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出牙期的家庭護理

一口氣長出了4顆乳牙

眼看同齡寶寶大都在7~9個月長出了最初的2顆乳牙, 而陶陶依然沒有要出牙的跡象, 我多少有些不安。 陶陶從第3個月就開始補鈣, 不會還是缺鈣吧?又或者, 她天生牙齦偏厚, 出牙偏遲?

懷著種種疑慮, 我忐忑地觀察著, 終於, 在第十個月的中旬, 我們發現陶陶下牙齦的中部出現了發紅、增寬的跡象, 隱隱顯出了2個小小的白印!三天以後, 2顆潔白的下門牙“破土而出”, 到了第五天, 就出得有4毫米高了。 沒過幾天, 陶陶的上牙齦中部又開始增寬, 在四五天之內, 又長出2顆上門牙!這樣一來, 她就有4顆乳牙了,

Advertisiment
把那些出牙早的小夥伴甩在了後面!

只是, 在出牙的那段時間, 她明顯口水增多、食欲下降, 平時愛吃的小餅乾都扔到了一邊, 吃輔食吃到一半就會伸手推開。 而且兩次出牙中, 都各有一個晚上睡不安席, 半夜哭鬧, 連哭上兩個小時才重新睡去。 而在第二天下午又會有37.3℃左右的低燒。 我們知道這是出牙時的正常現象, 也就耐心地撫慰她挺過去。

乖乖網來幫忙:

寶寶的乳牙約在出生後4~10個月開始萌出。 一般來說, 6個月左右萌出第一顆乳牙;2~2.5歲出齊, 共20顆。 寶寶牙齒生長得好壞不僅關係到面部的美觀, 更直接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 因此出牙前後做好清潔和護理工作很關鍵。

寶寶出牙前後的家庭護理

寶寶的牙齒快萌出時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

Advertisiment
方法很簡單, 即在餵奶或食用其他輔食後喝幾口白開水, 用以沖洗口腔內殘留的食物殘渣。 切忌讓寶寶含著裝有奶液或其他飲食的奶瓶入睡。

6個月後, 寶寶的乳牙萌出, 此時, 可以讓孩子坐在父母的膝上, 將乾淨紗布或手帕纏在手指上或用軟毛的“指套”牙刷, 輕輕擦洗寶寶剛剛萌出的乳牙。

多數寶寶出牙無特殊反應, 但也有少數會出現低熱、暫時性流涎、煩躁、睡眠不安等症狀。 快出牙的寶寶會出現經常性流涎、牙肉癢、抓什麼咬什麼的現象。 這時, 可以使用由矽膠製成的牙齒訓練器, 讓寶寶放在口中咀嚼, 以鍛煉頜骨和牙床, 使牙齒萌出後排列整齊。 也可以買磨牙餅, 用以促進牙齒萌出。

Advertisiment

這個月的後半段, 陶陶因為出牙而影響了攝食量, 可她對食物的興趣卻不降反增。 喂水果時, 她會一把搶過水果, 自己來啃, 雖然沒啃幾口就會丟開, 或又張口吐出來。 喂輔食時也是這樣, 她不再乖乖地張口接食, 而是把手伸得老長, 很大力地來搶大人手中的勺子和碗, 搶到之後就會很專心、很費力地把勺子伸進嘴裡舔, 只是此時勺子裡的食物都被她倒得差不多了。 所以這段日子, 陶陶的形象有些狼狽, 每天換圍嘴的頻率比換尿片還要來得快。

我意識到, 十個月大的陶陶, 她想要自己吃飯了!於是我準備了一套學習餐具, 有手柄偏短的小勺子, 拴在一起的小筷子, 還有摔不爛、可固定的小碗。 趁陶陶一心擺弄小餐具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們用勺子一口口地給她餵食, 往往要耗費20~30分鐘, 才能喂進大半碗軟飯。 本月末, 陶陶身高74.5釐米, 體重約9公斤。

乖乖網來幫忙:

陶陶媽媽能注意到寶寶有想要自己動手抓餐具的興趣, 這一點特別好, 很多媽媽會覺得這是寶寶在阻撓自己餵飯, 進而阻止寶寶去抓, 其實破壞了寶寶自己學吃飯的興趣。

6~7個月:讓寶寶動手抓食物吃

寶寶在六七個月的時候, 就想自己用手抓起食物來吃, 而且不用你教他, 他自己就能辦到。 媽媽你要做到:放手讓寶寶用手抓著吃。 先讓寶寶抓麵包片、磨牙餅乾;再把水果塊、煮熟的蔬菜等放在他面前, 讓他抓著吃。 剛開始時, 一次少給他一點, 防止他把所有的東西一下子全塞到嘴裡。

10~12個月:別不讓寶寶拿勺子

Advertisiment

寶寶10~12個月時, 給他餵飯最頭痛的莫過於他總是要搶勺子。 這是個很重要的契機——訓練寶寶使用吃飯工具。 用勺子盛起食物, 並把它送到嘴裡, 這兩件事對於大人來說易如反掌, 對於寶寶來說, 可都是難度係數很大的。 他需要時間來練習, 在寶寶成功時, 給予熱烈的鼓勵, 容忍寶寶吃得一塌糊塗。 剛開始時, 給寶寶一把勺子, 你自己拿一把, 在寶寶自己吃的同時喂給他吃。 你可以利用遊戲來增加寶寶鍛煉的機會, 而且寶寶會覺得好玩, 樂此不疲。

12~18個月:讓寶寶自己吃飯

12~18個月的寶寶最喜歡學習了, 這時你讓他自己吃飯, 媽媽要做到:(1)為寶寶提供他最愛吃的食物;(2)讓就餐的環境輕鬆而且愉快;(3)為寶寶準備一套他喜歡的餐具。

Hold不住的玩具我才喜歡!

陶陶長大些了的另一個標誌,是她開始喜歡擺弄一些她其實還hold不住的玩具,比如,裝飲料的小紙箱,只比她個頭稍小一點的布娃娃,還有奶粉罐等。而在不久之前,她的眼睛還在追逐那些會發出聲響和光亮的小玩具。我由此想,寶寶對玩具的興趣,可能也是分階段的吧。其實憑她小手的力量,還拿不穩這些大個兒的物體,她總是一遍遍地拿起又掉下,掉下又拿起。

考慮到這些“非正式”的玩具一般沒什麼危險,我們也就放心地讓她坐在爬行墊上玩到盡興為止。她會把包裝盒反復打開、關上,前後左右地研究,把布娃娃一次次地扔出去,再伸手夠回來,也會在奶粉罐上用力地敲敲打打,製造雜亂的聲響。有時我會陪她一起玩,指著若干個布娃娃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她很快就記住了這些稱呼;但是,當我指著一排奶粉罐重複數“1、2、3”時,她卻半點興趣也沒有。這傢伙長大了以後,該不會像我一樣是個文科生吧?

乖乖網來幫忙:

很多媽媽都會給寶寶買很多玩具,但有時候你會發現,你買的價格不菲的玩具,寶寶可能不喜歡,或者興趣點轉移很快,同時媽媽發現寶寶更鍾愛家裡日常用品,其實,如果利用好家裡現有的物品也能讓寶寶玩的開心哦。比如陶陶發現紙箱子、奶粉罐,媽媽還可以利用(1)各類有蓋的瓶子(礦泉水瓶子、你的用完的護膚品瓶子,適合1~2歲寶寶),他們喜歡研究瓶蓋和瓶子的關係,喜歡旋開和擰緊,絕對的;(2)各類豆子,把豆子裝到瓶子裡聽聲音;(3)各種的廣告紙,可以用來練習撕紙。

還有些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的物品與寶貝無關,所以從不讓他們接觸,但事實上,寶貝是在真實的環境中成長的,環境中的真實物品會在許多方面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媽媽上班,寶寶拜拜

這個月中,我聯繫了一家單位,開始正式上班。支援我做這個決定的,一是這份工作相對清閒,個人時間充裕;二是長輩們對陶陶的用心照顧。雖然女兒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重心,可是,重新融入社會,做一個優秀的職業人,也是言傳身教的一種方式。每天一早,我總是親手給陶陶穿好衣服、把完便、沖調好奶液、備下第一頓輔食,再出門。中午打一通電話,關心一下小傢伙上半天的表現如何。下午我一般回來得很早。

小傢伙從前很黏我,但也漸漸就適應了我離開的節奏。每天早上,我會親她幾下,然後外婆會抱著她走到家門口,遠遠地看著我上車,教她揮動小手說:“媽媽,拜拜!媽媽上班去了,下班就回來!”小傢伙也跟著說:“媽媽,拜拜!”而到了下班的點兒,我們也會來一個親密接觸。因為有了這樣告別和迎接的儀式,陶陶很快明白了:媽媽離開一段時間之後,還會再回來!所以,她極少鬧情緒。

乖乖網來幫忙:

這個方面陶陶媽媽做得很好,在媽媽去上班前後要給寶寶一個適應的過程。你可以:

(1)和寶寶做“躲貓貓的遊戲”,媽媽也可用手帕遮住自己臉說“媽媽不見了”,“媽媽出來了”。

(2)教會寶寶獨自玩。家長可以給一些寶寶喜愛的玩具玩,然後在他玩得高興的時候,離開他一會兒讓他獨自玩。孩子習慣了獨自玩,媽媽離開他的時間也可逐步延長。

(3)讓寶寶自己離開媽媽。帶孩子到有孩子的家裡去玩,可引導寶寶與別的孩子一起玩,孩子會因對玩伴發生興趣而主動地離開媽媽去玩。

(4)在遊戲中加入新的陪伴人員,特別是將要代替媽媽照顧孩子的大人。媽媽要適當引導三個人一起遊戲,讓寶寶慢慢建立新的信任感。

(5)明確告訴孩子你要離開,而不是哄騙和溜走。若你要上班了,孩子哭鬧或纏著你不放,你仍要以和藹的聲音輕輕地但要堅定地對他說“媽媽要上班,寶寶在家玩,晚上媽媽回家陪你玩”,讓孩子知道並接受媽媽必須每天分開的事實。回家以後要對孩子說:“媽媽回來了,寶寶真乖。”並給予孩子親熱和溫暖,讓寶寶建立安全感。

Hold不住的玩具我才喜歡!

陶陶長大些了的另一個標誌,是她開始喜歡擺弄一些她其實還hold不住的玩具,比如,裝飲料的小紙箱,只比她個頭稍小一點的布娃娃,還有奶粉罐等。而在不久之前,她的眼睛還在追逐那些會發出聲響和光亮的小玩具。我由此想,寶寶對玩具的興趣,可能也是分階段的吧。其實憑她小手的力量,還拿不穩這些大個兒的物體,她總是一遍遍地拿起又掉下,掉下又拿起。

考慮到這些“非正式”的玩具一般沒什麼危險,我們也就放心地讓她坐在爬行墊上玩到盡興為止。她會把包裝盒反復打開、關上,前後左右地研究,把布娃娃一次次地扔出去,再伸手夠回來,也會在奶粉罐上用力地敲敲打打,製造雜亂的聲響。有時我會陪她一起玩,指著若干個布娃娃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她很快就記住了這些稱呼;但是,當我指著一排奶粉罐重複數“1、2、3”時,她卻半點興趣也沒有。這傢伙長大了以後,該不會像我一樣是個文科生吧?

乖乖網來幫忙:

很多媽媽都會給寶寶買很多玩具,但有時候你會發現,你買的價格不菲的玩具,寶寶可能不喜歡,或者興趣點轉移很快,同時媽媽發現寶寶更鍾愛家裡日常用品,其實,如果利用好家裡現有的物品也能讓寶寶玩的開心哦。比如陶陶發現紙箱子、奶粉罐,媽媽還可以利用(1)各類有蓋的瓶子(礦泉水瓶子、你的用完的護膚品瓶子,適合1~2歲寶寶),他們喜歡研究瓶蓋和瓶子的關係,喜歡旋開和擰緊,絕對的;(2)各類豆子,把豆子裝到瓶子裡聽聲音;(3)各種的廣告紙,可以用來練習撕紙。

還有些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的物品與寶貝無關,所以從不讓他們接觸,但事實上,寶貝是在真實的環境中成長的,環境中的真實物品會在許多方面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媽媽上班,寶寶拜拜

這個月中,我聯繫了一家單位,開始正式上班。支援我做這個決定的,一是這份工作相對清閒,個人時間充裕;二是長輩們對陶陶的用心照顧。雖然女兒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重心,可是,重新融入社會,做一個優秀的職業人,也是言傳身教的一種方式。每天一早,我總是親手給陶陶穿好衣服、把完便、沖調好奶液、備下第一頓輔食,再出門。中午打一通電話,關心一下小傢伙上半天的表現如何。下午我一般回來得很早。

小傢伙從前很黏我,但也漸漸就適應了我離開的節奏。每天早上,我會親她幾下,然後外婆會抱著她走到家門口,遠遠地看著我上車,教她揮動小手說:“媽媽,拜拜!媽媽上班去了,下班就回來!”小傢伙也跟著說:“媽媽,拜拜!”而到了下班的點兒,我們也會來一個親密接觸。因為有了這樣告別和迎接的儀式,陶陶很快明白了:媽媽離開一段時間之後,還會再回來!所以,她極少鬧情緒。

乖乖網來幫忙:

這個方面陶陶媽媽做得很好,在媽媽去上班前後要給寶寶一個適應的過程。你可以:

(1)和寶寶做“躲貓貓的遊戲”,媽媽也可用手帕遮住自己臉說“媽媽不見了”,“媽媽出來了”。

(2)教會寶寶獨自玩。家長可以給一些寶寶喜愛的玩具玩,然後在他玩得高興的時候,離開他一會兒讓他獨自玩。孩子習慣了獨自玩,媽媽離開他的時間也可逐步延長。

(3)讓寶寶自己離開媽媽。帶孩子到有孩子的家裡去玩,可引導寶寶與別的孩子一起玩,孩子會因對玩伴發生興趣而主動地離開媽媽去玩。

(4)在遊戲中加入新的陪伴人員,特別是將要代替媽媽照顧孩子的大人。媽媽要適當引導三個人一起遊戲,讓寶寶慢慢建立新的信任感。

(5)明確告訴孩子你要離開,而不是哄騙和溜走。若你要上班了,孩子哭鬧或纏著你不放,你仍要以和藹的聲音輕輕地但要堅定地對他說“媽媽要上班,寶寶在家玩,晚上媽媽回家陪你玩”,讓孩子知道並接受媽媽必須每天分開的事實。回家以後要對孩子說:“媽媽回來了,寶寶真乖。”並給予孩子親熱和溫暖,讓寶寶建立安全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