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便便會說話,你看得懂嗎?

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不會說話, 身體有什麼不適時, 很難講給媽媽聽, 但是寶寶的便便卻會“說話”, 只要媽媽能看得懂, 就能對寶寶的健康情況瞭若指掌, 並儘早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 讓我們從便便的性狀、顏色和次數來看看寶寶想告訴我們些什麼吧!

1

便便的顏色和形狀能告訴你什麼?

黃色軟便

一般來說,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約在出生三到五天后, 便便的顏色就由綠色變為黃色, 性狀較軟, 這說明寶寶非常健康, 媽媽可以放心。

土黃色或金色硬便

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 便便的正常顏色是土黃色或金色,

Advertisiment
質地較硬。 有時還可能帶一些酸臭味, 這是因為配方奶粉中有些成分沒有被完全吸收, 這屬於正常情況。

黃中帶綠的便便

如果是配方奶粉餵養, 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 這是因為配方奶粉鐵質含量很高, 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 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

灰白陶土便

正常的大便因為有膽汁, 所以會呈現黃色或綠色, 但如果大便呈灰白色, 像白陶土, 同時寶寶還伴有白眼球和皮膚發黃, 很有可能是膽道梗阻或者是膽汁粘稠, 甚至可能是肝炎。 需要立即帶寶寶就醫。

鮮紅色或暗紅色便便

如果便便帶有鮮紅的血絲, 表示出血的地方距離肛門不遠, 可能是便便乾燥, 導致肛門周圍皮膚皸裂。 另外,

Advertisiment
腸炎、腸套疊等疾病也可能有紅色血便, 需要及時就診。 如果腸道裡面有不正常的組織或息肉, 會造成不正常的出血。 腸道中的大便, 經過血色素和腸內細菌的作用, 顏色會由鮮紅色變為暗紅色。

黑色便便

黑色便便有兩種可能性。 如果是服用了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 就可能出現黑色便便。 另一種可能是胃或者腸道上部出血。 越高位的腸胃道出血, 大便的顏色會越黑。 所以遇到黑色便便時, 媽媽就一定要當心了。

綠色或黃綠色便便

這種顏色的便便有兩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一是寶寶剛出生時, 排出的胎便是綠色的。 第二就是添加了葉綠素含量較高的蔬菜輔食。 而當寶寶的大便次數多、量少帶有透明黏液, 則表明寶寶處於饑餓的狀態,

Advertisiment
大多為奶水不足、饑餓或腹瀉所致。 媽媽一定要想辦法把寶寶喂飽。

淺黃色糊狀便便

如果便便呈淡黃色、糊狀, 便量和排便次數都較多, 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 對於母乳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 就要減少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攝入, 多吃水果蔬菜。 如果是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 則需要考慮是否在寶寶輔食中添加了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

褐色水樣便便

如果便便呈黃褐色稀水樣、有刺鼻的臭雞蛋味, 很可能是蛋白質消化不良。 如果是配方奶粉餵養, 嘗試更換水解蛋白奶粉。 如果是正在添加輔食的寶寶, 需要減少高蛋白輔食, 例如雞蛋、牛肉等食物的攝入量, 或者暫緩添加這類食物。

其他顏色的便便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後,

Advertisiment
便便的顏色可很能會發生變化, 因為食物本身也會令便便的顏色改變。 吃了火龍果, 大便有可能為紅色;吃藍莓時, 可能出現深藍色大便;吃肉過多, 便便還會發臭;有時大便內還可發現未消化的食物殘渣。

2

便便的次數能告訴你什麼?

寶寶便便的次數正常情況下是這樣的:

胎便:每天3~5次, 持續2~3天。

母乳餵養的便便:每天2~5次, 甚至7~8次。

人工餵養的便便:每天1~2次。

當然, 每個寶寶都有個體差異, 只要寶寶維持自己的排便規律, 並且精神狀態良好, 媽媽就可以放心。 但如果寶寶突然排便次數增加或減少很多, 伴有哭鬧表現, 就需要引起媽媽注意了, 此時就更要注意觀察寶寶大便的顏色和性狀, 做好就醫的準備。

3

化驗大便需要注意什麼?

Advertisiment

當寶寶的大便不正常時, 建議媽媽不要直接帶寶寶就醫, 而是先在家留取寶寶的大便帶去醫院進行化驗, 這樣可以避免帶生病的寶寶在醫院等候化驗結果的辛苦。 但至於怎樣留取便樣, 大多數媽媽可能還不太清楚。 兒科醫生建議, 千萬不要直接帶紙尿褲來醫院化驗, 因為紙尿褲本身可能帶有細菌, 保存過程中又接觸空氣中的細菌, 化驗結果並不準確, 建議用保鮮膜留取新鮮的大便, 再折疊包裹好, 這樣便便就等於被密封好後帶到醫院, 但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小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