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不會爬只想走路,會不會有問題?

多爬好處多多, 但有部分寶寶就是不愛爬~這是否有問題?眾所周知爬行對寶寶有莫大的好處, 比如鍛煉身體協調能力、鍛煉肌肉力量、增強肩部的穩定性;還能加強寶寶前庭與感覺系統的統合, 使寶寶的身體更加靈活。

爬行可以說是寶寶運動發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有一部分寶寶並不愛爬, 對爬表現出抗拒和厭倦, 卻對站立走路表現出極高的興趣, 有強烈的走路意願, 會直接跳過爬行階段, 根據研究調查, 大概30%(保守比例)的寶寶都不會經歷爬行。

這部分孩子的家長會非常糾結焦慮,
Advertisiment
畢竟自己孩子的表現只屬於少數人群, 難免會有擔憂。 那麼不經歷爬行的寶寶會怎麼樣?會不會是運動協調障礙?還是神經肌肉發育有問題?不爬行的寶寶沒有經歷爬行的寶寶聰明是真的嗎?
我在朋友圈也時常看到這種類似的文章《不爬行的寶寶等同殘疾》《不爬行直接走路的寶寶, 小心長大出現運動協調障礙》……這類誇大的文章看的人心惶惶, 讓原本焦慮的家長更加不能淡定, 回家想盡辦法讓寶寶去爬行。 其實這些言論, 到目前為止, 並沒有大資料能證明, 也沒有得到權威機構的認可, 觀點沒有高品質證據支撐, 而是僅停留於理論推測和個案陳述。
《美國兒科育兒學會》這樣說:

如果寶寶不會爬行, 但是會通過其它的方式挪動自己,

Advertisiment
探索周圍世界, 鍛煉身體肌肉, 就不用擔心。 但是如果你發現孩子身體僵直、不會任何挪動, 或者兩側肢體不協調, 就需要及時找醫生諮詢。
寶寶的大運動發育一般是這樣:“一舉頭、二舉胸、三翻、六坐、七滾、八爬”, 最後再是走路, 這只能做參考不是每個寶寶的精確發育時間, 而且每一種運動並不是完全看月齡, 而是要看寶寶上一階段的能力是否已經練扎實了, 就好比造樓, 只有地基打結實了, 樓才能造得高造得穩。

寶寶每獲得一種運動技能, 都需要在神經調節下, 動用相應肌肉的力量, 更需要達到相應的平衡協調能力才能做到。
而大運動的發展應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過程, 如果真的是神經發育問題和肌肉運動障礙,

Advertisiment
那麼其他的運動也會有影響, 包括翻滾站立應該也會出現發育不良, 但如果除了不爬行, 其他的運動能力表現正常, 說明發育沒問題, 無需擔心。
這裡需要區別的是寶寶不爬, 是因為不愛爬, 還是不會爬, 如果是不會, 那麼一般通過訓練和引導就可以, 各種訓練下來他還是不會爬就要檢查是否神經肌肉發育問題了;

而如果寶寶是不愛爬, 但很喜歡走路或者別的運動, 這就不是身體問題, 如果寶寶已經能扶站或者扶走後就更不愛爬了, 因為站著視野更開闊嘛!
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讓寶寶趴著, 在他前面用玩具逗引, 當他伸手去夠玩具時, 大人用雙手撐住寶寶的雙腳, 不讓他後退, 給他前進的力量,

Advertisiment
如果這樣他能往前挪, 也是沒有問題的, 這樣的訓練可以經常做, 以彌補不爬行沒得到的肌肉鍛煉, 也可能這樣做一段時間後就會爬了呢。
寶寶不爬, 還有一種情況是訓練太少, 抱著時間太長, 缺乏爬行鍛煉的孩子沒有體會到爬行的樂趣, 或者對自己爬行能力沒有信心, 導致一直沒能正常爬行, 這種就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和訓練了。

每個嬰兒都有自己的發育過程, 不應去與別人比較, 確實有部分寶寶就是不喜歡爬, 只喜歡站, 只要他四肢活動正常, 其他運動發育正常, 就說明發育沒什麼問題, 盡可能讓多爬吧, 實在不願意也無需擔憂。
因為爬還是不爬, 爬多或者爬少, 目前並沒有很明確的證據表明一定對孩子有影響,
Advertisiment
也請不要拿個案說事。

我會關注不爬, 是因為我家宸寶就屬於不愛爬的類型, 他如今九個月了, 非常抗拒爬的運動, 卻很喜歡站著, 喜歡讓人扶走, 為此我專門帶他去兒童體檢中心檢查, 確定發育沒有問題, 這才放心。

偶爾也會訓練他去爬, 這傢伙非常沒耐心, 一趴那就嚎嚎大哭, 越大越抗拒, 也是, 人家都能走了, 能看到更寬闊的風景了, 還讓他返回去趴地上, 只能看到大人的腳丫, 當然不樂意了。
就醬吧, 順其自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