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寶寶入園>正文

寶寶入園全面準備

寶寶入園全面準備

上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集體生活的第一步, 也是孩子適應社會的關鍵一步。 幼兒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 建立了依戀情感, 一旦離開家庭和親人, 孩子會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戀和安全感而產生焦慮。 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擔心父母是否不喜歡自己了, 是不是不來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兒園生活。 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處于中心位置, 處處受到成人的保護, 缺乏獨立交往能力, 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產生恐懼, 因而來到群體生活的幼兒園這一新的環境就不能很好地適應。

Advertisiment
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吃飯要喂, 走路要抱, 這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畏懼心理, 到吃午飯、睡午覺的時候就會想家、想媽媽, 孩子那本來就不夠穩定的情緒又會波動起來。

除了孩子這些本身的原因, 還有一些客觀因素也會影響幼兒園入園時的表現。 陌生的環境是造成幼兒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個剛剛進入新環境的人都有一個漸漸適應的過程。 幼兒園是個集體的生活環境, 集體對個人而言意味著某種約束, 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 一個剛剛3歲的孩子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有約束的新環境, 會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壓力, 對幼兒園產生逃避的心理。

Advertisiment
而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一些誤導, 如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 拿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孩子, 用”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叫老師把你關起來, 不接你回家”之類的話來教訓孩子, 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對幼兒園產生恐懼感, 認為幼兒園并不是一個快樂的地方, 這也是孩子人園后不適應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由于幼兒自身和所受教育環境的不同, 幼兒入園的表現就各有不同。 有的孩子一開始高高興興地上學, 可隨著新鮮感的消失, 開始哭鬧;有的孩子一入園就表現得大哭大鬧, 不肯上學, 有的孩子則整天眼淚汪汪, 不停地說“我要回家, 我要媽媽”;更有的孩子甚至會出現生理上的種種不適, 如頭痛、尿褲子、嘔吐、驚夢等現象,
Advertisiment
一回家上述癥狀就消失。 孩子的這些不適如不及時糾正, 會嚴重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

如何盡快幫助孩子們度過這一適應期, 成為 家長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一、寶寶入園前的“必修課”:

1、心理準備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達到最佳心理狀態——

☆自豪:我已經長大了, 所以我要上幼兒園了!

☆向往:幼兒園里可以學好多本領, 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戲, 可開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兒園是什么樣子, 做什么事情, 媽媽都告訴過我。

☆安心:爸爸媽媽很愛我, 老師也會喜歡我。

(1)帶孩子參觀幼兒園:入園前, 可以帶孩子去參觀幼兒園的班級、活動場所, 熟悉幼兒園的環境, 這樣孩子就會有一種美好的感受, 有助于孩子在心理上向往幼兒園的生活。

Advertisiment

(2)幫助孩子認識小伙伴。 有條件的話, 在孩子正式入園前,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同一班級的小朋友, 只要認識一兩個就可以。 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 班里有熟悉的伙伴, 就可以減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 使孩子容易適宜集體生活。

(3)給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與爸爸媽媽分開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主要原因。 上了幼兒園以后, 孩子得獨自面對、處理問題, 很容易產生失落、焦慮與不知所措的感覺。 甚至會擔心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 所以在孩子入園前, 爸爸媽媽要努力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多陪孩子游戲, 聽孩子說話, 對孩子耐心些、細心些, 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感到放心和安心,

Advertisiment
并告訴孩子, 老師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喜歡他的。

(4)相信孩子, 相信老師

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 并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 孩子是很敏感的, 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媽媽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 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 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 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其次, 相信老師也是很重要的。 幼兒園里的老師都經過專業培訓, 了解幼兒的心理, 其中絕大多數是很有愛心和責任心的。 家長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對老師會是良好的激勵。 不可說的話:“看你這么調皮, 送你到幼兒園去, 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么開心(自由)了。”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感覺幼兒園很黑暗,老師很嚴厲,從而對幼兒園生活產生抵觸甚至恐懼心理;

二.生活準備

1.孩子要學會自己吃飯

孩子不能自己獨立吃飯并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往往是家長沒有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造成的。許多家長總擔心孩子把飯菜吃的到處都是,手上身上吃的油漬漬的很不衛生。對孩子來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的,孩子自己吃飯、睡覺再成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對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孩子初學吃飯時,家長可以在孩子飯桌周圍鋪一些報紙接孩子撒出的飯菜,用打不破的碗,給孩子穿上比較容易清洗的衣服,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自己吃飯了。

2.孩子要學會自己大小便。

新入園的孩子常把褲子尿濕或把大便弄到褲子上。主要是由于孩子不會獨立上廁所。孩子在入園以前大小便一般用坐式的便盆,而幼兒園的廁所都是蹲式,孩子對此不是很習慣。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上廁所。

如果不會,在家中可以讓孩子在家中進行模擬練習:在平地上放兩塊磚,中間離開一段距離,讓孩子練習蹲上蹲下的動作,并可以逐漸加寬兩塊磚中間的距離和高度,并對孩子的大膽表現進行鼓勵和表揚,并告訴孩子蹲式大小便要比盆式的更方便更衛生,另外再平時要養成孩子訂時大便的習慣。

3、養成每天午睡的習慣

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這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對于本來在家里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兒園之前養成午睡習慣。另外許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著、拍著、哄著才能入睡,而幼兒園的老師不可能守在每個孩子身邊,因此孩子入園后會不適應,一到午睡時間就特別想媽媽。

媽媽應培養孩子獨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為了讓孩子安心,可以告訴他,媽媽(或老師)雖然不在身邊,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廁所或身體不舒服)可以隨時叫媽媽(或老師)尋求幫助。另外要將孩子的入睡習慣告訴老師,爭取老師的幫助。

4.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

孩子到幼兒園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適、方便脫穿,如:寬松的、有松緊帶的褲子,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紐扣大一點,扣眼也開大一點),套衫的領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2個扣子,鞋子最好選擇有松緊帶的。如果穿脫過于繁瑣,會給孩子增加很多困難,另外孩子還會因為穿得比別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時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可以通過兒歌、比賽的方式,使穿脫衣服變成一種有趣的游戲。注意:每個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種模式。

三.語言的準備

會向老師講述自己的需要。

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從他出生就開始了。有時孩子不用說話,僅僅一個表情或一個動作,就能讓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當孩子到幼兒園以后,有些表情和動作就難以被老師伙同伴理解,以至于孩子的愿望的不到滿足,會使他們感到委屈,從而影響孩子的情緒。因此,要讓孩子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學著向老師表達,老師會為你解決的。

四.交往準備

三歲孩子最常發生爭執的年齡。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以自我為中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適應群體生活,爭執就會慢慢減少。

男孩通常比女孩更容易發生爭執,男孩傾向用動作,而女孩則傾向于用語言。孩子打架時,情緒會表現的很激動,如:尖叫|、啼哭、踢打、咬人等。但孩子間打架后,不會記仇,很快會把打架的事情忘掉。

當孩子打架時,父母千萬不要不問青紅皂白,責罵與孩子打架的對方,或同孩子的家長吵架,這樣做法是極其有害的這樣只能培養孩子粗野、打人、不與同伴友好相處等不良的品質,應該絕對避免。平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交往,培養良好的交往習慣。

總的來說,家長要配合幼兒園老師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如:自己吃飯、大小便、穿衣等,但不要操之過急,要反復耐心地教。還有如果家長突然發現自己孩子不愿上幼兒園,要細心問清楚,再根據情況與老師聯系后處理。

二、入園后幫助孩子愉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1、家長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雖然大部分家長都做了許多入園準備,但是到了每年新生入園這一天,無論你到哪家幼兒園,哪怕已是中午時分,依然會看到為數不少的家長在幼兒園周圍往里張望,他們肯定都是新入園幼兒的家長,因為不放心自己的寶寶,偷偷地跟蹤觀察。面對入園問題,家長比寶寶表現得還要焦慮。

孩子和父母分開,孩子和父母同樣都要經受分別的陣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父母留下來時的絕望都足以把爸爸媽媽的心撕成一塊塊碎片。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孩子希望父母留在身邊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但讓孩子學會獨立,卻是他人生情感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父母是不可能阻止孩子長大,不可能不讓孩子獨立面對生活的。身為家長,如果自己立場不夠堅定,態度不夠鮮明,就很容易給孩子找借口不回幼兒園。

父母焦慮不安的情緒只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癥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及早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以利于將來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您短期的陣痛和孩子的哭聲,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而,家長要做的,首先是自己放心,然后才能讓孩子安心。

2、常見的幼兒不適應類型及對策

那么一般幼兒不適應癥有那些類型,我們家長應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呢?:

不適應癥一:寶寶哭鬧難入園

有的孩子入園特別難,哭天喊地,還有的孩子抱著家長的腿就是不讓家長走,讓家長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長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墻角、門后、窗外觀望,還有的家長為防孩子哭鬧,送孩子上幼兒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長時間將孩子留在家里。

認識與對策:首先,家長的心態很重要。有的家長對送孩子入幼兒園自己就戀戀不舍,孩子哭,家長也眼淚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兒園,家長也表現出依依不舍。當孩子央示”媽媽,我不上幼兒園,帶我回家吧,求求您了”時,家長就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幼兒雖小,對家長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孩子察覺到家長的依性戀感和動搖心態就會強化他的要求,更不愿上幼兒園了。

家長要認識到,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便是讓他進入了兒童小社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特別是在當今,我國城市幼兒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小伙伴交往的機會,易于形成孤獨、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性格。讓孩子到幼兒園,進入兒童小社會,在與伙伴交往中和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能培養起關心他人及與人友愛、互助、分享等良好的社會心理品質。在這方面的發展是家庭環境無法替代的。

另外,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也是給孩子一次適應新環境的鍛煉機會。讓孩子去承受這種鍛煉,培養社會適應能力,這對孩子日后成長也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所以,家長應該具備理智的愛,為了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狠狠心”,堅持送孩子入園,不要猶豫,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家長的”妥協”,只能延長孩子不適應的時間。另外,家長要多和孩子談些幼兒園的趣事,還應多和老師聯系,把孩子在園的進步和良好表現告訴孩子,如說”×老師說你吃飯有進步了!””老師說午睡睡得很好!”……以強化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良性☆禁☆感受。目前,每家每戶大多各自住在封閉的單元住宅中,鄰里間很少來往。家長可以通過幼兒園老師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區或鄰近地區的,有三五個孩子時,家長就可以互相聯系,帶孩子彼此串串門或相約在雙休日共同到效外或游樂場玩耍。孩子在班上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兒園去,并能緩解分離焦慮。

一般說來,只要堅持送孩子入園,兩三周后孩子就可漸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但也有少數孩子比較難適應,這部分孩子大多是平日繞膝于家長周圍和外界接觸太少,或是家長過于呵護、包辦,使孩子各方面能力,特別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對于這類幼兒,家長首先要在家中注意克服那種呵護、包辦的教養方式,其次要與班上老師取得密切聯系,相互合作,針對孩子的不足方面,雙方配合教育。在此過程中,家長還應留心注意觀察孩子的進步,即使有小的進步都要及時予以肯定,進行有效的強化。比如,家長可在家中貼上一張”寶寶進步了”的表格,根據具體的培養目標將孩子在家和在園的進步表現,用貼上獎勵標志方式鼓勵孩子,以促進孩子的發展。孩子的能力的提高了,將有助于他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進而愿意上幼兒園。

不適應癥二:回家以后發脾氣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后,變得愛發脾氣、鬧情緒,家長就以為孩子在幼兒園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對此不知所措。

認識與對策:孩子在家里習慣了任性而為,初入幼兒園,對于諸多紀律常規難以適應,如想玩玩具時老師不讓玩,不想睡覺時老師非讓上床。而回家后,就徹底放松了,發一點小脾氣也很正常。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先不要去管他,讓他把脾氣發出來,然后再去安撫,并講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鬧得異乎尋常,家長要主動與老師溝通一下,向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看看是不是老師表揚別的小朋友而沒有表揚自己的孩子引起的,以便讓老師多給孩子一點兒鼓勵,進行正面教育。對于有的孩子無原則的哭鬧,家長千萬不能一味遷就,要有原則,不該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但孩子哭完,要給孩子喝點水,以免上火。

孩子剛剛入園,全家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沒吃飽,會不會想念家人,會不會受小朋友的欺負……于是接孩子回家后,就會出現許多新的話題。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們提出以下“五要”和“五忌”,供廣大家長參考。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剛剛入園,離開家人一整天,見到家人會有“撒嬌”的表現。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二要“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盡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三要“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會有些心理壓力,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例如,你認識哪個小伙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游戲了?……成人以平靜并略帶羨慕的態度與孩子分享快樂,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四要“主動溝通”

為了幫助孩子盡快適應新環境,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聊一聊幼兒園一天的生活,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要“積極配合”

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有許多不同之處,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游戲及學習情況,進一步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堅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一貫”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們常常看到,家長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三忌“遷就放縱”

孩子心里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剛入園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度對待他,可以用轉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遷就放縱”孩子。

四忌“零食補償”

一些家長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回到家中,各種零食擺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選。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會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飯,因為每天都有零食做補充,孩子會在幼兒園吃晚飯的時候 “留有余地”,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問:“你吃沒吃飽?”答:“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不適應癥三:穿衣、如廁都不會

有些家長,特別是老人,對孩子太過溺愛,孩子在家里的所有事情一律包辦。這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后,連吃飯、穿衣、如廁都不知如何應對。

認識與對策:在孩子1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試著讓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如果孩子還沒學會,入園要主動配合老師,教孩子學會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飯,認識自己的衣服、鞋子等,在沒學會之前,相信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孩子的。同時,教孩子學說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使孩子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如:餓了、渴了、熱了、上廁所等;該說話的時候要講話,有事情要大膽地告訴老師。這樣可以使家庭教育與園中教育協調一致,還可以讓孩子產生自信心。

不適應癥四:幼兒園里不午睡

有的孩子不習慣在幼兒園午睡,一到午睡時間就大哭大鬧,哭喊著要回家,自己沒睡好,還影響了其他小朋友休息。

認識與對策:家長要積極主動配合好學校開展新生幼兒入園前的生活狀況調查,讓學校老師盡可能地全面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并根據其習慣有針對性地進行跟進教導,另外,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帶一個在家常玩的、心愛的寵物玩具,給孩子抱著它睡覺,可以減少孤獨感。在家也可以教導孩子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時候,讓他幫老師做點事情,然后跟他說,如果你不來幼兒園,老師會想你的。如果你睡醒午覺再能幫老師分水果,那就更好了,老師會謝謝你的。

不適應癥五:缺乏朋友孤獨少語

入園前跟小朋友接觸少的孩子,入園后會比較難以融入到小朋友的群體生活之中,不愿參與游戲,群體生活意識比較薄弱,表現比較孤獨。

認識與對策: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讓孩子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后,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時,家長應主動請老師幫孩子介紹一個活潑大膽的朋友,讓孩子活潑起來。在家的日子,家長要盡量找一些鄰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培養孩子的群體意識。總之,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時間一長,孩子熟悉了幼兒園,朋友就會越來越多。

幼兒因為年齡小,依賴性強,對一個新環境的適應是需要一個相當的過程的,而在幼兒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廣大家長應該放心幼兒園對幼兒的保育與教學,并積極配合好班級老師。

只要家園相互溝通、共同攜手,孩子就會較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為他以后成為一個自立、自強、自律的人而打好最初的基礎。

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么開心(自由)了。”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感覺幼兒園很黑暗,老師很嚴厲,從而對幼兒園生活產生抵觸甚至恐懼心理;

二.生活準備

1.孩子要學會自己吃飯

孩子不能自己獨立吃飯并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往往是家長沒有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造成的。許多家長總擔心孩子把飯菜吃的到處都是,手上身上吃的油漬漬的很不衛生。對孩子來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的,孩子自己吃飯、睡覺再成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對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孩子初學吃飯時,家長可以在孩子飯桌周圍鋪一些報紙接孩子撒出的飯菜,用打不破的碗,給孩子穿上比較容易清洗的衣服,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自己吃飯了。

2.孩子要學會自己大小便。

新入園的孩子常把褲子尿濕或把大便弄到褲子上。主要是由于孩子不會獨立上廁所。孩子在入園以前大小便一般用坐式的便盆,而幼兒園的廁所都是蹲式,孩子對此不是很習慣。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上廁所。

如果不會,在家中可以讓孩子在家中進行模擬練習:在平地上放兩塊磚,中間離開一段距離,讓孩子練習蹲上蹲下的動作,并可以逐漸加寬兩塊磚中間的距離和高度,并對孩子的大膽表現進行鼓勵和表揚,并告訴孩子蹲式大小便要比盆式的更方便更衛生,另外再平時要養成孩子訂時大便的習慣。

3、養成每天午睡的習慣

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這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對于本來在家里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兒園之前養成午睡習慣。另外許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著、拍著、哄著才能入睡,而幼兒園的老師不可能守在每個孩子身邊,因此孩子入園后會不適應,一到午睡時間就特別想媽媽。

媽媽應培養孩子獨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為了讓孩子安心,可以告訴他,媽媽(或老師)雖然不在身邊,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廁所或身體不舒服)可以隨時叫媽媽(或老師)尋求幫助。另外要將孩子的入睡習慣告訴老師,爭取老師的幫助。

4.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

孩子到幼兒園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適、方便脫穿,如:寬松的、有松緊帶的褲子,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紐扣大一點,扣眼也開大一點),套衫的領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2個扣子,鞋子最好選擇有松緊帶的。如果穿脫過于繁瑣,會給孩子增加很多困難,另外孩子還會因為穿得比別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時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可以通過兒歌、比賽的方式,使穿脫衣服變成一種有趣的游戲。注意:每個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種模式。

三.語言的準備

會向老師講述自己的需要。

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從他出生就開始了。有時孩子不用說話,僅僅一個表情或一個動作,就能讓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當孩子到幼兒園以后,有些表情和動作就難以被老師伙同伴理解,以至于孩子的愿望的不到滿足,會使他們感到委屈,從而影響孩子的情緒。因此,要讓孩子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學著向老師表達,老師會為你解決的。

四.交往準備

三歲孩子最常發生爭執的年齡。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以自我為中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適應群體生活,爭執就會慢慢減少。

男孩通常比女孩更容易發生爭執,男孩傾向用動作,而女孩則傾向于用語言。孩子打架時,情緒會表現的很激動,如:尖叫|、啼哭、踢打、咬人等。但孩子間打架后,不會記仇,很快會把打架的事情忘掉。

當孩子打架時,父母千萬不要不問青紅皂白,責罵與孩子打架的對方,或同孩子的家長吵架,這樣做法是極其有害的這樣只能培養孩子粗野、打人、不與同伴友好相處等不良的品質,應該絕對避免。平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交往,培養良好的交往習慣。

總的來說,家長要配合幼兒園老師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如:自己吃飯、大小便、穿衣等,但不要操之過急,要反復耐心地教。還有如果家長突然發現自己孩子不愿上幼兒園,要細心問清楚,再根據情況與老師聯系后處理。

二、入園后幫助孩子愉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1、家長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雖然大部分家長都做了許多入園準備,但是到了每年新生入園這一天,無論你到哪家幼兒園,哪怕已是中午時分,依然會看到為數不少的家長在幼兒園周圍往里張望,他們肯定都是新入園幼兒的家長,因為不放心自己的寶寶,偷偷地跟蹤觀察。面對入園問題,家長比寶寶表現得還要焦慮。

孩子和父母分開,孩子和父母同樣都要經受分別的陣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父母留下來時的絕望都足以把爸爸媽媽的心撕成一塊塊碎片。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孩子希望父母留在身邊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但讓孩子學會獨立,卻是他人生情感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父母是不可能阻止孩子長大,不可能不讓孩子獨立面對生活的。身為家長,如果自己立場不夠堅定,態度不夠鮮明,就很容易給孩子找借口不回幼兒園。

父母焦慮不安的情緒只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癥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及早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以利于將來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您短期的陣痛和孩子的哭聲,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而,家長要做的,首先是自己放心,然后才能讓孩子安心。

2、常見的幼兒不適應類型及對策

那么一般幼兒不適應癥有那些類型,我們家長應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呢?:

不適應癥一:寶寶哭鬧難入園

有的孩子入園特別難,哭天喊地,還有的孩子抱著家長的腿就是不讓家長走,讓家長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長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墻角、門后、窗外觀望,還有的家長為防孩子哭鬧,送孩子上幼兒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長時間將孩子留在家里。

認識與對策:首先,家長的心態很重要。有的家長對送孩子入幼兒園自己就戀戀不舍,孩子哭,家長也眼淚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兒園,家長也表現出依依不舍。當孩子央示”媽媽,我不上幼兒園,帶我回家吧,求求您了”時,家長就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幼兒雖小,對家長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孩子察覺到家長的依性戀感和動搖心態就會強化他的要求,更不愿上幼兒園了。

家長要認識到,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便是讓他進入了兒童小社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特別是在當今,我國城市幼兒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小伙伴交往的機會,易于形成孤獨、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性格。讓孩子到幼兒園,進入兒童小社會,在與伙伴交往中和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能培養起關心他人及與人友愛、互助、分享等良好的社會心理品質。在這方面的發展是家庭環境無法替代的。

另外,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也是給孩子一次適應新環境的鍛煉機會。讓孩子去承受這種鍛煉,培養社會適應能力,這對孩子日后成長也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所以,家長應該具備理智的愛,為了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狠狠心”,堅持送孩子入園,不要猶豫,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家長的”妥協”,只能延長孩子不適應的時間。另外,家長要多和孩子談些幼兒園的趣事,還應多和老師聯系,把孩子在園的進步和良好表現告訴孩子,如說”×老師說你吃飯有進步了!””老師說午睡睡得很好!”……以強化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良性☆禁☆感受。目前,每家每戶大多各自住在封閉的單元住宅中,鄰里間很少來往。家長可以通過幼兒園老師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區或鄰近地區的,有三五個孩子時,家長就可以互相聯系,帶孩子彼此串串門或相約在雙休日共同到效外或游樂場玩耍。孩子在班上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兒園去,并能緩解分離焦慮。

一般說來,只要堅持送孩子入園,兩三周后孩子就可漸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但也有少數孩子比較難適應,這部分孩子大多是平日繞膝于家長周圍和外界接觸太少,或是家長過于呵護、包辦,使孩子各方面能力,特別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對于這類幼兒,家長首先要在家中注意克服那種呵護、包辦的教養方式,其次要與班上老師取得密切聯系,相互合作,針對孩子的不足方面,雙方配合教育。在此過程中,家長還應留心注意觀察孩子的進步,即使有小的進步都要及時予以肯定,進行有效的強化。比如,家長可在家中貼上一張”寶寶進步了”的表格,根據具體的培養目標將孩子在家和在園的進步表現,用貼上獎勵標志方式鼓勵孩子,以促進孩子的發展。孩子的能力的提高了,將有助于他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進而愿意上幼兒園。

不適應癥二:回家以后發脾氣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后,變得愛發脾氣、鬧情緒,家長就以為孩子在幼兒園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對此不知所措。

認識與對策:孩子在家里習慣了任性而為,初入幼兒園,對于諸多紀律常規難以適應,如想玩玩具時老師不讓玩,不想睡覺時老師非讓上床。而回家后,就徹底放松了,發一點小脾氣也很正常。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先不要去管他,讓他把脾氣發出來,然后再去安撫,并講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鬧得異乎尋常,家長要主動與老師溝通一下,向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看看是不是老師表揚別的小朋友而沒有表揚自己的孩子引起的,以便讓老師多給孩子一點兒鼓勵,進行正面教育。對于有的孩子無原則的哭鬧,家長千萬不能一味遷就,要有原則,不該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但孩子哭完,要給孩子喝點水,以免上火。

孩子剛剛入園,全家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沒吃飽,會不會想念家人,會不會受小朋友的欺負……于是接孩子回家后,就會出現許多新的話題。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們提出以下“五要”和“五忌”,供廣大家長參考。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剛剛入園,離開家人一整天,見到家人會有“撒嬌”的表現。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二要“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盡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三要“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會有些心理壓力,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例如,你認識哪個小伙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游戲了?……成人以平靜并略帶羨慕的態度與孩子分享快樂,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四要“主動溝通”

為了幫助孩子盡快適應新環境,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聊一聊幼兒園一天的生活,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要“積極配合”

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有許多不同之處,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游戲及學習情況,進一步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堅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一貫”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們常常看到,家長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三忌“遷就放縱”

孩子心里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剛入園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度對待他,可以用轉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遷就放縱”孩子。

四忌“零食補償”

一些家長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回到家中,各種零食擺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選。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會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飯,因為每天都有零食做補充,孩子會在幼兒園吃晚飯的時候 “留有余地”,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問:“你吃沒吃飽?”答:“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不適應癥三:穿衣、如廁都不會

有些家長,特別是老人,對孩子太過溺愛,孩子在家里的所有事情一律包辦。這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后,連吃飯、穿衣、如廁都不知如何應對。

認識與對策:在孩子1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試著讓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如果孩子還沒學會,入園要主動配合老師,教孩子學會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飯,認識自己的衣服、鞋子等,在沒學會之前,相信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孩子的。同時,教孩子學說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使孩子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如:餓了、渴了、熱了、上廁所等;該說話的時候要講話,有事情要大膽地告訴老師。這樣可以使家庭教育與園中教育協調一致,還可以讓孩子產生自信心。

不適應癥四:幼兒園里不午睡

有的孩子不習慣在幼兒園午睡,一到午睡時間就大哭大鬧,哭喊著要回家,自己沒睡好,還影響了其他小朋友休息。

認識與對策:家長要積極主動配合好學校開展新生幼兒入園前的生活狀況調查,讓學校老師盡可能地全面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并根據其習慣有針對性地進行跟進教導,另外,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帶一個在家常玩的、心愛的寵物玩具,給孩子抱著它睡覺,可以減少孤獨感。在家也可以教導孩子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時候,讓他幫老師做點事情,然后跟他說,如果你不來幼兒園,老師會想你的。如果你睡醒午覺再能幫老師分水果,那就更好了,老師會謝謝你的。

不適應癥五:缺乏朋友孤獨少語

入園前跟小朋友接觸少的孩子,入園后會比較難以融入到小朋友的群體生活之中,不愿參與游戲,群體生活意識比較薄弱,表現比較孤獨。

認識與對策: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讓孩子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后,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時,家長應主動請老師幫孩子介紹一個活潑大膽的朋友,讓孩子活潑起來。在家的日子,家長要盡量找一些鄰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培養孩子的群體意識。總之,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時間一長,孩子熟悉了幼兒園,朋友就會越來越多。

幼兒因為年齡小,依賴性強,對一個新環境的適應是需要一個相當的過程的,而在幼兒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廣大家長應該放心幼兒園對幼兒的保育與教學,并積極配合好班級老師。

只要家園相互溝通、共同攜手,孩子就會較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為他以后成為一個自立、自強、自律的人而打好最初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寶寶入園體檢需要注意什麼?

    你好,入園體檢假如是安排在上午的話,一般是需要空腹的,而且不能喝水,一定要注意,否則這次體檢結果就要作廢、家長就要陪孩子多跑幾趟的了。假如體檢是安排在下午的話,一般是不需要空腹的。不過最好問清楚園方... [詳細答案]

  • 3回答

    寶寶入園一定要體檢嗎?要注意什麼?

    你好,入園是一定要做入園體檢的。幼稚園入園體檢主要是幫助瞭解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為幼稚園保健提供依據,也能及時發現貧血、視力異常、爛牙、佝僂病、營養不良、身高體重落後、外生☆禁☆殖☆禁☆器問題及多種感染性疾病。 [詳細答案]

  • 3回答

    寶寶入園體檢需要做那些?

    其實小孩的入園檢查都是需要抽血檢查的,所以應在空腹去做才行。特別是別吃魚肉蛋和奶,若喝奶後也是要隔四個小時才能采血。而其它的檢查一般都是測體重、身高、視力、心電圖、胸透這些的,而且因為抽血,小孩的情... [詳細答案]

  • 1回答

    寶寶入園要注意哪些?

    你好,可以先帶寶寶去幼兒參觀,熟悉熟悉環境。平時有意識告訴他幼稚園裡老師小朋友之間的事,讓他覺的幼稚園挺好玩的。事先與老師的積極溝通非常必要,而且要帶上自己的孩子去見老師,這樣可以加快熟悉,並且在短... [詳細答案]

  • 1回答

    寶寶入園後不說話怎麼辦

    寶貝初入園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有的寶貝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有的寶貝則短時間就能適應。建議儘早去接,多跟孩子說說話,問問他在幼稚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慢慢來。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