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可能基於各種原因選擇在孩子兩歲~兩歲半左右的時候送他們去幼稚園。 然而讓孩子說“再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面的準備指導, 幫助你的寶貝從形式到心理都學會快樂地說“再見”, 真正獨立起來。
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 他對父母, 特別是母親有一種很深的依戀感。 在父母身邊孩子就有一種安全感, 一旦離開父母, 便會焦慮不安、哭鬧不停。 又由於托兒所、幼稚園的生活對孩子具有一定的約束, 孩子會感到處處受限制, 所以很容易產生不原到托兒所、幼稚園去的心理障礙,
Advertisiment
準備一:帶孩子參觀幼稚園
在入託前, 你就要給孩子多講講集體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也可以帶孩子參觀幼稚園, 看看別的孩子是怎樣遊戲、做體操, 怎樣學兒歌、學畫畫的, 還可以帶他們到操場上或教室裡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激發起她想過集體生活的願望。
準備二:培養自理能力和表達能力
逐步培養她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自己上廁所, 自己脫衣服、穿鞋、睡覺等, 大多數一兩歲的孩子已經有能力在父母的幫助下自己睡覺了。 還可以和孩子在家裡玩“開幼稚園”的遊戲, 讓孩子熟悉、瞭解幼稚園;入園前要強化語言訓練, 讓他們能夠大聲地、大膽地、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Advertisiment
花園寶寶 90後媽媽 保家自殺 婆媳大戰醜孩子 強化批評權 富二代 喊回家吃飯 兒童性☆禁☆早☆禁☆熟小兒感冒 牛寶寶起名 宮頸糜爛美女村官張藝謀女兒四季養生 免費試用 用品評測美食DIY 考清華秘訣 模仿癮 劫人質救母 另類教育 寄養兒童 體罰 網癮 潛規則 校園暴力 蒙氏講堂 性別歧視 廚房育兒 達人採訪 5級天賦 記憶力 快速識字 理財能力好性格自信心開學不適應症藝術潛能“五心”教育
準備三:和孩子溝通
1、分離之後我們又再見了
當寶寶兩個月左右大的寶寶, 他就能意識到, 媽媽或爸爸離開房間了。 當他們走開時, 寶寶的心跳加快、脈搏的頻率也上升。
Advertisiment
那麼不論是短暫的離開, 還是例行公事的上下班, 回來先跟孩子熱情地打個招呼, 告訴他:“我們又再見了, 是不是?白天(或剛才)我離開了, 因為我需要上班, 但我總是會回來抱你的!有時候時間長一點兒, 有時候時間短一點兒。 今天時間長了一點兒。 ”不要怕孩子聽不懂, 他會根據你的話和實際的情形逐漸理解的。 這樣的練習不是一次就夠的, 而是每天甚至每天的每個分別。 而必要的還有就是, 最好在你離開的時候, 也要向他交待清楚:我去哪兒、做什麼、什麼時候回來。 例如“我去上班,
Advertisiment
學習效果:孩子慢慢地明白:總會有分離, 但是也總會再見, 這是另一個相對安全的規律。
2、我愛你, 儘管我不在你身邊
不論對於嬰兒床裡站著的小寶寶, 還是已經滿地亂跑差不多會說話了的一兩歲的小不點兒, 爸爸媽媽的離開在他們心中的不安全感幾乎都是一樣的:媽媽不要我了, 她走了就是不喜歡我了, 她不回來了……也許你會驚訝孩子們為何如此“悲觀”?其實這也正是他們那正在發育的大腦必經的成長過程, 他們開始產生各種情緒, 並逐漸學會去處理它們。 這中間, 需要你的説明。
於是, 這個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早晨偷偷地從家裡“溜走”去上班, 這只能帶來更多有眼淚的分離,
Advertisiment
學習效果:一段時間後, 孩子就會用正常的心態來看待分離, 即使你不打電話, 他也知道:爸爸媽媽不上班的時候很喜歡跟我玩兒, 但還是必須去上班的。 而他們在公司吃午飯的時候, 在想著我。
3、和其他人在一起時也有很多樂趣
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很快樂, 那麼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呢?而且是當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呢?……能夠快樂地和其他人在一起, 才是幫寶貝建立了真正的安全感和快樂的能力。
不論是奶奶還是姥姥,舅舅或伯伯,或者保姆,哪怕多親近和熟悉的人,當你要離開把寶貝單獨留下的時候,還是需要一個足夠時間的“交接”過程的。讓其他的人代替你的主要位置和寶貝一起搭積木或看圖畫書,幫助他們彼此迅速地融合和適應,你可以在一旁他能看見的地方,跟寶貝和他的夥伴邊說著話,邊同時做些離開的準備工作。
學習效果:當孩子身邊沒有父母,而有別人相伴的時候,他也知道:爸爸媽媽儘管暫時不在身邊,但是他們知道我在和誰玩兒。大多數時候,我和奶奶或是阿姨在一起很開心。
準備四:相信自己的孩子
大部分孩子在上幼稚園的時候,才第一次經歷與父母長久的分離。因此,在最初幾天的分離需要很多時間——爸爸媽媽剛轉身離開,身後已經傳來哭喊聲了。回頭望去,孩子眼淚汪汪的,爸爸媽媽也鼻子酸酸的,這樣的分離很艱難。
但是,應該認識到,分離時有眼淚是正常的。儘管你們已經做了很多鋪墊,儘管我已經完成了前面的4個課程,上幼稚園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對於父母來說,都是生活中重大的變化。因此,爸爸媽媽首先要挺住。其實很多孩子做得非常出色,一旦爸爸媽媽離開後,他們很快就融入和小朋友們的遊戲當中去了。多給孩子鼓勵,告訴他,他的勇敢讓你驕傲。
學習效果:這時走入社會群體的第一步,對於孩子的心理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戰。要讓孩子明白:我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的經歷和生活了。因此,當爸爸媽媽走開時,我不會哭,我會開開心心的,融入爸爸媽媽之外的人們的樂趣之中。
Tips
在訓練孩子克服分離焦慮,更快樂和適應地走進幼稚園,可以適當配合這些做法,給孩子一些鋪墊。告訴他:
* “分離之後會再見”——等你上了幼稚園,就像你去上班,晚上下班就可以再看見媽媽了。就像現在媽媽早晨上班,下班回來抱你一樣。
* “不在身邊依然關心”——雖然媽媽不能往幼稚園給你打電話,但是老師會記錄下你一天的生活告訴媽媽,媽媽總是每時每刻都在想著你。
* “和其他人在一起也高興”——在幼稚園會有很多小朋友,有很多好玩兒的玩具,那都是媽媽買不到的。你到時每天給我講你玩兒得多高興。
* “爸爸媽媽的信任”——幼稚園裡你會是最棒的一個獨自睡午覺的小夥子,媽媽相信你!
才是幫寶貝建立了真正的安全感和快樂的能力。不論是奶奶還是姥姥,舅舅或伯伯,或者保姆,哪怕多親近和熟悉的人,當你要離開把寶貝單獨留下的時候,還是需要一個足夠時間的“交接”過程的。讓其他的人代替你的主要位置和寶貝一起搭積木或看圖畫書,幫助他們彼此迅速地融合和適應,你可以在一旁他能看見的地方,跟寶貝和他的夥伴邊說著話,邊同時做些離開的準備工作。
學習效果:當孩子身邊沒有父母,而有別人相伴的時候,他也知道:爸爸媽媽儘管暫時不在身邊,但是他們知道我在和誰玩兒。大多數時候,我和奶奶或是阿姨在一起很開心。
準備四:相信自己的孩子
大部分孩子在上幼稚園的時候,才第一次經歷與父母長久的分離。因此,在最初幾天的分離需要很多時間——爸爸媽媽剛轉身離開,身後已經傳來哭喊聲了。回頭望去,孩子眼淚汪汪的,爸爸媽媽也鼻子酸酸的,這樣的分離很艱難。
但是,應該認識到,分離時有眼淚是正常的。儘管你們已經做了很多鋪墊,儘管我已經完成了前面的4個課程,上幼稚園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對於父母來說,都是生活中重大的變化。因此,爸爸媽媽首先要挺住。其實很多孩子做得非常出色,一旦爸爸媽媽離開後,他們很快就融入和小朋友們的遊戲當中去了。多給孩子鼓勵,告訴他,他的勇敢讓你驕傲。
學習效果:這時走入社會群體的第一步,對於孩子的心理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戰。要讓孩子明白:我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的經歷和生活了。因此,當爸爸媽媽走開時,我不會哭,我會開開心心的,融入爸爸媽媽之外的人們的樂趣之中。
Tips
在訓練孩子克服分離焦慮,更快樂和適應地走進幼稚園,可以適當配合這些做法,給孩子一些鋪墊。告訴他:
* “分離之後會再見”——等你上了幼稚園,就像你去上班,晚上下班就可以再看見媽媽了。就像現在媽媽早晨上班,下班回來抱你一樣。
* “不在身邊依然關心”——雖然媽媽不能往幼稚園給你打電話,但是老師會記錄下你一天的生活告訴媽媽,媽媽總是每時每刻都在想著你。
* “和其他人在一起也高興”——在幼稚園會有很多小朋友,有很多好玩兒的玩具,那都是媽媽買不到的。你到時每天給我講你玩兒得多高興。
* “爸爸媽媽的信任”——幼稚園裡你會是最棒的一個獨自睡午覺的小夥子,媽媽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