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會爬到會走再到會跑, 這期間少不了跌傷的危險。 1-5歲是跌倒高風險年齡段, 育兒專家提示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應當學會必要的急救措施, 以保證寶寶的安全。 下面, 育兒專家將教您幾項寶寶受傷的處理方法!>>>專家講解“霧霾天”育兒攻略
1.擦傷、挫傷、細刺刺傷。 輕者塗一些紅藥水或碘酒即可消毒, 壓迫後就能止血;重者還需用乾淨紗布或手帕包紮, 育兒專家提示您千萬不能在慌亂中往傷口上亂撒止血粉或消炎粉, 否則可能會引起感染化膿或更嚴重的後果;若傷口有泥土、灰塵等髒東西, 應及時用冷開水或肥皂水沖洗傷口,
Advertisiment
2.切割傷。 傷口比較淺, 出血不多, 如刀或小玻璃劃傷, 局部消毒後壓迫止血即可, 不需縫合;傷口較大、出血較多一般需縫合, 育兒專家提示您在去醫院的路上要用乾淨的布塊包紮止血, 並抬高受傷部位。
3.扭傷。 扭傷早期48小時內, 家長可將傷處墊高, 局部冷敷, 施壓, 有條件的可用繃帶包紮, 保護或固定受傷關節, 幫助減輕腫脹。 一到兩天后, 家長可在患處進行按摩, 局部熱敷或理療, 加速血液迴圈, 使腫脹消退。
4.骨折。 若斷骨刺穿了皮膚, 傷口血流不止時, 要馬上用乾淨的布壓迫傷口止血, 若折骨沒有伸出皮膚, 可在受損部的兩側固定肢體, 育兒專家提醒您千萬別試圖把變形或彎曲的肢體弄直,
Advertisiment
育兒專家將會陪伴在每位父母身邊, 與您一起關注寶寶的健康, 讓每位寶寶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