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入園前, 父母要調整孩子的作息, 培養各項生活自理能力, 以減少孩子入園後的焦慮和自卑。
一、睡眠訓練
選擇好幼稚園後, 家長應詳細瞭解幼稚園的作息制度, 如:早上入園時間、上下午吃點心的時間、午餐時間、午睡時間等, 然後在入園前的兩三個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習慣調整到與幼稚園一致。 主要包括:
1、早睡早起
孩子早上起床的時間要考慮到穿衣、盥洗、吃早餐和路上所需的時間, 保證從從容容, 大人上班、孩子上學都不會遲到。 晚上入睡的時間則根據孩子需要的睡眠量來定,
Advertisiment
2、每天午睡
幼稚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 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 這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 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 對於未來在家裡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 最好在上幼稚園之前養成午睡習慣。
3、獨立入睡
許多孩子在家裡往往要抱著、拍著、哄著才能入睡, 而幼稚園的老師不可能守在每個孩子身邊, 因此孩子入園後會不適應, 一到午睡時間就特別想媽媽。
媽媽應培養孩子獨立入睡, 不抱不拍也不哄。 為了讓孩子安心, 可以告訴他, 媽媽(或老師)雖然不在身邊, 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裡);有什麼需要(上廁所或身體不舒服)可以隨時叫媽媽(或老師)尋求幫助。 另外要將孩子的入睡習慣告訴老師, 爭取老師的幫助。
Advertisiment
附兒歌:
(一)寶寶睡覺
不要拍, 不要抱,
寶寶自己會睡覺。
(二)小寶寶要睡覺
輕輕蓋上被子,
快快閉上眼睛,
聽聽故事睡著了。
二、吃飯訓練
1、自己吃飯
不給孩子餵飯, 鼓勵孩子自己吃。 多鼓勵, 耐心些, 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時要及時獎勵或肯定;如果吃飯過慢, 可以用競賽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飯的時間, 還可以一次少盛一點飯, 吃完了再添, 這樣讓孩子在吃完後享受一種成就感。
小技巧:預先的一些“小費事”可以換來飯後的“大省事”:在孩子飯桌周圍鋪一些廢報紙接灑出的飯粒;使用打不破的碗;給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圍兜。
謹記:不要在旁邊逼著、催著孩子吃, 以免破壞孩子嘗試自己吃飯的熱情和興趣;
Advertisiment
2、固定時間和地點
吃飯時間要固定, 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飯。 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或邊玩邊吃, 吃飯的時候不能隨意走動。
3、不偏食不挑食
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種單一, 孩子的口味習慣也就往往比較單一, 碰到自己沒有吃過的東西就很難接受。 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對各種不同的食物都願意嘗試, 並適當吃一些較硬的或纖維較粗的食物。
附兒歌:
(一)青菜、蘿蔔
紅蘿蔔、綠青菜,
紅紅綠綠真可愛
吃蘿蔔, 吃青菜,
身體健康人人愛。
(二)好乖乖
不挑飯, 不挑菜,
吃得好, 長得快,
媽媽誇我好乖乖。
三、如廁訓練:
孩子入園時天氣還較熱, 一般穿的是單褲, 可以訓練孩子自己脫、提褲子。 入冬後, 穿得較厚了, 老師會幫忙的。
有的幼稚園使用的是幼兒坐便器,
Advertisiment
注意觀察孩子大便的規律, 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四、自己穿脫衣服、鞋子
1、認識衣服
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衣服(必要的話, 在衣服上縫上名字), 分清上下、前後、左右。
2、穿脫衣服
孩子到幼稚園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適、方便脫穿, 如:寬鬆的、有鬆緊帶的褲子, 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紐扣大一點, 扣眼也開大一點),
Advertisiment
五、大聲清楚地表達自己:
*在口渴時會向成人要水喝, 或自己主動去喝水。
*身體不舒服時會說出或用手指出具體的地方(例如:頭痛、肚子痛等)。 這一點非常重要, 利於老師及時採取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