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經常會去醫院產檢, 但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還是呆在家裡, 小寶貝隨時都有可能出狀況。 尤其到了懷孕7個月後, 孕媽媽不可能隨時去找醫生。
如果能在醫生的指導下掌握一些有關知識, 並學會對胎寶寶的生長發育進行自我檢查的方法。 就會及時發現異常, 從而保障母子的健康和安全, 降低圍產期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主要有如下幾種小竅門:
1、推算胎寶寶的大小是否與胎齡相符
通常通過測量子宮高度就可間接得知胎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以及羊水情況。 正常妊娠20—26周內, 子宮底高度每週上升1釐米;36周後,
Advertisiment
胎兒5個月末時, 子宮底高度在臍下1橫指;
胎兒6個月末時, 子宮底高度在臍上1橫指;
胎兒7個月末時, 子宮底高度在臍上3橫指;
胎兒8個月末時, 子宮底高度在臍上與劍突(胸骨下端)之間;
胎兒9個月末時, 子宮底高度在劍突下2橫指;
胎兒10個月末時, 子宮底高度上升緩慢, 在臍與劍突之間。
專家提示
首先要會準確地計算胎齡。 從末次月經的第1天為起點, 7天為1個孕周, 4個孕周為1個孕月;孕媽媽在測查之前要排去尿液,
Advertisiment
2、聽胎心
胎心可直接反映胎寶寶在子宮內的安危。 在懷孕的第6個月時, 可在孕媽媽的腹壁聽胎寶寶心臟跳動的聲音, 就好像鐘錶“滴答”的走動聲, 速度很快, 通常每分鐘120—160次。 孕媽媽在去醫院做產前檢查時, 可先讓保健醫生幫助確定胎心的位置, 然而在腹部做一個標記。 回到家後, 由愛心丈夫借用一個木制聽筒, 每天聽1—3次。 方法為:孕媽媽仰臥在床上, 雙腿平伸直, 丈夫把木質聽筒直接放在腹壁上即可。 胎心每分鐘超於160次或少於120次, 或跳動不規則都屬異常, 說明胎兒在子宮內有缺氧情況, 應及時去就醫。
專家提示
胎動時可引起胎心加快, 但在胎動過後即恢復正常。 有時聽到的子宮動脈跳動聲,
Advertisiment
3、數胎動次數
胎動次數也可直接反映胎寶寶在子宮內的安危情況。 孕媽媽懷孕18~20周後, 胎寶寶在子宮內經常會做伸胳膊蹬腿等動作, 這就是胎動。 一開始次數較少, 以後逐漸增多, 通常在懷孕的29—38周達到最高峰。 數胎動的方法為:孕媽媽仰臥或左側臥在床上, 把兩手掌放在腹壁上。 每天早、午、晚各數1次, 每次數1小時, 然後把3個小時的胎動乘以4(等於12小時的胎動次數)。 如果少於20次或比以前減少一半, 或者胎動過於頻繁, 再結合胎心異常變化, 胎寶寶可能面臨危險, 應趕快去看醫生。 如果12小時胎動次數在30次左右, 則表明胎寶寶情況良好。
專家提示
數胎動最好在安靜及精神集中的狀態下進行,
Advertisiment
4、觸摸胎位是否正常
胎位是否正常, 主要通過檢查胎頭的位置來確定。 胎頭呈球狀, 相對較硬, 是胎寶寶全身最容易摸清的地方, 先請保健醫生教會自己檢查方法。 正常胎位時, 胎頭應該在下腹部中央即恥骨聯合上方摸到, 即摸到圓圓的、較硬、有浮球感的東西就是。
如果在上腹部摸到胎頭, 而在下腹部摸到寬軟的東西即為臀位;若是在側腹部摸到呈橫寬走向的東西則為橫位,
Advertisiment
專家提示
由於胎寶寶浮在羊水中, 並經常有胎動, 所以胎位會經常發生變化。 但懷孕32周後胎位基本上比較固定。 如果胎位不正常, 每天要採取胸膝臥位, 每次15—20分鐘, 早晚各1次。 即使胎位糾正過來後, 也還需堅持做自我檢查, 以防再發生胎位不正。
5、監測體重
孕媽媽的體重變化也可間接反映胎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 整個孕期體重大約增加10~15千克, 一般可每週測量1次。 在懷孕28周後, 通常每週增重500克, 如果體重連續數周不增, 可能是胎寶寶發育緩慢, 一般是由於孕媽媽不良飲食習慣而造成營養不良、羊膜發生病變或羊水過少引起的;如果體重增加過快則可能是合併了糖尿病、妊娠水腫或羊水急性增多。
專家提示
無論體重增多還是減少,都應及時去看醫生,以儘早確診並採取相應措施。
專家提示
無論體重增多還是減少,都應及時去看醫生,以儘早確診並採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