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撒謊
“你聽我說, 我們家有三個電視機。 ”
“哎呀, 太棒了!”“一個是爸爸的, 一個是哥哥的, 還有一個是我的。
”“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動畫片啦。 ”“當然啦。 一吃完飯, 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 ”“你多美呀!”
當這個孩子的謊話被揭穿時, 他受到了母親的斥責。 媽媽責備他“撒謊就是當小偷兒的開始。 ”
兒童的心理分析:
兒童根本不懂撒謊和小偷兒究竟有什么必然聯系。 對孩子來說, 與其說不懂, 還不如說這兩者之間根本沒有任何聯系。
“有三個電視機”這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話不能單從表面意思去理解, 更重要的是正確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Advertisiment
講這句話的孩子當時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個電視機該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個電視機, 爸爸就不會因為要看夜間棒球比賽而霸占電視機了;哥哥也不會因喜歡足球賽節目而獨占電視機了;當然我也就可以獨自看我所喜歡看的動畫片了!
他把這個愿望和空想聯系在一起了, 因此, 采取了“有三個電視機”的語言表達形式。 幼兒的心理結構, 往往是主觀與客觀融為一體, 這種現象稱為“主客觀未分化心理”, 是幼兒心理的一個特征。
媽媽的高招:
兒童“說謊話”的種類繁多, 想像謊話、愿望謊話、無知謊話、游戲謊話、辯解謊話、方便謊話、友情謊話、吸引注意力謊話、復仇謊話、以及欺騙謊話, 等等。
Advertisiment
幼兒的大部分謊言來自想象、愿望、游戲和無知, 偶爾有出自辯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 無論哪一種都不屬于真正的謊言, 更不至于發展成性質惡劣的小偷行為。
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這一點, 就談不上正確的處理辦法。 我們應該認清隱藏在謊話背后的兒童心理, 采取與其心理狀態相符的辦法解決。
例如, 當你聽到孩子說“我家里有三個電視機”的時候, 你就應該接著說:“哦, 是嗎!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 然后再說:“真的, 如果能有三個電視機, 那該有多好啊!”
二.嫉妒
孩子的嫉妒, 是對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譽、地位、成就及其他條件比自己強或比自己優越的孩子懷有的一種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
孩子嫉妒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Advertisiment
1、不許爸爸媽媽親近或愛別的孩子。
2、別的孩子取得了成功, 學習上有了進步, 或受到教師的表揚時, 認為自己不比他差, 不服氣, 對別的孩子中傷、諷刺、排斥等。
3、別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 或玩具多, 或小伙伴多, 就打擊、嘲弄、疏遠, 甚至怨恨。
4、別的孩子沒有滿足自己的欲望, 就產生對立情緒, 或怨恨, 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補償和替代, 如別的孩子不借水彩筆給他, 他就向別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 且不借給那個孩子玩, 以借此壓倒對方。
一般來說, 對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導, 便可以變壓力為動力, 激發孩子發奮上進, 養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相反, 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 就會影響健康成長。
Advertisiment
對于好嫉妒的孩子, 家長應采取心理疏通并輔之以思想教育來消除。
1、對孩子嚴格要求。 鼓勵孩子勤奮踏實、積極進取、樂于助人;對于浮躁、損人利己的不足的行為要予以處罰、教育, 以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
2、對孩子的贊許、表揚要恰當。 既要實事求是, 又要使孩子承認自己的成功之中, 有周圍伙伴的貢獻和幫助, 而不可趾高氣揚, 好圖虛榮;同時, 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 以防止孩子驕傲自滿, 過高估計自己, 藐視別的孩子。
3、激發孩子把嫉妒轉化為競爭意識, 使孩子在趕、超先進中調整自己的行為, 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從而使壓力轉變為動力, 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誠實待人。 要教育孩子心胸豁達, 不斤斤計較;學會設身處地,
Advertisiment
三.摸生☆禁☆殖☆禁☆器
2歲多時, 豪豪開始時不時地玩弄自己的生☆禁☆殖☆禁☆器, 從小帶大他的爺爺奶奶認為, 男孩子嘛, 都是這樣, 長大自然就好了。
有時爺爺甚至還以此當眾逗樂。 3歲多上幼兒園后, 老師漸漸地發現了他的問題, 這才引起父母的重視, 但似乎已經來不及了, 耐心說服、批評教育、甚至巴掌“伺侯”, 軟的硬的都用過了, 豪豪卻只不過將原來的公開行為轉為地下。 白天躲在沒人的地方玩, 晚 上入睡前或早晨醒來后躲在被窩里玩。 更糟糕的是爺爺此時仍不以為然, 有時父母教育豪豪, 爺爺還充當其保護傘。
兒童心理分析: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過程, 所以,孩子對性的探索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部分。理論上講,七八個月時,豪豪的小手就應該偶爾摸到過自己的生☆禁☆殖☆禁☆器,不過這時,如同摸到眼睛、耳朵一樣,他完全是無意識的探索。慢慢的這種探索開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增多,但仍然不受性☆禁☆欲和性幻想的驅使;他們只產生感官上的愉悅反應,而不會引起各種復雜的情感反應。
不過,探索精神再值得嘉獎,我們還是有責任引導孩子選擇恰當的方式。尤其是如果孩子玩生☆禁☆殖☆禁☆器已經影響到日常活動,就不再是小事一樁了,家長有必要采取恰當的方式盡早糾正。
四.偷竊
不少孩子都有過順手牽羊,偷拿東西的行為。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采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罵,而收效卻甚微。
其實對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反應過度和“姑息養奸”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到底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兒童心理分析: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導方法也要因人而異。
幼兒園的孩子拿東西很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這些東西要花錢來買,不懂得不付錢,不打招呼就隨便拿東西是錯誤的。他們還沒有分清楚“自己的”與“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還沒有完全形成,只是原始意義的“戀物”而已,所以當家長發現他偷拿東西的時候,不要給予過多的責怪。此時的拿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偷”。但是大人應該通過這件事設法讓他意識到偷竊是錯誤的。告訴他:“如果你沒有經過同意或沒有付錢就把東西拿走,就會給別人造成損害,別人會很傷心。”
如果孩子從超市悄悄帶出了糖果,父母要帶著孩子把糖果還回去。如果他已經把糖果吃了,一定要把孩子帶到超市,讓他向店主道歉,并替他還錢。再次帶他去超市時,就要多注意他的行為,看看他是否又將喜愛的東西放進了自己的口袋。在付款時,對他說:“每一件東西都有價錢,媽媽只有把錢給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這些東西才能屬于我們。”讓寶寶注意到你付款的細節。也可以讓寶寶拿一件小東西,在收款臺前,讓寶寶自己付款,加深寶寶買東西要付款的印象。小孩子對于父母囑咐的事情常常一轉臉就拋到九霄云外去了。下次他們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時,家長的吼叫、責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必須反復和寶寶講道理,讓他明白這種事情的危害性,他才會逐漸改進。如果寶寶的表現良好,家長則可以在房間里為他貼上一枚小星星以示表揚和鼓勵。
五.插話
孩子打斷別人的談話,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征引起的,大體在以下幾種情況出現:1、孩子對講話中的部分內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心中的“疑問”。
2、別人談的或討論的內容,孩子曾經聽說過或有點似懂非懂,產生“共鳴”、激動,急于想“表現”自己,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3、孩子獨自玩耍或獨自嘗試著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難,這時他急于求得幫助,可能會不顧場合打斷別人的談話。
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處理方式。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因事制宜”。即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導。當孩子對大人談話內容提出疑問,或遇到困難求助時,千萬不要因一時惱火而當別人的面訓斥孩子,否則就傷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長可以跟孩子講明,談話結束后再解答,還可以再夸獎他一句:“你真愛動腦筋!”這樣孩子是會諒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實行諾言,并教育孩子在別人談話時不要隨便地打斷,告訴他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如果大人在閑聊時所談及的內容使孩子產生“共鳴”,孩子因急于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打斷別人的談話,家長不妨給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先征求與你交談的對方的意見,然后讓孩子參與進來。不過,談完話后應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剛才隨便插話是不對的。這樣孩子是比較容易接受你的批評的,因為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
2、“相機誘導”。即家長要利用一切可以用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機會,對孩子加以啟發和誘導,特別要注意運用發生在孩子身邊的事情來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啟迪和提高。例如,爸爸媽媽帶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別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別人講話時插在中間吵個不休而受到批評,就可以問自己的孩子:“剛才那個孩子做得對不對?為什么?你喜歡他嗎?”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3、“言傳身教”。即做家長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別是“行”,這給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較強,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因此父母應樹立起一個禮貌地與人交往的榜樣。
六.打人、咬人
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后主動進攻。
辦法:媽媽應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開始行動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幾份,帶著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別人家吃。禮尚往來,別人也會有好吃的想著我們。這樣關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變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門,想見見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還說: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時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們總是做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他想把這個事實排除掉。如:他拿個小碗,用土來做飯。小朋友過來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沒有錯誤,只是不想被打擾。但他的舉動是不好的。有時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長不讓做,他也會用打的方式來解決,只是想把家長不讓他做事的這個事實排除掉。所以我覺得更多時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樣,樂爸總不聽我的,我也會打他。說不過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實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辦法: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他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這件事,媽媽可以告訴他:“如果你不喜歡人家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對別人說'不喜歡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飯!’”然后告訴他,打人無法解決問題,打人是不好的行為。他就明白了。當然要達到完全用語言表達還需要一個過程,媽媽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長到這個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輕打屁股來逗著孩子玩)的行為。孩子會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別人身上。
辦法:家長要反思自己是否有這種形為,如有應即時改正。
感想:其實孩子打人,根本也不會打怎么樣,如果別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沒什么。如果他打了別人,當父母的總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對。我的想法是:當他打了人后,要及時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原因,然后告訴他如何用語言來解決。再告訴他打人是野蠻的行為(幼兒園總這么說,所以我也要家園一致)。然后告訴他媽媽愛他(以免他有種做錯事不被愛的擔憂)。這樣,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對,也知道下次該怎么解決,還知道媽媽無論何時都是愛他的。孩子感覺被愛包圍著,他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無論怎樣,媽媽都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他永遠都是好孩子,對事不對人,一時行為不對,不能說孩子就壞呀。
有時候孩子不順心,可能會拿媽媽撒氣,我倒覺得挺正常的。因為媽媽是他最親近的人,和最親近的人發泄內心的壓力是很正常的事呀,發泄完了,孩子會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態,也會更加愛媽媽。樂有時就這樣,我就會說:給我捶背呢!給他一個積極的暗示就夠了。多理解孩子,他畢竟還很小,心智還沒有成長到可以自己解決一切問題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聲對他說:媽媽愛他!或在耳邊輕聲地說:“媽媽告訴你一個秘密,就是'我喜歡你!’”孩子的心情會馬上陽光燦爛、晴空萬里。有時他做些壞事,如把腳放到飯桌上,你越說不行,他越邊壞笑著去做,有時我急了就會問他:你是不是覺得我愛你不夠呀?他說是。我就說:那從現在起,我多愛你一點。他馬上就規矩了。所以有時我覺得對孩子大吼生氣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最佳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媽媽愛他。
所以,孩子對性的探索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部分。理論上講,七八個月時,豪豪的小手就應該偶爾摸到過自己的生☆禁☆殖☆禁☆器,不過這時,如同摸到眼睛、耳朵一樣,他完全是無意識的探索。慢慢的這種探索開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增多,但仍然不受性☆禁☆欲和性幻想的驅使;他們只產生感官上的愉悅反應,而不會引起各種復雜的情感反應。不過,探索精神再值得嘉獎,我們還是有責任引導孩子選擇恰當的方式。尤其是如果孩子玩生☆禁☆殖☆禁☆器已經影響到日常活動,就不再是小事一樁了,家長有必要采取恰當的方式盡早糾正。
四.偷竊
不少孩子都有過順手牽羊,偷拿東西的行為。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采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罵,而收效卻甚微。
其實對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反應過度和“姑息養奸”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到底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兒童心理分析: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導方法也要因人而異。
幼兒園的孩子拿東西很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這些東西要花錢來買,不懂得不付錢,不打招呼就隨便拿東西是錯誤的。他們還沒有分清楚“自己的”與“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還沒有完全形成,只是原始意義的“戀物”而已,所以當家長發現他偷拿東西的時候,不要給予過多的責怪。此時的拿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偷”。但是大人應該通過這件事設法讓他意識到偷竊是錯誤的。告訴他:“如果你沒有經過同意或沒有付錢就把東西拿走,就會給別人造成損害,別人會很傷心。”
如果孩子從超市悄悄帶出了糖果,父母要帶著孩子把糖果還回去。如果他已經把糖果吃了,一定要把孩子帶到超市,讓他向店主道歉,并替他還錢。再次帶他去超市時,就要多注意他的行為,看看他是否又將喜愛的東西放進了自己的口袋。在付款時,對他說:“每一件東西都有價錢,媽媽只有把錢給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這些東西才能屬于我們。”讓寶寶注意到你付款的細節。也可以讓寶寶拿一件小東西,在收款臺前,讓寶寶自己付款,加深寶寶買東西要付款的印象。小孩子對于父母囑咐的事情常常一轉臉就拋到九霄云外去了。下次他們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時,家長的吼叫、責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必須反復和寶寶講道理,讓他明白這種事情的危害性,他才會逐漸改進。如果寶寶的表現良好,家長則可以在房間里為他貼上一枚小星星以示表揚和鼓勵。
五.插話
孩子打斷別人的談話,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征引起的,大體在以下幾種情況出現:1、孩子對講話中的部分內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心中的“疑問”。
2、別人談的或討論的內容,孩子曾經聽說過或有點似懂非懂,產生“共鳴”、激動,急于想“表現”自己,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3、孩子獨自玩耍或獨自嘗試著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難,這時他急于求得幫助,可能會不顧場合打斷別人的談話。
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處理方式。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因事制宜”。即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導。當孩子對大人談話內容提出疑問,或遇到困難求助時,千萬不要因一時惱火而當別人的面訓斥孩子,否則就傷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長可以跟孩子講明,談話結束后再解答,還可以再夸獎他一句:“你真愛動腦筋!”這樣孩子是會諒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實行諾言,并教育孩子在別人談話時不要隨便地打斷,告訴他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如果大人在閑聊時所談及的內容使孩子產生“共鳴”,孩子因急于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打斷別人的談話,家長不妨給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先征求與你交談的對方的意見,然后讓孩子參與進來。不過,談完話后應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剛才隨便插話是不對的。這樣孩子是比較容易接受你的批評的,因為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
2、“相機誘導”。即家長要利用一切可以用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機會,對孩子加以啟發和誘導,特別要注意運用發生在孩子身邊的事情來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啟迪和提高。例如,爸爸媽媽帶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別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別人講話時插在中間吵個不休而受到批評,就可以問自己的孩子:“剛才那個孩子做得對不對?為什么?你喜歡他嗎?”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3、“言傳身教”。即做家長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別是“行”,這給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較強,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因此父母應樹立起一個禮貌地與人交往的榜樣。
六.打人、咬人
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后主動進攻。
辦法:媽媽應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開始行動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幾份,帶著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別人家吃。禮尚往來,別人也會有好吃的想著我們。這樣關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變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門,想見見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還說: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時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們總是做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他想把這個事實排除掉。如:他拿個小碗,用土來做飯。小朋友過來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沒有錯誤,只是不想被打擾。但他的舉動是不好的。有時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長不讓做,他也會用打的方式來解決,只是想把家長不讓他做事的這個事實排除掉。所以我覺得更多時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樣,樂爸總不聽我的,我也會打他。說不過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實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辦法: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他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這件事,媽媽可以告訴他:“如果你不喜歡人家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對別人說'不喜歡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飯!’”然后告訴他,打人無法解決問題,打人是不好的行為。他就明白了。當然要達到完全用語言表達還需要一個過程,媽媽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長到這個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輕打屁股來逗著孩子玩)的行為。孩子會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別人身上。
辦法:家長要反思自己是否有這種形為,如有應即時改正。
感想:其實孩子打人,根本也不會打怎么樣,如果別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沒什么。如果他打了別人,當父母的總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對。我的想法是:當他打了人后,要及時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原因,然后告訴他如何用語言來解決。再告訴他打人是野蠻的行為(幼兒園總這么說,所以我也要家園一致)。然后告訴他媽媽愛他(以免他有種做錯事不被愛的擔憂)。這樣,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對,也知道下次該怎么解決,還知道媽媽無論何時都是愛他的。孩子感覺被愛包圍著,他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無論怎樣,媽媽都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他永遠都是好孩子,對事不對人,一時行為不對,不能說孩子就壞呀。
有時候孩子不順心,可能會拿媽媽撒氣,我倒覺得挺正常的。因為媽媽是他最親近的人,和最親近的人發泄內心的壓力是很正常的事呀,發泄完了,孩子會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態,也會更加愛媽媽。樂有時就這樣,我就會說:給我捶背呢!給他一個積極的暗示就夠了。多理解孩子,他畢竟還很小,心智還沒有成長到可以自己解決一切問題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聲對他說:媽媽愛他!或在耳邊輕聲地說:“媽媽告訴你一個秘密,就是'我喜歡你!’”孩子的心情會馬上陽光燦爛、晴空萬里。有時他做些壞事,如把腳放到飯桌上,你越說不行,他越邊壞笑著去做,有時我急了就會問他:你是不是覺得我愛你不夠呀?他說是。我就說:那從現在起,我多愛你一點。他馬上就規矩了。所以有時我覺得對孩子大吼生氣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最佳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媽媽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