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 隨著寶寶接觸的食物越來越多, 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也就更多, 學齡前的寶寶成長相當迅速, 特別是在寶寶上幼稚園後, 比家庭生活要複雜的新環境會讓寶寶出現一些變化, 但因為爸媽看不見幼稚園的學習, 有些改變會令父母擔憂, 譬如上學後變得安靜、愛頂嘴、講髒話或是多了一堆“壞”習慣。 爸爸媽媽要怎麼辦呢?
寶寶入園後會出現的3大狀況
1、適應新環境過度期
幼稚園與家裡有很多的不同, 除了友伴增加, 他們也要學習紀律。 有些孩子天生氣質趨避性高、適應性低,
Advertisiment
2、興致勃勃學說話
4歲小孩愛說話, 興致勃勃學著各種語詞和聲調, 爸媽開車時遇到冒失鬼, 隨口一句“會不會開車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寶貝可能就開心地學上一百遍。 上幼稚園之後, 接觸的人變多, 學習的物件也增加, 小朋友之間互相學習大人的口頭禪, 或者交流在電視聽到的話語, 難免會講出幾句讓大人頭痛的話來;即使爸媽嚴詞厲色說“不可以”, 但不久後寶貝卻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詞…
這是因為寶貝不懂這些話語真正的意思,
Advertisiment
3、我想與眾不同
3歲以上的寶貝, 有別於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別等外表, 慢慢地發展出“心理我”, 他們自我介紹時會以“我能做什麼”為主軸, 譬如“我上中班”“我會自己穿衣服”“我喜歡騎三輪車”等。 為了樹立自我形象、為了彰顯自己與他人不同、為了展現自己很棒, 寶貝插嘴或唱反調的情況便增加許多。 這不是因為寶貝上幼稚園“學壞”了, 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現。
學齡前的寶寶成長相當迅速
六大妙招 防止寶寶學壞
1、立即制止
3~6歲孩子還在“道德他律期”, 他們不能自行判斷事情的是非對錯,
Advertisiment
2、 教導正確表達方法
當孩子只是想引人注意、逗人開心, 或想表達自我, 爸媽可以直接教導寶貝合宜的表達方式。 譬如, 想講話, 要等人家講完或先舉手, 生氣時可以說“我生氣了”, 而不是講髒話或打人等。 當然, 爸媽自己也要示範良好身教, 適度收斂不雅的口頭禪和舉止。
3、引領孩子觀察全面情境
有時可藉助其他小朋友當範例, 譬如當身旁有人做和寶貝一樣的事情, 可以帶領他去觀察:“那個小朋友講話很大聲, 雖然他媽媽停止和對面的阿姨聊天,
Advertisiment
對於適應新環境需要較長時間的孩子,
爸媽一開始就需要耐心陪伴
4、適時忽略
當孩子明知自己言行不恰當, 卻還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 想要吸引注意時, 一開始爸媽可以先提醒他:“這樣不可愛喔!”然後就忽略他。 久之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表演不受歡迎, 就懶得再白費力氣了。
5、停止喜歡的獎勵或活動
倘若寶貝屢勸不聽, 執意做出惹惱爸媽的行為, 爸媽可以進一步暫停他正在進行的喜歡的活動, 比方騎三輪車, 或享用好吃的點心。 讓孩子“痛”一下, 他就會選擇是不是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繼續做出討人厭的行為。
6、 適性教導
對於適應新環境需要較長時間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