者9個月的孩子要穿15個月嬰兒的衣服才合適, 讓家長覺得非常榮耀。 每當面對這些家長們, 真的不忍心告訴他們, 這種過快生長不是健康的標誌, 反而預示著今後出現肥胖的可能性極大。 世界衛生組織多次強調肥胖和生長遲緩都屬於營養不良。
如果孩子生長速度過快, 應考慮孩子是否存在攝入蛋白質過多、進食量過多、活動量過少等問題;如生長緩慢,
Advertisiment
則應考慮孩子是否進食量不足、吸收消化不良等。 生長速度過快或過慢都要向醫生諮詢, 要根據生長發育曲線在醫生指導下調控孩子的身體發育。 以生長發育曲線作為藍本, 縱向、連續地瞭解孩子生長軌跡, 才能做出合理的評估。 現在有一批孩子生長過速, 還有一批生長緩慢, 這些兒童都需要被關注。 每個孩子有著自身的生長發育歷程, 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揠苗助長”的做法對孩子卻沒有益處。 孩子生長速度誤區 認為孩子出牙越早越好 比較孩子之間生長發育的異同, 是家長自覺與不自覺的日常“工作”。 孩子出牙的早晚快慢更是家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實際上, 每個孩子長牙的歷程並沒有可比性。
Advertisiment
出牙起始時間不同, 出牙順序不同, 出牙引起的反應不同, 同齡嬰兒牙齒數量也不同。 孩子出牙的順序也沒有固定模式, 出牙的速度節奏也因人而異。 在評價孩子的出牙情況之前, 家長一定要全面瞭解自己孩子生長發育的全部情況, 首先縱向瞭解身長、體重、頭圍等指標的近期變化;牙齒萌出、囟門縮小情況;還有大運動發育、小運動發育、進食量和餵養行為、語言等眾多發育狀況。 若孩子的其他生長指標都正常, 即使出牙慢點也不必擔心。 過早干預孩子的大動作發育 常見月嫂、保姆在家給孩子進行“早期嬰兒訓練”, 比如:讓1個月的嬰兒趴著, 推著雙腿往前爬;讓4個月的嬰兒雙手撐在床面上學坐;托著孩子腋下,
Advertisiment
讓1~2個月的嬰兒學走路等。 這些是檢測嬰幼兒神經發育狀況的專案, 是醫生對孩子進行的一些測試, 比如:滿月時, 醫生雙手托住嬰兒腋下, 進行踏步反射測試以瞭解神經發射狀況。 類似這樣的測試並不是考核發育結果, 更不應成為家庭訓練項目。
現在很多醫院測試項目流入家庭成為訓練項目, 對嬰幼兒實際上存在有潛在的損傷。
在此強調, “坐、站、走”等都不是學出來的, 而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的事。 過早幫孩子“學”坐、站、走, 會對脊柱、下肢造成沒必要的損傷。 有些羅圈腿就是過早站立所致。 提醒家長不要被“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保姆所“忽悠”。 對照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嬰幼兒大運動發育時間表, 觀察孩子發育會使家長理智很多。
Advertisiment
對於孩子的大動作發育, 奉勸家長們按照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原則, 在孩子有爬、站、走等意願時, 給他一些助力和推力, 如有必要, 在專業醫生的監控下, 適當干預, 已足以保證嬰幼兒健康成長。 千萬不要為了家長的自尊, 揠苗助長。 寶寶身體發育誤區 給孩子使用學步車 我不贊同用學步車等輔助設施幫助孩子學步, 站、走、跑、跳, 都是隨著發育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是“練”出來的。 而且學步車有一較寬的帶子置於兩腿間, 導致孩子在學步車內不能真正站直, 易誘發“O”型腿的形成。 孩子尚未成熟到能夠行走時, 強迫他行走, 容易造成腿部和脊柱骨骼發育受損。 對體檢的目的不明確 有個5個半月的嬰兒做體檢時, 看到一份其他醫院給該嬰兒出具的IQ測試單及骨密度檢查單。
Advertisiment
第一次聽到5個月大的孩子能做IQ檢查, 評語竟然是“他們既不特別優秀, 也不笨, 俗稱一般人……” 所以再次提醒家長們, 對嬰幼兒的體檢應包括飲食起居的詢問、生長評估、身體檢查、發育評價(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社交)。 重點在於與家長的交流, 並一同制訂下一步養育方案, 而不在於給一堆化驗報告, 開一些鈣、鐵、鋅、DHA等補劑。 家長要明確, 化驗檢查永遠是輔助檢查, 補劑永遠是補充飲食的不足, 而不是主要內容。
認為枕禿是孩子缺鈣的徵兆 枕禿是嬰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常見現象, 很多嬰兒在2個月以後會出現枕禿, 而且有逐漸加重的趨勢。 不少家長認為這是因為“缺鈣”所致。 實際上,枕禿與“缺鈣”幾乎無關,而與枕部與床面或枕頭間局部摩擦過多有關。家長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滿月內即出現枕禿的孩子幾乎沒有,而平躺睡覺的嬰兒從2~3個月開始幾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枕部頭髮減少現象——枕禿,特別是第一次剃頭後枕部頭髮生長會相對緩慢。 這是因為嬰兒滿月後,活動逐漸增多,但是尚不能坐、站,所以他們只能躺在床上左右轉頭,躺在床上反復轉頭的動作增多,當然就會摩擦枕部,出現枕禿也就不足為奇了。左右轉頭的動作越多,枕部受摩擦的機會也越多,枕禿就越明顯。 一般到1歲以後,隨著嬰兒逐漸強壯,到可以坐、站、走時,頭皮受摩擦的機會就會減少,頭髮就會重新長出。2~3歲後枕禿消失。出生後習慣趴著睡覺的孩子則很少出現枕禿。千萬不要將枕禿與缺鈣掛鉤。
此外,家長們還習慣于把孩子出汗多、夜間易哭鬧、出牙晚、長得過快或過慢、食欲偏差、肋緣輕度外翻、活動時關節有響聲、反復出現濕疹等現象與缺鈣掛鉤。其實,不論母乳、配方粉,還是營養米粉及其他輔食,都含有鈣,只要保證嬰幼兒每天攝入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就無須擔心孩子缺鈣。 實際上,枕禿與“缺鈣”幾乎無關,而與枕部與床面或枕頭間局部摩擦過多有關。家長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滿月內即出現枕禿的孩子幾乎沒有,而平躺睡覺的嬰兒從2~3個月開始幾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枕部頭髮減少現象——枕禿,特別是第一次剃頭後枕部頭髮生長會相對緩慢。 這是因為嬰兒滿月後,活動逐漸增多,但是尚不能坐、站,所以他們只能躺在床上左右轉頭,躺在床上反復轉頭的動作增多,當然就會摩擦枕部,出現枕禿也就不足為奇了。左右轉頭的動作越多,枕部受摩擦的機會也越多,枕禿就越明顯。 一般到1歲以後,隨著嬰兒逐漸強壯,到可以坐、站、走時,頭皮受摩擦的機會就會減少,頭髮就會重新長出。2~3歲後枕禿消失。出生後習慣趴著睡覺的孩子則很少出現枕禿。千萬不要將枕禿與缺鈣掛鉤。
此外,家長們還習慣于把孩子出汗多、夜間易哭鬧、出牙晚、長得過快或過慢、食欲偏差、肋緣輕度外翻、活動時關節有響聲、反復出現濕疹等現象與缺鈣掛鉤。其實,不論母乳、配方粉,還是營養米粉及其他輔食,都含有鈣,只要保證嬰幼兒每天攝入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就無須擔心孩子缺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