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入園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孩子從幼稚園畢業了, 該入小學,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能不能順利地實現從幼稚園到小學的過渡呢?看來這需要家長做些工作, 讓孩子有準備地入學。

1.激發孩子有入小學的愉快感。 入學前, 家長要通過各種方式, 讓孩子知道長大要做個有用的人就要很好地學習本領。 人小學就是要去學習比幼稚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 將來才能去當科學家、工人、農民、醫生、解放軍等。 讓孩子對進入小學產生嚮往感和愉快感。 千萬不要去嚇唬孩子:“入小學苦了, 再也不能玩了, 你得給我每天好好做作業。 ”或者說:“你給我用心著點吧,

Advertisiment
考試成績不好我要揍你!”如果孩子產生恐懼感以後, 對人小學就厭惡、反感, 怎麼學得好呢?

2.為孩子準備學習用品, 有入小學的期待感。 人小學前, 積極幫助孩子作好物質準備, 帶孩子去選擇書包, 陪孩子去買鉛筆、鉛筆盒、卷筆刀、尺等學習用品, 並教會孩子背書包、整理學習用品, 這些東西可以給孩子用起來, 讓孩子期待入學的那一天到來。

3.適當改變生活方式。 在幼稚園裡孩子是以遊戲為主, 入小學是以學習為主, 孩子的智力所負擔明顯加重了。 為了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孩子現有的生活方式需要改變。 如適當減少每天睡眠的時間, 增加學習任務, 多參加一些智力活動。 可以每天回家畫張畫, 寫寫自己的名字,

Advertisiment
寫寫數字, 做幾道算術題等, 讓孩子知道小學生天天要完成作業。

4.練練坐功。 坐功不是罰坐, 不是採取呆板地靜坐, 而要講究方法。 如給孩子一本小人書, 讓孩子坐著看, 看完了講出來。 或者要求孩子坐著臨摹一幅兒童畫等。 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 能保持15~20分鐘的坐功就可以了。

5.加強獨立性培養。 多讓孩子自理生活上的小事。 如穿、脫一衣服, 結、解鞋帶, 自己吃飯、洗臉、刷牙, 自己大小便等, 家長不要看不慣而做“老包”。 只要天天訓練, 堅持訓練, 孩子的動作會越來越熟練, 動手又動腦, 會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平時還可以讓孩子獨立地在街巷中行走;要過馬路人小學的話, 還要向孩子介紹交通規則, 教給孩子穿馬路的辦法,

Advertisiment
要求孩子看准馬路兩頭來往的車輛, 集中注意過馬路。 可以試著讓孩子走到小學, 家長隨尾跟著, 逐漸放手。

如果家長重視入學前的許多教育準備工作, 孩子必然能順利地實現從幼稚園向小學的過渡, 並且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生的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