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會厭奶?
“厭奶”是嬰兒時期比較常見的現象, 但並不是所有寶寶都會出現, 它可能出現在孩子3~4個月大時, 也可能到6~10個月大時才出現, 而且多發生在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的寶寶身上。
1對外界越來越好奇
剛出生的寶寶, 聽力和視力發育都不是很完善, 基本上除了吃就是睡。 在之後的幾個月, 寶寶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進入快速發育階段, 他們開始學會識別和辨認, 可以聽見、看見更多新鮮的事物, 這會讓他們對外界更敏感和好奇。
由於被外界事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力,
Advertisiment
2寶寶長牙了
寶寶到了6個月左右就會萌出他人生中的第一顆牙齒, 但牙齒的萌出會對牙齦神經造成一定的刺激, 使寶寶出現牙齦癢、牙齦疼痛等不適感。 在乳牙慢慢頂出牙齦時, 疼痛會加劇, 寶寶會出現啼哭、煩躁不安, 甚至厭奶等表現。
3添加輔食不正確
有許多寶寶是在添加輔食之後, 開始對吃奶表現得沒有那麼大興致了。 這時候家長首先要反思下自己, 是不是給寶寶喂輔食喂得多了。 一些家長總是怕孩子餓著, 剛添加完輔食沒多久, 就給孩子吃奶, 要知道,
Advertisiment
當然, 寶寶添加輔食後出現厭奶, 也不排除寶寶覺得果汁、大人飯菜等食物比奶有味道。
4疾病因素
大多數孩子的厭奶都是由前面提到的幾方面因素所引起的, 但有些孩子不喝奶可能是因為罹患了某些疾病, 比如鵝口瘡、皰疹性咽峽炎等, 這些疾病會造成口腔疼痛, 而使寶寶厭奶。 除了厭奶, 這類孩子通常還伴有其它不舒服的表現, 比如:睡不安、精神差、易哭鬧、嘔吐腹瀉等。
如何應對寶寶厭奶?
對於由疾病引發的厭奶, 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並治療, 而對於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厭奶, 家長需要做好以下5方面:
1提供合適的進食環境
Advertisiment
每個人都有生存本能, 寶寶也是如此。 當他真的覺得餓的時候, 肯定會好好吃的, 他之所以不好好吃, 主要是因為不太餓, 而且被更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了。 對於這種注意力分散導致的“奶量減少”, 家長要給寶寶提供一個適合進食的環境, 讓他能在相對安靜固定的環境中吃奶, 以減少外界的刺激和干擾。
2改變餵養方式
很多家長因為擔心寶寶厭奶會發生營養不良, 於是採用強迫餵養的方式, 但其實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吃奶產生恐懼和厭煩。
你可以改變下餵養方式, 把“按時、按量餵養”的原則拋之腦後, 採取少量多餐的原則, 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讓他吃。 還可以通過做遊戲來消耗寶寶的體力, 例如撫觸、四肢被動操等,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對輔食表現出一定興趣, 而且也到了添加輔食的階段, 媽媽不妨讓寶寶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 每天給他添加1~2餐輔食, 但要注意把握輔食添加的時機、順序和量。
3緩解長牙時的不適感
家長可以每天用紗布蘸點涼水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 以緩解牙齦的不適, 還可以讓寶寶咬磨牙棒, 轉移其注意力, 通常會安靜下來。 另外, 還可以在寶寶出牙時給他做臉部按摩, 以放鬆臉部肌肉, 也可起達到較好的效果。
4不要讓寶寶吃迷糊奶
有些媽媽為了讓寶寶多吃點奶, 會在孩子半睡半醒的時候喂他奶, 但這做法會讓寶寶養成不好的習慣, 比如會讓他們覺得吃奶就是應該在困了的時候,
Advertisiment
5不要頻繁更換奶粉
如果寶寶厭奶情況發生在更換新的配方奶後, 有可能是寶寶不喜歡新的配方奶的口味, 或新配方奶讓寶寶身體不適。 家長不宜頻繁更換奶粉, 以免寶寶腸胃功能紊亂。
大多數寶寶的厭奶期在一周左右, 在這期間的厭奶行為並不等同於絕食, 因為饑餓仍然會促使寶寶進食。 因此, 儘管喝奶量減少了, 大多數孩子仍能維持正常的成長, 並不會營養不良, 家長可不必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