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寶寶佝僂病的預防及調理

寶寶得了佝僂病怎么護理

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嬰幼兒佝僂病是一種多發病, 以3?18月小兒為常見, 北方多于南方, 冬春季多于秋季。

病因

日光照曬不足, 喂養不當, 小兒生長相對快, 胎兒期維生素D儲備不足和慢性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以及肝膽道疾患。

臨床表現

佝僂病的早期, 由于血鈣降低, 非特異性神經興奮性增高, 表現為易激惹、夜驚、夜哭、多汗、煩躁、食欲減退, 部分嬰兒可有低鈣性手足搐搦、喉痙攣甚或驚厥。 此時可稍現枕禿、顱骨軟化及肋串珠改變。

佝僂病激期時, 患兒血鈣、磷顯著下降, 血堿性磷酸酶明顯增高。

Advertisiment
從而引起甲狀旁腺調節, 使血鈣代償性增高及磷從尿中大量排出, 致使原有骨質發生溶鈣而“軟化”。 此階段可見明顯串珠、郝氏溝、手鐲, 長骨溶鈣出現“O”型或“X”型腿, 扁骨異常而有顱骨軟化—乒乓球感, 枕禿、方顱、囟門閉合延遲, 亦可有脊柱后突和側突。 此外, 尚有血、尿和X線片等的改變。 以上癥狀和體征經過治療后可減輕或部分消失, 稱為恢復期。

佝僂病嚴重時, 不僅會發生骨骼畸形, 還會有生長發育停滯, 貧血, 免疫抗病力下降, 患病遷延不愈, 病死率高。 此外, 智能發展通常落后于同齡正常兒。

預防及膳食調理

在胎齡3個月時, 胎兒的骨骼系統開始發育并形成乳齒, 此階段需要維生素D。 妊娠末期胎兒迅速增長, 需要更多維生素D。

Advertisiment
如果此時孕婦缺乏維生素D, 胎兒在出生時就會有(先天性)佝僂病。 據流行病學調查, 中國新生兒中先天性佝僂病患病率為16.4%。 因此, 孕婦自妊娠開始就應多在戶外活動, 多曬太陽, 多食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妊娠中期及晚期的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為每日400國際單位。 研究提示, 孕28周時, 一次性為孕婦補充10萬?20萬國際單位維生素D, 有助于預防嬰兒先天性佝僂病。

胎兒出生后應盡早(生后半小時內)開奶, 吸吮乳☆禁☆房愈頻繁, 乳汁分泌愈多。 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雖低, 但比牛奶高, 其中的鈣磷比例(約2∶1)利于嬰兒吸收。 但從絕對量看, 母乳中維生素D和鈣的含量并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必須從其他途徑獲得補充以使其得到滿足。

Advertisiment

夏秋季出生的新生兒在生后第三周就可以開始戶外活動了, 為保護嬰兒免于著涼, 可在不直接曝曬太陽的情況下讓嬰兒露出小臉和雙手, 每次5~10分鐘。 待嬰兒滿月逐漸適應外界環境后, 可適當延長其在戶外的時間, 通常每隔3~5天延長五六分鐘, 直到每次半小時, 每日兩次。 對較大嬰兒來說, 夏季在戶外停留時, 一般可戴小帽以保護頭部不直接曝曬于日光下, 而身體其他部位可分別依據氣溫情況完全曝曬于日光下。 這樣直接曬太陽的時間不能過長, 一般每次5~10分鐘, 待嬰兒適應后, 逐漸延長至半小時左右。 月齡較小的嬰兒也可以在樹蔭、屋檐下或開窗的室內間接接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

蛋黃、奶油、肝類、谷類及蔬菜中雖然含有維生素D,

Advertisiment
但含量低, 不能滿足小兒需要。 但若能及時添加輔食使小兒養成進食習慣, 則既能補充日光照射的不足, 又有利于減少小兒的藥物服用量。

新生兒出生后兩周起即可添加維生素D, 每日400國際單位(用濃維生素AD滴劑時, 按每克30滴計, 兩天共5滴即夠), 直至嬰兒18個月。 對低出生體重兒可于生后一周開始添加維生素D, 每日800國際單位, 直至兩歲為止。 在北方冬春季節, 應給3~6歲小兒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國際單位。 嚴重佝僂病的診斷和治療應遵照醫生意見, 不宜自行加大劑量口服或肌肉注射維生素D以免造成急性或慢性嬰幼兒維生素D中毒。 如能曬太陽及攝食所需量的維生素D, 在母乳量充足情況下, 半歲以內嬰兒不必另行添加鈣劑。

Advertisiment
如食物中鈣含量不足或嬰兒為低出生體重兒, 則可口服鈣片以補充攝入量的不足, 按元素鈣計量每日200毫克即可。 鑒于各種鈣類制劑的吸收率一般在30%左右, 因此作為長期添加的營養素, 碳酸鈣制劑可供選用, 它含鈣率高、來源充裕、經濟、安全、實用。

本文相關推薦 寶寶消化不好怎么調理 嬰兒佝僂病有哪些癥狀 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 寶寶春季如何預防感冒 嬰兒佝僂病多長時間能好 小兒佝僂病癥狀 怎樣預防寶寶感冒 小兒佝僂病早期臨床表現 寶寶佝僂病的癥狀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