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臨, 對寶寶的肌膚來說, 實在是一大挑戰。 因為寒冷潮濕的氣候, 讓原本皮膚狀況不太好的寶寶, 情形往往會更加嚴峻, 因此, 寶貝寶寶粉嫩肌膚, 是爸爸媽媽在入冬後必須學會的第一項重要課題。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因為過敏體質所引起的皮膚問題, 是一種反復發生的瘙癢性皮膚炎, 為嬰兒期及幼兒期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 其誘發原因有3種:
1.遺傳性體質。
2.乾冷和溫差過大的氣候。
3.經常接觸過敏原(如易過敏食物、粉塵)。
·症狀表現
首先會出現紅紅的濕疹狀, 皮膚表面呈現粗糙感、發紅、甚至有脫皮及幹癢現象,
Advertisiment
·預防方法:
1.儘量避免讓幼兒食用或接觸到過敏原,
比如海鮮、堅果類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居家環境如塵蟎、蟑螂、寵物毛屑、室內的細菌花粉等。
2.多用嬰兒專用護膚品如強生嬰兒多效特潤霜,
適時為幼兒皮膚保濕。
居家照護要點
1.降低洗澡水溫度
洗澡水的溫度不要太高, 建議使用寶寶專用的強生嬰兒洗髮沐浴露, 不要使用成人沐浴露或肥皂, 以免寶寶皮膚表面原有的天然油脂和保護層都被洗掉。
2.穿著棉質衣物
為了避免較硬衣料摩擦皮膚受到刺激, 幼兒穿著衣物應以吸汗透氣的純棉布料為主。
Advertisiment
3.增加居家環境的濕度
冬季無論是使用空調、電暖氣還是水暖, 都會使室內空氣變乾燥, 應適時以水蒸氣補充空氣中的濕度。
4.將幼兒的指甲剪短
由於感覺癢, 寶寶可能會用手去搔抓發癢處, 為避免皮膚一再受到刺激而發炎甚至是細菌感染, 最好將寶寶的指甲剪短, 或者讓他戴上棉質小手套。
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非遺傳性的過敏疾病, 一年四季都會發生。 發病6周內稱為“急性蕁麻疹”, 較容易根治;超過此期限, 就屬於“慢性蕁麻疹”, 日後反復發作的可能性較大。 引發的原因可分為6大類:
1.飲食(如食用易過敏食物過敏等)。
2.物理性刺激(如皮帶或衣物太緊、溫度變化等)。
3.感染病毒(如感冒等)。
4.藥劑使用不當(如對某些藥物過敏等)。
Advertisiment
5.心因性因素(如情緒緊張等)。
6.其他原因(如接觸動物等)。
·症狀表現:
在健康的皮膚上突然出現發紅的風疹, 好像被蚊蟲叮咬過一樣。 但是出現這種現象後, 數分鐘到數小時之內, 又隨即消腫, 並且消失無蹤。
·預防方法:
1.先找出導致這種皮膚問題產生的過敏原。
2.儘量少吃刺激性食物,
如海鮮、芒果、香菇、糯米等。
居家照護要點
1.適量使用止癢藥物
寶寶的忍耐力很低, 如果有刺癢的感覺, 很容易發生抓破皮膚、造成感染等情況, 所以父母可以適量使用外用止癢藥物, 如強生嬰兒清新花露水等。 (情況嚴重還是應該先就醫) 配產品圖與說明
2.拍打患部或冷敷
如果家裡沒有預備止癢藥物, 用冷敷和拍打患處也是有效的止癢方式。
Advertisiment
3.避開病源環境
父母可以試著回想幼兒是在什麼環境或者吃過什麼食物後發病, 以後便儘量減少再次接觸的機會。
疥瘡
疥瘡是因疥蟲寄生宿主, 而引起皮膚感染的傳染性皮膚病。 疥蟲成蟲的大小約為0.3mm, 為一種蟎類。
隨著冬季來臨, 人類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 人與人接觸的機會變多(如親子園、幼稚園), 寶寶如果時常處在衛生狀況不佳的環境中, 被傳染疥瘡的機會就會大增。
·症狀表現
疥蟲喜歡潛行於皮膚皺褶及柔軟處, 如指縫、肚臍、腋下、陰部等。 患處呈現一顆一顆咖啡色的小丘疹, 讓人感到其癢無比。
白天寶寶活動量大, 比較不會留意到瘙癢的感覺;夜間入睡後, 因疥蟲常在半夜爬出, 並在表皮角質層掘出皮下隧道,
Advertisiment
·預防方法
1.改善環境衛生,
讓疥蟲無法生存,
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2.由於疥瘡是一種傳染疾病,
所以務必要找出感染管道(如家人、朋友、親戚等),
杜絕病源,
以免二次傳染。
居家照護要點
1.煮沸消毒法
將內衣褲及床單放入熱水中煮沸, 以達到消毒的效果。
2.靜置2周
無法用熱水煮沸消毒的衣物, 洗淨後可以先靜置2周, 當疥蟲2周內無法接觸到宿主時, 因為無法得到營養, 便會自然死亡。
3.使用殺蟲劑
居家環境消毒, 可以噴灑一般的蚊蟲殺蟲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