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媽:我女兒在幼稚園就是不願意大便, 一直憋著, 到家裡就很正常, 有時由於某些原因, 憋不住了, 拉在褲子上。 如果我在她身邊, 她也能入廁。 但孩子就是不願意在幼稚園大便, 真是讓人頭疼。
彬仔媽:我兒子也是一樣的, 寧願在外面的公廁大便, 也不願在幼稚園大便, 要不就忍著回到家裡再大便。 很奇怪的是, 週末孩子在家的入廁時間就很正常, 也不會憋著。
孩子任何一種行為的出現都會找到與之相匹配的原因, 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願在幼稚園入廁呢?
孩子來到了人間, 從落地的最初一刻到開始接受人類社會的教育,
Advertisiment
美國心理學家海德(F.Heider)於1958年提出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 他指出人的行為的原因可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種。 內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為者本身的因素, 如需要、情緒、興趣、態度、信念、努力程度等 等;外部原因是指行為者周圍環境中的因素, 如他人的期望、獎勵、懲罰、指示、命令, 天氣的好壞、工作的難易程度等等。
根據海德的歸因理論, 我們可以嘗試找出孩子不願在幼稚園入廁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外部原因:
家庭環境與幼稚園環境的差異
孩子從出生到入園之前, 家庭環境是他最熟悉的、能夠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的地方。 對於他來說, 家庭和它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 帶給他一定的秩序感。 蒙台梭利就曾特別指出:秩序是孩子生命的第一需要, 當它得到滿足時就產生愉快, 相反秩序有所變化就有可能產生不愉快。
重要他人的期望態度
所謂重要他人是指教師、父母、同伴等, 對兒童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個人或者群體, 他們構成兒童成長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同時也是推動兒童發展 最具動力性的因素, 因而在個體的生存與發展中具有關鍵性意義。 在幼稚園, 教師成為兒童成長環境中的重要他人,
Advertisiment
內部原因:孩子的性格
從心理活動傾向性上劃分, 性格可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 兩種性格沒有好壞之分, 而是根據維度而定。 內向型性格的孩子總是出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