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稚園, 對於年幼的寶寶, 是他正式離開家庭、走上社會的第一步, 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 獨自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過群體生活, 很多小朋友都會從心底拒絕。 所以說入園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很有必要的。 那麼入園要做哪些準備呢, 今天第一寶寶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入園小攻略。
每個寶寶離開父母都會因為分離焦慮而使情緒產生較大的波動, 所以要讓孩子在心理上有所準備。
一、親近幼稚園。 家長可以提前帶寶寶到幼稚園去參觀, 讓寶寶觀看幼稚園小朋友的活動、玩耍,
Advertisiment
二、講講幼稚園的故事。 把寶寶要入園當成家裡的一件喜事來討論、迎接:“我們寶寶長大了, 要到幼稚園裡去學本領啦!”讓孩子覺得入園是件高興的事, 使等待入園的過程充滿了樂趣。 常常給孩子描述幼稚園的有趣之處, 比如, 上幼稚園可以認識新朋友, 可以跟老師學本領, 可以參加各種有意思的活動等等。 孩子要是任性、不聽話, 就對他說:“如果你表現好, 才能讓你進入幼稚園”。 還可以利用故事和兒歌,
Advertisiment
三、結交夥伴。 現在的寶寶與其他同齡夥伴的接觸機會很少, 不太懂得交往。 因此進入幼稚園後一旦與夥伴發生爭執, 或受到挫折就容易對集體產生排斥感。 家長應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寶寶與外界接觸, 認識更多的人, 學習禮貌用語, 教孩子一些與人相處的方式, 例如想玩別人的玩具, 應該與人商量, 得到別人的同意後才可以拿。 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與人交換, 等等。 可能的話, 家長可以聯繫一兩個同班寶寶預先熟悉起來, 這樣孩子入園後能減少陌生感和不安全感,
Advertisiment
四、鼓勵孩子多用語言表達。 寶寶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讓家人知道他想幹什麼。 但是在集體中, 教師對寶寶的瞭解需要時間。 所以入園前家長要笨一點, 裝作看不懂寶寶的眼神和動作, 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孩子上幼稚園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怎麼辦)
讓寶寶生活上做好準備
在生活上做好準備, 能讓寶寶進入集體後充滿自信, 更快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一、學會獨立吃飯。 幼稚園是一個大集體, 每個班的教師加上保育員大概也就三個人, 但需要照顧的是幾十個孩子。 寶寶上了幼稚園後要得到與家裡同樣的照顧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這種過分保護對孩子成長未必有利。
Advertisiment
家長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物品:在寶寶的身邊鋪一些報紙, 給寶寶準備打不破的碗和勺子, 以及一件容易清洗的吃飯服。 家長切記千萬不能急躁, 可以循序漸進, 重要的是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件快樂的事。 如果您的寶寶挑食、偏食, 千萬不能遷就, 儘量豐富寶寶的飲食品種, 特別是寶寶不喜歡吃的菜, 更要讓寶寶嘗試著吃, 否則到了幼稚園恐怕較難適應幼稚園的營養配餐。
二、學會喝水。 很多寶寶在入園後仍用奶瓶喝水, 這不僅不利於孩子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更不利於孩子口型的發育。 剛開始練習喝水時, 可用塑膠杯子, 水倒得少點。 父母要教會孩子怎樣控制好杯子的傾斜度,
Advertisiment
三、學會解大小便。 孩子的大小便問題一般過了十八個月就該訓練了, 如果孩子想要大小便還不能告訴大人, 或者還在使用紙尿褲, 就要注意了。 入園準備時, 應該重點教會孩子說:“我要小便, 我要大便”這樣的話, 免得給老師增加負擔, 又避免孩子受不潔之苦。 此外, 培養孩子定時排便的習慣是個很好的方法。 幼稚園的衛生間可能用蹲坑, 也可能是小馬桶。 家長要根據幼稚園的情況進行教育, 重要的是要讓寶寶感覺自己長大了, 一開始家長可以陪著,等寶寶學會後就應放手讓寶寶自己解,相信寶寶是可以辦到的。要給寶寶信心,告訴寶寶如果碰到什麼困難可以尋求成人的幫助。有一些寶寶會憋尿,家長要讓寶寶知道憋尿的害處。家長要觀察寶寶大便的規律,幫寶寶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四、學會洗手。平時要養成寶寶飯前洗手和便後洗手的習慣。可以通過兒歌教會寶寶經常洗手。
一開始家長可以陪著,等寶寶學會後就應放手讓寶寶自己解,相信寶寶是可以辦到的。要給寶寶信心,告訴寶寶如果碰到什麼困難可以尋求成人的幫助。有一些寶寶會憋尿,家長要讓寶寶知道憋尿的害處。家長要觀察寶寶大便的規律,幫寶寶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四、學會洗手。平時要養成寶寶飯前洗手和便後洗手的習慣。可以通過兒歌教會寶寶經常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