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不經意中透露著驚人的觀察力

不要小看1歲大的小寶寶, 不要以為身邊那個憨態可掬的肉娃娃只會接受你一字一句教給他的資訊。 其實, 寶寶天生有著對周圍事物敏銳的觀察力和理解力。 他會從你的言語、行動中洞察你真實的心情;能夠在你不經意的流露中, 學習你做人的方式;甚至, 他還會加入他自己的理解和表達, 突然間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

看看寶寶的反應, 是不是你也跟我一樣, 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發現, 原來自己太過小瞧了寶寶的觀察力?

小小調解員

大概是萱萱6個月大的時候, 有一次我和丈夫生氣, 皺著眉頭沖他不耐煩地吼了兩句。

Advertisiment
這可能是萱萱出生以來第一次看到媽媽沖爸爸發火。

看媽媽發脾氣, 在奶奶懷裡的萱萱不幹了, 張著手臂, 非要抱。

忍著氣把她爸爸晾到一邊, 走過去把萱萱抱了起來。 萱萱卻指著爸爸在的地方非讓過去, 然後, 拿起爸爸身邊的一袋餅乾遞給媽媽, 嘴裡哼著示意打開。 等把餅乾拿出來往她嘴裡放的時候, 她卻推著手往爸爸嘴邊送——敢情, 人家這個和事佬是給爸媽當調解員哪!6個月的孩子都能看出大人的情緒了!

小兔尿盆裡的“小小兔”

前些天, 萱萱開始使用尿盆了, 特意給她買了一個可愛的小兔造型的尿盆。 剛開始, 萱萱只要看到小兔放到屁股底下就乖乖蹲下小便。 可惜好景不長, 這股新鮮勁就過去了。

Advertisiment
然後, 不管你怎麼威逼利誘, 她的小胳膊扭來扭去就是不肯就範。

偶然的一次, 小兔尿盆裡不知道怎麼弄進去了一個黑黑的小東西, 奶奶隨口說了句:“裡面怎麼有個黑色的小小兔?”萱萱的小腦袋立馬湊了過來, 看了一眼, 蹲盆上就尿了。 這下, 奶奶如獲至寶, 以後就如法炮製。 每每成功地接到萱萱的小便後就得意不已, 嘿嘿, 誰說小孩子觀察力強, 這不一個“小小兔”就上當了?結果, 昨天的事情大跌眼鏡。

估計萱萱有尿了, 奶奶把小兔尿盆拿過來, 還沒等弄個東西充當“小小兔”呢, 萱萱自己主動坐下就尿了。 正慶倖呢, 人家一邊尿, 一邊抓起腳邊的一個小棉球扔進盆裡。 扔進去就罷了, 小手還指著, 抬頭看看奶奶, 很認真地說:“小小兔。

Advertisiment
”那意思就是, 我自己放小小兔進去了。 一下子, 奶奶都笑翻了。

看樣子, 不是人家上當, 反倒是我和奶奶上了萱萱的當了。 人家心裡根本清楚得很, 那層出不窮的所謂的小小兔, 就是你們放進去騙人的。 你們不放也能自己放。 可憐奶奶還自以為聰明, 變著花樣地讓盆裡的“小小兔”不重樣。

就是在這一刻忽然醒悟, 原來自己真的是小看了寶寶的觀察能力。 其實, 家長每一個動作寶寶都看得很仔細。 家長無意識甚至是下意識的動作, 她可能也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

專家把脈:觀察力要從小培養

觀察力是兒童心理發育的一部分, 是從小培養和發展起來的, 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 因此要重視兒童, 尤其是學齡前期兒童觀察力的早期培養。

Advertisiment
那麼, 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培養孩子觀察興趣

首先, 讓孩子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認識活動, 培養觀察興趣。 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色彩鮮明和會活動的東西作為觀察物件。 在引導孩子觀察時, 力求讓孩子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認識活動。 如觀察水果時, 可以讓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口嘗, 從而認識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 也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認識大千世界。 成人還可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來感染孩子, 使他產生喜歡看的願望。

教孩子有目的全面細緻地觀察

孩子觀察的條理性差, 這就需要培養孩子觀察的系統性。 為此, 要引導孩子有目的、全面而細緻地觀察某一事物, 就要遵循由近及遠、由表及裡、由局部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由明顯特徵到隱蔽特徵的觀察原則。

Advertisiment
如:觀察大公雞, 可先引導孩子觀看雞頭、雞身、雞腳, 以後再進一步觀察公雞和母雞有什麼異同。 邊看邊引導, 還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回答。 這樣孩子的觀察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觀察物件

要積極主動地為孩子提供一些觀察條件, 可在家裡種植一些植物等, 帶孩子參觀商場、動物園、公園, 還可以按季節組織孩子郊遊, 參加一些畫展、花展等有趣的活動, 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進行觀察, 提高觀察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為孩子提供觀察的機會, 選擇孩子容易理解的事物, 循序漸進地啟發他們思考, 使他們從小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有效促進孩子的智力增長。

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有效促進孩子的智力增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