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令人頭疼的4大行為是否要制止

行為一:咬人

解析:當寶寶1歲後, 出現咬人行為要制止!

寶寶4月齡左右, 即將出牙時, 會因牙齦腫脹等不適而啃咬玩具或最親近的人, 此時他還不明白咬人是對還是錯, 即便父母瞪著他說“不許咬”, 也是沒有用的。 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一些蔬果片、餅乾, 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膠, 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機會。 這樣寶寶緩解了出牙的不適, 也就不會咬人了。

而等寶寶1歲左右時, 有時也會出現一興奮就咬人的行為, 不但咬身邊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寶寶, 也會咬自己。 這其實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只是用錯了地方。

Advertisiment
父母這時應該及時制止, 明確而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允許”的行為。 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需要注意的是, 父母需要搞清楚寶寶咬人的原因, 是發脾氣, 還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的放矢, “對症下藥”, 才能引導寶寶正確對待“咬人”這件事。

行為二:撕紙

解析:不用制止, 讓寶寶在撕紙中獲得快樂!

當寶寶六七個月大, 發現通過手的動作能改變紙的形狀並發出聲響時, 會感到快樂, 好奇心得到滿足, 所以會對撕紙“情有獨鍾”。 這是一種基於好奇心理的探索行為, 也是寶寶主動自發學習的表現。 父母不應阻止, 相反, 還應鼓勵這種行為。

因為撕紙對寶寶來說, 不僅能鍛煉手眼協調能力, 還能鍛煉小肌肉, 發展手部精細動作,

Advertisiment
開發智力。 父母可以引導寶寶把紙撕成小塊乃至紙屑, 還可以慢慢地教寶寶撕出形狀和輪廓。 這樣, 撕紙就變成了充滿樂趣的活動!

值得提醒的是, 父母不要把有價值的資料文本或者是帳單鈔票等給寶寶撕, 同時也要注意寶寶使用的撕紙是否衛生, 以防病菌傳染。

行為三:扔東西

解析:可進行適當的認知教育, 不建議嚴厲制止!

當寶寶9月齡左右時, 會對“扔東西”的遊戲十分熱衷。 凡是能抓到的物品, 都會被寶寶有意識地丟出去, 還樂得“咯咯”笑。 媽媽們有沒有發現, 不管是積木、皮球還是鞋子, 每樣東西掉在地上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寶寶也在觀察和探索呢!所以父母不要擔心這是不是寶寶攻擊行為的開始,

Advertisiment
也不用著急阻止寶寶扔東西的行為。

在扔東西的過程中, 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得到鍛煉, 對各種不同的物體也有了全新的認知。 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玩“扔扔撿撿”的遊戲, 同時順勢引導培養寶寶東西扔出去還要收回來的好習慣, 讓他知道自己扔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

當然, 父母還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認知教育, 比如告訴寶寶什麼東西可以扔, 什麼東西不可以扔, 同時也要選擇耐摔的物品給寶寶玩哦!

行為四:玩弄生☆禁☆殖☆禁☆器

解析:需制止, 但不要大聲斥責, 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轉移寶寶興趣。

當男寶寶10月齡後, 常常會喜歡用手抓自己的“小雞雞”, 有時還拉得很用力, 很讓人煩惱!其實, 男寶寶玩生☆禁☆殖☆禁☆器是一種常見的探索行為,

Advertisiment
對他來說, “小雞雞”和肚臍、手指、腳趾一樣都是身體的一個部位而已, 但觸摸生☆禁☆殖☆禁☆器會有快樂的感覺, 也就會不自覺地經常玩弄了。 其實女寶寶也會出現類似的行為, 比如磨蹭或者是撫摸。 而父母往往過分緊張, 認為這是一種很羞人的壞習慣或者是性行為。

其實, 父母首先應該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給予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豐富的活動, 讓寶寶的雙手忙起來, 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小雞雞”;其次,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 會對性產生好奇心, 父母可以用簡單易懂的語句, 解答寶寶的性提問。

要注意的是, 父母應當經常檢查寶寶的生☆禁☆殖☆禁☆器是否衛生, 有沒有異樣, 以便消除寶寶生理上的不良刺激, 也能更好地保護寶寶的生☆禁☆殖☆禁☆器。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