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交友,媽媽能幫什麼忙?

寶寶交友, 媽媽能幫什麼忙?畢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要學的東西很多, 所以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都要學習交朋友這門課程。
每天當我到幼稚園接我3歲的兒子的時候, 我總是提前去並在教室外觀察片刻, 我想偷偷地觀察兒子在沒有我在旁邊時的幼稚園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令我覺得遺憾的是, 每次都毫無例外的, 他總是站在那裡獨自地玩或者對著玩具自言自語, 即使有大型的群體活動他也只是旁觀。
雖然我一向瞭解我兒子的性格的確比較內向, 以致有些孤僻, 但在老師告訴我他整天都比較安靜,
Advertisiment
也很少參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動, 缺乏參與精神的時候, 我開始感覺到事情有些嚴重。
但是同樣令我不解的是:每天回到家後, 兒子卻總是喋喋不休, 不時地表現出機智、好奇和活潑, 並不停地跑來跑去。 可只要一把他放到年齡相仿的小夥伴中, 就會變成相反的樣子。 他完全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 一塊兒玩他沒有感到樂趣——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你的孩子也不願意和其他的小朋友玩, 那對於做媽媽的人來說的確是焦慮的。 我不禁在想, 這是否是孩子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得到小朋友的友好對待?還是“怕生”是這個年齡段通常的狀態?但是無論是否得到答案, 都有一個疑問, “當他再長大些的時候, 他又是否能夠學會如何交朋友”。
Advertisiment

作為家長, 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融入社會呢?
當孩子在生長過程中, 孩子們早期的行為並不一定就會影響到他們長大後的社會交往。 小時候不聽話的小孩長大也許會成為乖寶寶, 膽小孤僻的小孩也會有一天與他信賴的小夥伴交換秘密。 雖然以前的俗語說:“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但在現在發展迅速的今天, 這樣的說法還有幫助嗎?畢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要學的東西很多, 所以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都要學習交朋友這門課程。
初學走路的孩子, 都是從新奇、害怕、區別、掌握一路走過來的, 這是一個正常的階段。 家長要現實地看待這個階段, 看到孩子必須要面對的試驗和挑戰。 事實上, 對於內向或自閉的孩子,
Advertisiment
或者是蹣跚學步的孩子, 由於他們在語言、自控和情感方面不是很成熟, 所以很容易被其他孩子所孤立。 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受到打擊, 並直接形成對他人拒絕的態度。 那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交朋友又不使孩子對家長過分依賴, 我們來看看下面幾種可行的方法:
克服害羞
由於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寶寶, 家長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和保護, 使很多孩子有害羞的現象。
研究表明, 約有11%~15%的孩子有過分害羞的傾向。 這在交往中會是一個麻煩, 因為對社交場所的膽怯, 會造成孩子的離群, 並使此惡性循環繼續。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最簡單的方法是請小朋友到家裡做客, 使孩子成為聚會的主人,
Advertisiment
讓他來招待小夥伴, 因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 是非常容易克服膽怯的。 也可以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小型表演, 並與孩子提前幾周一塊練習, 以使孩子增強自信。 通過分享食物、送給別人禮物及一起玩玩具等行為, 也可增加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 逐步克服害羞, 培養與人交往的自信。
解決交往發生的問題
孩子在交往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與矛盾, 我們要幫助他們通過商量的辦法去解決。
對於低齡兒童交往來說, 衝突往往是圍繞爭奪玩具展開的。 家長一般不需要過多干預。 由於對玩具控制權的爭奪, 會對雙方有一定的約束性, 從而使他們學習注意別人的需求與情感反應, 以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攻擊性太強, 家長需要及時干預, 讓孩子知道自己東西被搶走的感覺, 並且多加強禮貌教育。
對於大些的孩子, 衝突往往圍繞其破壞紀律展開的。 當小夥伴一塊玩滑梯、攀登架、球類的時候, 要避免孩子獨佔性太強或不遵守紀律, 並使孩子逐步學會按秩序、等待、謙讓、互助等更複雜的積極的交往行為, 要讓孩子儘早明白那樣就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參加戶外遊戲和運動
希望孩子活潑、開朗、勇於與人交往, 平時就應該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 當孩子大些的時候, 可以增加孩子戶外玩耍的時間。 當一群孩子一塊玩的時候, 即使內向的孩子也會被不自覺地吸引並融入進去。 對於那些在家裡玩遊戲的孩子, 更應該讓其多參加戶外的群體運動和遊戲, 因為家中遊戲的“人物”不會和孩子發生爭吵,也沒有相互的配合、謙讓,只會使孩子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
學會承受社會壓力
由於社會壓力的加大,有些家長從小就會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使寶寶小小年紀就琴棋書畫、運動音樂樣樣精通,這無疑會對沒有學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家長在這方面也表現出了極強的好勝心,無疑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災難。如果家長認為當自己的孩子與優秀的孩子玩耍幾次後,可能就會遭受挫折,而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有可能會形成自卑情緒——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可能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對於心理健康的孩子來說,這並不是問題,也不會變成他的壓力。
小孩子們眼裡的世界遠比大人純淨,他們通常有自己的驕傲,而不是父母們想像的那些。他們所需要也只是一塊玩耍的夥伴,而不是“精英”,他們可以一塊玩沙子、一塊玩球,玩耍的過程會學到很多東西,並在其中慢慢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優點。因此,讓孩子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孩子一塊玩耍吧,他們會找到自己的共同語言和樂趣。 因為家中遊戲的“人物”不會和孩子發生爭吵,也沒有相互的配合、謙讓,只會使孩子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
學會承受社會壓力
由於社會壓力的加大,有些家長從小就會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使寶寶小小年紀就琴棋書畫、運動音樂樣樣精通,這無疑會對沒有學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家長在這方面也表現出了極強的好勝心,無疑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災難。如果家長認為當自己的孩子與優秀的孩子玩耍幾次後,可能就會遭受挫折,而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有可能會形成自卑情緒——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可能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對於心理健康的孩子來說,這並不是問題,也不會變成他的壓力。
小孩子們眼裡的世界遠比大人純淨,他們通常有自己的驕傲,而不是父母們想像的那些。他們所需要也只是一塊玩耍的夥伴,而不是“精英”,他們可以一塊玩沙子、一塊玩球,玩耍的過程會學到很多東西,並在其中慢慢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優點。因此,讓孩子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孩子一塊玩耍吧,他們會找到自己的共同語言和樂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