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初期交往的訓練方法

2~3歲的寶寶, 可以讓他們主動介紹自己, 也認識一下小夥伴。 開始寶寶可能覺得不知怎樣加入, 父母要告訴寶寶, 小夥伴都是熱情的, 喜歡和寶寶玩兒的, 用鼓勵的眼神和話語讓寶寶加入到小夥伴的遊戲中。 這個年齡的寶寶會很快地與小夥伴“混熟”, 不多久就會有固定的玩伴了。

如果有幾個小朋友, 可以玩兒“找朋友”這類的遊戲, 爸爸媽媽可以加入, 跟寶寶一起唱歌, 一起遊戲。

“找呀找呀找朋友, 找到一個好朋友, 敬個禮, 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再見!”

在歌聲中, 小朋友可以兩兩結對, 互為好朋友, 也可以大家圍成一圈,

Advertisiment
由一個小朋友來找, 然後大家輪流來找。

讓寶寶學習與人交往的基本禮貌

一個懂禮貌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會比較順利, 而且受到歡迎。 對於小寶寶來說也同樣, 懂禮貌能使他們更招人喜歡。 但是父母要正確認識禮貌教育, 對寶寶的禮貌教育不僅僅是幾句禮貌用語, 而是要讓寶寶真心喜歡、關心周圍的人, 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善良真誠的人。

父母需要讓寶寶學會一般禮貌用語, 更要讓寶寶瞭解人們使用禮貌用語的目的。 比如, 人們見面要說“你好!”, 是為了詢問對方生活的好不好, 也是對對方良好的希望和祝願。 聽到問候的話, 對方會表示感謝, 也真心地發出問候。 大家都很熱情禮貌, 就會有一個良好的交往氛圍。

Advertisiment

另外, 父母最好是讓寶寶在生活中感受成人的熱情和禮貌, 對待寶寶也要像對待一個獨立的人那樣, 經常跟寶寶問好, 讓寶寶幫忙就要說“請”和“謝謝”, 做錯事情就要勇於向寶寶說“對不起”, 這樣寶寶在耳濡目染中, 自然就變成一個懂禮貌的小寶寶了。

教寶寶學會輪流習慣

寶寶2~3歲時已經可以學著等待輪流了, 我們要抓住寶寶出現的好現象, 在一些遊戲活動中, 及時地給予教育和肯定, 強化他們輪流的行為。 這樣會使寶寶更快地掌握一種積極交往的技巧, 對他們的發展有很大益處。

捉迷藏(適合2~3歲寶寶)

父母帶寶寶出去玩, 組織幾個小孩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 讓每個孩子輪流擔當“找”和“藏”的角色, 讓孩子體會到兩種角色是不同的,

Advertisiment
但又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想扮演哪種角色, 就得等待輪到自己的時候, 對寶寶是一種鍛煉。 並且在遊戲中可以換位思考, 猜測小夥伴愛藏在哪裡, 找的時候就去哪裡找。 如果猜對了說明小夥伴跟自己想法相同;猜不對, 說明小夥伴與自己想法不同。

讓寶寶懂得分享

分享是寶寶交往智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說1~3歲的寶寶還不能做到分享, 但是我們需要製造一些遊戲, 讓他們在遊戲中逐漸培養這些品質。

玩球(適合2~3歲寶寶)

父母帶寶寶出去玩球, 先讓寶寶一個人玩, 看看能怎麼玩, 如, 拍球、踢球等。

然後引導寶寶試試兩個人玩球會不會好玩一點, 找一個年齡與寶寶相仿或比寶寶稍大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兩個人一起玩。 可以拍球比賽, 可以互相拋接球、滾球、踢球等。

這樣體驗後, 問問寶寶一個人玩好玩, 還是與小朋友一起玩好玩。 相信答案是後者。

在這個遊戲中, 為了配合對方, 寶寶得注意對方的動作並作出反應, 從中體會到跟他人玩耍的樂趣, 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意義, 這是學著分享的第一步, 是建立平等互惠關係的基礎。

快到3歲時, 這個遊戲可以加入更多的小朋友, 大家玩傳球遊戲, 人多可以提高寶寶的興奮度。

讓寶寶學著協商

協商是人際交往智慧中的一個重要技巧, 如果能很好地運用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方便。 對於1~3歲的寶寶來說, 學著協商, 對今後的幼稚園生活是有很大好處的, 他/她能比其他孩子更快更好地適應幼稚園生活,

Advertisiment
也能在幼稚園中體驗到更多積極的情緒。

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培養寶寶協商的技能。 比如, 爸爸正在看電視, 寶寶的兒童節目開始了, 這時應該怎麼辦?

媽媽要引導寶寶跟爸爸商量解決, 而不是所有的人都由著寶寶,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寶寶:我要看《天線寶寶》。

媽媽:可是現在爸爸正在看電視呢, 怎麼辦?

寶寶:我要看嘛!

媽媽:如果你這時候換台, 爸爸不是就看不成了, 他會難過的。

寶寶:嗯。

媽媽:不過, 你可以跟爸爸商量一下, 如果他同意了, 就不會難過了, 你也可以看了。 好不好?

寶寶:好。

媽媽:你可以跟爸爸說, 你每天都連續看《天線寶寶》的, 現在要開演了, 可不可以讓寶寶先看一會兒?

媽媽可以教寶寶一些跟別人商量時的態度、口氣和話語等。 爸爸當然也要配合了,讓寶寶知道協商是一種非常管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培養寶寶學會合作

我們可以從故事《拔蘿蔔》中體驗合作的力量:

蘿蔔熟了,老公公想把它拔出來了。可是自己拔了好久也沒有拔出來。於是他找來了老婆婆,兩個人又拔了很久,蘿蔔還是紋絲不動。老婆婆只好又叫來了小姑娘,三個人一起拔,但是蘿蔔只動了一點點,還是沒有出來。然後小姑娘找來小花狗,小花狗找來小花貓,小花貓又找來小老鼠,這樣小老鼠拉著小花貓,小花貓拉著小花狗,小花狗拉著小姑娘,小姑娘拉著老婆婆,老婆婆拉著老公公,老公公拉著蘿蔔,大家喊著號子,“嗨呦嗨呦,拔蘿蔔!嗨呦嗨呦,拔蘿蔔!”終於把蘿蔔拔出來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把蘿蔔抬回了家。

父母可以告訴寶寶,有些事情一個人做不了,需要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大家相互合作。

除了聽故事以外,可以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在遊戲交往中體驗合作的快樂。比如玩球,只有合作配合才能玩好。

培養寶寶解決問題

在人際交往中衝突是難免的,尤其在這些獨生子女中間,頻率會更高。但是衝突帶來的未必只有消極影響,它還能讓寶寶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與人交往是需要技巧的。在衝突中可以培養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交往技巧。

讓孩子自己解決衝突

父母一看到幾個孩子發生了衝突,就會立即沖上去,或斥責自己的孩子,或指責別人的孩子,這樣遊戲只能不歡而散,對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不僅沒有促進作用,甚至還會誤導寶寶,讓他們以後也粗暴地對待衝突。

建議家長看到孩子們發生衝突時,先不要參與,靜靜地觀看孩子是怎樣以自己的方式解決的,如果解決得好,家長可以鼓勵表揚,如果解決得不好,家長再去幫忙也不遲。其實家長要相信這些孩子,他們有自己的處事方式。

敢於申辯

有時候孩子間衝突了,家長會責問自己的孩子,“你怎麼搞的?”有的孩子會默不作聲,這樣對孩子不好。第一,孩子無法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第二,無法宣洩心中的不良情緒,對心理發展不利。所以家長要以民主、和藹的態度鼓勵寶寶申辯,對寶寶的行為要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並為寶寶以後行事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議。

培養寶寶獨立做事

2~3歲的寶寶獨立性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一切,認為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了,有時候就會要自己做這做那。那麼這個時候,可以讓寶寶獨立做一些事情,滿足他的這種需求,讓寶寶像個獨立的人似地去交往,發展寶寶的個性。

比如,讓寶寶做個“通信員”,幫爸爸媽媽傳話、送東西,讓寶寶獨自給親人朋友打電話,讓寶寶獨自與小夥伴交往,學著分享、協商,解決衝突等。

1~3歲寶寶交往智慧發展進程

1歲2個月

探索行為——有看護人在的情況下,寶寶開始探索周圍環境

違拗行為——社會交往中,對於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的事情,顯得很急躁

情緒表達——為找不到玩具而哭

與人交往——主動與成人交往,如把玩具扔到地上,用動作和聲音支使成人去撿

1歲5個月

自我意識——對於自己身體的意識越來越強烈

尋求幫助——當面臨不明白或要求很高的情況時,希望成人説明他控制情緒

接納周圍人——接受一些除家人外的熟悉的人,如保姆,鄰居

模仿行為——模仿家務動作

分享行為——與別的孩子玩,會給別人玩具

1歲9個月

社交準則——開始關注常規行為,和“應該怎樣做”

親社會行為——旁人感到難過時,孩子會做出一些安撫行為

同輩交流——沒有正式成熟的同伴遊戲,但是開始明白另外的人可以加入到遊戲當中來,喜歡進行平行遊戲

2歲

情感發展——表現出最早的複雜情感,如驕傲、羞恥和負罪感等

情感表達——開始用語言來表達、解釋自己的情感

移情發生——自我中心的移情出現

親社會行為——安撫的方式更為合理

引人注意——做出一些“成就”,很自豪、高興,想讓別人也注意到

2歲5個月

情感發展——開始表現出複雜的情感,如羞愧、尷尬和自豪等自我意識較強的情感

情感表達——能用諸如高興、悲傷、生氣這類詞來表達自己或他人的情感

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增強

同情心——開始表現出同情心,善良的一面

人際交往——開始建立友誼,與同齡人交往日趨複雜,並表現越來越積極

獨立性——獨立性越來越強,分離焦慮的情況越來越少

2歲10個月

情感發展——複雜情感內在化,表現更多自我意識強的情感,如歉疚、嫉妒

理解情感——對情感的意識和反應能力增強,能解釋情感的變化

性別意識——清楚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人際交往——喜歡和某幾個小夥伴一起玩

爸爸當然也要配合了,讓寶寶知道協商是一種非常管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培養寶寶學會合作

我們可以從故事《拔蘿蔔》中體驗合作的力量:

蘿蔔熟了,老公公想把它拔出來了。可是自己拔了好久也沒有拔出來。於是他找來了老婆婆,兩個人又拔了很久,蘿蔔還是紋絲不動。老婆婆只好又叫來了小姑娘,三個人一起拔,但是蘿蔔只動了一點點,還是沒有出來。然後小姑娘找來小花狗,小花狗找來小花貓,小花貓又找來小老鼠,這樣小老鼠拉著小花貓,小花貓拉著小花狗,小花狗拉著小姑娘,小姑娘拉著老婆婆,老婆婆拉著老公公,老公公拉著蘿蔔,大家喊著號子,“嗨呦嗨呦,拔蘿蔔!嗨呦嗨呦,拔蘿蔔!”終於把蘿蔔拔出來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把蘿蔔抬回了家。

父母可以告訴寶寶,有些事情一個人做不了,需要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大家相互合作。

除了聽故事以外,可以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在遊戲交往中體驗合作的快樂。比如玩球,只有合作配合才能玩好。

培養寶寶解決問題

在人際交往中衝突是難免的,尤其在這些獨生子女中間,頻率會更高。但是衝突帶來的未必只有消極影響,它還能讓寶寶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與人交往是需要技巧的。在衝突中可以培養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交往技巧。

讓孩子自己解決衝突

父母一看到幾個孩子發生了衝突,就會立即沖上去,或斥責自己的孩子,或指責別人的孩子,這樣遊戲只能不歡而散,對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不僅沒有促進作用,甚至還會誤導寶寶,讓他們以後也粗暴地對待衝突。

建議家長看到孩子們發生衝突時,先不要參與,靜靜地觀看孩子是怎樣以自己的方式解決的,如果解決得好,家長可以鼓勵表揚,如果解決得不好,家長再去幫忙也不遲。其實家長要相信這些孩子,他們有自己的處事方式。

敢於申辯

有時候孩子間衝突了,家長會責問自己的孩子,“你怎麼搞的?”有的孩子會默不作聲,這樣對孩子不好。第一,孩子無法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第二,無法宣洩心中的不良情緒,對心理發展不利。所以家長要以民主、和藹的態度鼓勵寶寶申辯,對寶寶的行為要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並為寶寶以後行事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議。

培養寶寶獨立做事

2~3歲的寶寶獨立性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一切,認為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了,有時候就會要自己做這做那。那麼這個時候,可以讓寶寶獨立做一些事情,滿足他的這種需求,讓寶寶像個獨立的人似地去交往,發展寶寶的個性。

比如,讓寶寶做個“通信員”,幫爸爸媽媽傳話、送東西,讓寶寶獨自給親人朋友打電話,讓寶寶獨自與小夥伴交往,學著分享、協商,解決衝突等。

1~3歲寶寶交往智慧發展進程

1歲2個月

探索行為——有看護人在的情況下,寶寶開始探索周圍環境

違拗行為——社會交往中,對於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的事情,顯得很急躁

情緒表達——為找不到玩具而哭

與人交往——主動與成人交往,如把玩具扔到地上,用動作和聲音支使成人去撿

1歲5個月

自我意識——對於自己身體的意識越來越強烈

尋求幫助——當面臨不明白或要求很高的情況時,希望成人説明他控制情緒

接納周圍人——接受一些除家人外的熟悉的人,如保姆,鄰居

模仿行為——模仿家務動作

分享行為——與別的孩子玩,會給別人玩具

1歲9個月

社交準則——開始關注常規行為,和“應該怎樣做”

親社會行為——旁人感到難過時,孩子會做出一些安撫行為

同輩交流——沒有正式成熟的同伴遊戲,但是開始明白另外的人可以加入到遊戲當中來,喜歡進行平行遊戲

2歲

情感發展——表現出最早的複雜情感,如驕傲、羞恥和負罪感等

情感表達——開始用語言來表達、解釋自己的情感

移情發生——自我中心的移情出現

親社會行為——安撫的方式更為合理

引人注意——做出一些“成就”,很自豪、高興,想讓別人也注意到

2歲5個月

情感發展——開始表現出複雜的情感,如羞愧、尷尬和自豪等自我意識較強的情感

情感表達——能用諸如高興、悲傷、生氣這類詞來表達自己或他人的情感

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增強

同情心——開始表現出同情心,善良的一面

人際交往——開始建立友誼,與同齡人交往日趨複雜,並表現越來越積極

獨立性——獨立性越來越強,分離焦慮的情況越來越少

2歲10個月

情感發展——複雜情感內在化,表現更多自我意識強的情感,如歉疚、嫉妒

理解情感——對情感的意識和反應能力增強,能解釋情感的變化

性別意識——清楚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人際交往——喜歡和某幾個小夥伴一起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