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吃不胖怎麼回事?5個推拿小方學起來

很多寶媽反映, 孩子特別能吃, 但還是瘦、個子小、頭髮黃, 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 這類孩子多是典型的胃強脾弱。

胃主腐熟收納, 脾主吸收運化。 說得通俗一點, 胃的功能是把吃到肚子裡的食物變成粥狀混合物, 脾把其中的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 胃強的孩子, 當然胃口好, 吃得多。 但是脾弱了, 脾的吸收運化功能就差, 沒辦法把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 身體需要的營養不能得到滿足, 自然會個子小、身體瘦, 看著像營養不良。

脾虛的孩子還會食積、反復感冒。 而且脾虛的孩子由於運化的水穀精微不能上升以濡養頭面心肺,

Advertisiment
所以孩子還會出現臉色不紅潤、經常感冒等問題。 孩子能吃不能消化, 就像工廠裡加工的產品賣不出去一樣, 時間久了就堆積到那了, 所以孩子還會食積。

因此, 如果孩子胃強脾弱, 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解決。 胃強脾弱的孩子可用中藥來調理, 小兒推拿的方法效果也非常棒, 寶媽們不妨一試。

方法一:補脾經

用你的左手抓著孩子的左手, 用右手的大拇指順著孩子大拇指橈側從指尖向指根直推, 就是補脾經了, 反復100次。

方法二:清胃經

胃經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節, 但不是整個大拇指。 向心為補, 離心為清, 所以從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胃經了。 把孩子抱在懷裡, 用您的左手抓住孩子的小手,

Advertisiment
把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孩子的左右胃經上, 清50次即可。

方法三:摩腹

孩子的胃、腸都在肚子上, 也就是孩子的腹部, 順時針給孩子揉揉肚子, 孩子立刻會感覺舒服很多, 比吃健胃消食的藥都管用。

方法四:揉足三裡

鼻樑有青筋的孩子, 大多會伴有消瘦、頭髮黃、個子小等問題。 寶媽要記住“肚腹三裡留”, 就是說胃腸有疾先找足三裡穴。 寶媽們還要記住另外一句話“揉揉足三裡, 勝吃老母雞”, 足三裡還是個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的要穴。 足三裡穴也很好找, 外膝眼下四指的地方就是。 左右腿各揉1分鐘。

方法五:捏脊

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 用捏法把皮捏起來, 邊提捏, 邊向前推進, 由尾骶部捏到枕項部, 這就是捏脊, 從下往上捏7遍。 捏脊有調整陰陽,

Advertisiment
通理經絡, 促進氣血運行, 改善臟腑功能等作用。 常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失眠及小兒疳積, 感冒, 發燒等症狀。 這個手法特別好, 寶媽們要牢記。

孩子脾虛的飲食宜忌

宜食食物

脾胃正是消化吸收的關鍵, 能用食物養脾胃才是真正的奇妙之處。 推薦可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 如粳米、秈米、鍋巴(鍋焦)、薏米、熟藕、栗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鱖魚、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脾胃虛弱就更容易受到傷害, 飲食上也要多加以調節。 少吃性質寒涼, 易損傷脾氣的食品, 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小麥等。 合理安排味厚滋膩,

Advertisiment
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 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同時利氣消積, 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 如蕎麥、山楂、蘿蔔、香菜等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 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調理脾虛食療方

葡萄乾粥

功能主治:養胃健脾, 適用於脾虛貧血者。

組成:粳米50克, 葡萄乾10克。

用法用量:以適量清水煮粳米到九成熟, 加入葡萄乾, 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紅棗小米粥

功能主治: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小兒。

組成:紅棗5枚, 小米30克。

用法用量:將小米清洗乾淨, 上鍋用小火炒到略黃, 然後加入水及紅棗, 用大火燒開後小火熬成粥食用。

蓮子山藥粥

功能主治:適用於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虛弱小兒。

組成:蓮子30克, 山藥50克, 粳米50克。

Advertisiment

用法用量:將蓮子去皮及芯, 加山藥、粳米及水煮成粥食用。

脾虛是孩子常遇到的消化問題之一, 只要善加調養、遵從醫囑, 往往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但應留意孩子二便的情況, 及時向醫療人員回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