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前的寶寶, 其認知發展階段處於感知運動時期, 寶寶的語言能力剛剛萌芽, 正在開開學語, 掌握的那幾個有限的詞彙不足以幫助他們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與外界交流主要是通過寶寶的感覺和動作方式, 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和要求也是通過動作、不像成年人或大一些的寶寶可以通過語言。 你的寶寶生氣時打自己的頭、用頭撞牆撞門、揪你的衣服、或打別人等等, 都是在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Advertisiment
選擇這些動作作為表達憤怒的方式並不是寶寶的過錯, 1歲多的寶寶沒有能力去鑒別哪些動作是有害的, 哪些又是無害的, 更不會知道這樣的動作可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危險。 這些是非對錯的判別需要成年人去教給寶寶, 只是教的方式要符合寶寶的年齡特點, 也就是說, 是寶寶有能力接受的。
寶寶也是人, 也有喜怒哀樂, 生氣時也要有發洩的管道和方式。 既然不允許寶寶打自己, 也不能打別人, 那我們就應該教給寶寶合適的方式。
Advertisiment
(2)好好想好對策
既然不能不讓寶寶生氣, 又不能讓寶寶生氣時打自己或打別人, 那就應該在限制寶寶不好的行為的同時教給寶寶怎樣做才是好的。 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①替代物。 可以讓寶寶打枕頭、沙袋之類的軟的東西, 或是買一些小的氣球讓寶寶去踩等一些無害的方式。
②講道理。 待寶寶氣消後一定要對寶寶說 以後生氣時不能打自己的頭,
Advertisiment
③訓練語言能力。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大, 語言功能的逐步完善, 訓練寶寶通過言語來表達她的感受和需要, 告訴寶寶有什麼要求和不快就說出來, 媽媽和你共同解決。
④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在訓練和改變寶寶的不好的行為過程中, 需要提醒的是, 寶寶周圍的成年人, 要注意自己生氣時的表達方式, 不能動手打寶寶或是打別人,
Advertisiment
讓自己的寶寶快樂是天下所有媽媽的心願, 當寶寶的需求或心理都沒有得到滿足時, 他們一般都會有想要打媽媽的行為。 只是有些媽媽以為讓寶寶吃好的、穿好的就可以了。 吃穿只是寶寶成長和發展的基本需要, 除此以外, 寶寶還有許多心理發展需求。 比如說l歲多的寶寶, 剛剛學會走路, 非常願意展示自己的行走能力, 也想尋求更廣泛的活動空間、需要從媽媽那兒獲得更多的安全感等等。 這還需要做媽媽的多學一些兒童心理學知識,
Advertisiment
(兼職編輯:詹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