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偷偷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有些父母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寶寶竟然會偷拿別人的東西, 有時候回家檢查寶寶的書包會莫名的發現書包裡多出了一些不是自己買給寶寶的東西, 怎麼回事?寶寶竟然出現了偷竊的行為……

許多家長對寶寶的偷竊行為非常敏感, 認識寶寶偷了別人的東西就是學壞了, 會覺得非常憤怒和不解, 寶寶有不缺那些東西, 為什麼她會偷別人的東西呢?很多家長都會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 沒有一個寶寶是小時候從來沒有拿過別人的東西的, 問題是, 當家長發現寶寶偷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會採取怎樣的處理方式?首先, 在考慮該如何對待偷東西的寶寶之前, 應該先瞭解一下寶寶為什麼會出現偷東西的行為。

其實, 很多情況下, 寶寶並不清楚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 他只是認為“只要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但是通過教育, 3歲以後寶寶會逐漸具有物權的概念, 他們會知道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什麼東西是自己的, 這時候那別人的東西就具有“偷竊”的性質了。
分析寶寶的偷竊行為, 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 放縱寶寶或過度嚴格。
現在的寶寶絕大都是獨生子女, 很多家長都把寶寶的要求視為聖旨, 不管什麼樣的要求都會滿足, 使得寶寶沒有是非標準, 想得到什麼東西就會毫無顧忌的去拿, 慢慢的, 寶寶就會養成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的不良習慣,

Advertisiment
久而久之就會發展為偷竊。 也有的家長對寶寶過度嚴格, 寶寶希望得到別的小朋友擁有的東西, 家長不能滿足寶寶, 又不做任何解析, 這是寶寶就會覺得非常失望, 這種情況下寶寶就會產生偷拿別人的東西的行為。

2. 缺乏關注。
有的寶寶偷拿別人的東西, 並不是真的需要那種東西, 而是想通過這種行為來引起父母和老師的關注, 這種寶寶通常是生活在父母都非常忙碌的家庭中, 他會覺得爸爸媽媽不關心自己, 不注意自己, 因此故意那別人的東西, 讓小朋友去告狀, 以引起別人的關注。

專家支招:

寶寶早期的偷竊行為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寶寶將來的健康發展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

Advertisiment
因此家長們必須要重視寶寶的這種不良行為, 如何矯正寶寶的偷竊行為主要有以下方法:

1.建立物權的概念。
家長可以為寶寶準備她專用的日常用品, 例如碗筷、衣服、鞋子等不要和被人混用, 幫助她從小建立“我的”“你的”“他的”的概念。 給寶寶一個房間或一個他自己的地方來放置他自己的東西, , 讓他自己管理。 同時幫助寶寶建立這樣的觀念: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私人領域, 不經同意, 不能隨便那別人的東西。 還有, 幫助寶寶養成徵求別人同意的習慣, , 那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之前一定要征得別人的同意, 而別人要向她借東西的時候同樣也必須要有他的同意。 例如, 寶寶要借寶寶的鉛筆的時候, 一定要先問問他, , 如果寶寶同意借,

Advertisiment
不要忘了說聲“謝謝”, 用完以後一定要歸還。

2.信任寶寶。
寶寶背著爸爸媽媽那別人的東西, 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他開始這樣做的時候, 心理不一定就有“偷”的概念, 因此, 父母不必大驚小怪, 而應該巧妙地讓寶寶講清楚來龍去脈, 如:我喜歡這個東西, 可是家裡沒有, 我就拿了別人的;他欺負我, 我就拿他的東西, 讓他找不著……父母應該相信寶寶不是有意去偷別人的東西, 即使是因為發洩不滿的情緒有意去做的, 父母也要耐心的跟寶寶講清楚道理, 說明這樣做是不對的, 鼓勵寶寶吧東西歸還給人家, 只要寶寶吧東西還回去了, 就應該表揚他。 這樣寶寶明白了事理, 並體會到父母的信任, 類似的事情就會避免發生了。

Advertisiment

3.分辨是非。
寶寶年紀小, 經驗少, 辨別是非的能力差, 需要成人用淺顯的語言和直觀的方式進行教育。 例如講故事、做遊戲、等方法, 讓寶寶體會故事、遊戲中小朋友丟失東西後的著急心情, 感受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給別人造成的麻煩, 提高寶寶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讓寶寶掌握正確的行為規範, 不再隨便那別人的東西。

4.榜樣作用。
寶寶的模仿能力強, 他們模仿的對象首先是父母, 因此, 父母首先要嚴於律己, 不貪小便宜, 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如果發現寶寶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 應該耐心教育, 讓寶寶幾時歸還, 並且告訴寶寶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應該拿, 曉之以情, 動之以理, 讓寶寶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