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吃手指的秘密

寶寶出生後不久, 爸爸媽媽們最常見到的就是“吃著手指的寶寶”:餓了吃手指, 喝完奶又吃手指;躺著吃手指, 等到會坐了依舊坐著吃手指;無聊的時候吃手指, 被一個東西吸引住了還要邊看邊吃手指……不讓他吃手指, 多半會不高興。 那麼, 寶寶不吃手指行不行?吃手指到底蘊含著哪些“天機”呢?

寶寶為何愛吃手指

Reason1:我真的餓了

當寶寶餓了卻沒有及時喝到奶的時候, 自然很懷念吸吮的感覺。 雖然吸吮自己的手指是不能讓自己吃飽的, 但還是情不自禁呀!

Reason2:我好無聊

相信大人們都有過無聊的時候擺弄擺弄頭髮、抖抖腿之類的經歷。

Advertisiment
寶寶無聊的時候也是一樣, 除了揮舞小手小腳, 吃吃手指也是不錯的選擇呢, 解決了無聊, 而且還不累。

平時比較忙碌的爸爸媽媽們要知道, 寶寶也有與外界交流的需要。 如果除了吃和睡, 爸媽總是不和他交流的話, 他是會感到無聊的哦。

Reason3:媽媽喂得我很不爽

寶寶太小, 能做的動作有限, 不像大人們一樣想怎麼動就怎麼動, 吸吮真的是寶寶為數不多的動作之一。 有的時候, 寶寶明明想慢慢享受一下吸吮的美妙感覺, 可媽媽卻不明白這一點或者有其他的事要做, 感覺差不多把寶寶喂飽了, 就把寶寶放下, 不再讓寶寶吸奶。

其實這個時候, 寶寶的小肚子雖然飽了, 但心裡還沒“飽”呢!媽媽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再多吸一小會兒。

Advertisiment
尤其是當你發現寶寶每次吃完奶都要吃手指的時候, 就一定要注意了, 這明顯就是寶寶的吸吮欲望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的表現。

此外, 一些媽媽的餵奶姿勢不正確, 也會導致寶寶的吸吮欲望得不到滿足。 在媽媽那裡吸得很難受, 當然要自己再吸一會兒啦!

Reason 4:我焦慮不安

當你處在一個氛圍陌生或緊張的環境時, 當你遇見棘手的事情時, 你會有哪些小動作呢?撓頭、摸鼻子、捏下巴、搓手、抱手臂……

相應的, 寶寶焦慮不安的時候也會有許多小動作, 而吃手指就是其中之一。 吃手指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寶寶提供安全感, 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 所以, 如果爸媽帶著小寶寶出去遛彎或者去別人家做客, 看到寶寶把手指放進了嘴裡,

Advertisiment
那就不妨輕撫寶寶的後背, 並且用語言安慰一下寶寶, 以免他有太多的不安。

Reason 5:人生的必經過程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德認為, 出生後0~18個月, 人類處在口腔期的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 人類通過口腔來探索和瞭解世界, 主要方式就是吸吮、咬東西或咀嚼。

另一個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認為, 人一生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衝突, 而0~18個月的嬰兒主要存在“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開始認識人、認識爸爸媽媽了, “自己吃飽的願望能不能實現、爸爸媽媽會不會餓著我”的心理衝突是必然存在的, 為了幫助緩解衝突所帶來的不安, 吃手指也是在所難免的。

Advertisiment
爸媽只要在這個時期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就可以了。

吃手指的好處

小寶寶出生後的任何行為都是有意義的, 吃手指也不例外。

吃手指是心理發展需要

上文提到過,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德認為人類在0~18個月處於口腔期的發展階段, 需要通過口腔來探索和瞭解世界。 此外, 這個時期, 吸吮所產生的感覺類似于成年後從外界獲取的各種快感, 寶寶也需要這種快感及其帶來的滿足感, 它會直接影響到心理發展狀況。

有研究顯示, 若母親對嬰兒的口腔活動不加限制, 嬰兒長大後性格就傾向于開放、樂觀;若嬰兒時期的口腔活動被限制, 長大後的性格就傾向於退縮和悲觀。

吃手指促進神經系統發展

寶寶神經系統的發展是通過接收各種資訊刺激來實現的。

Advertisiment
嬰兒時期接收到的資訊刺激越多、越全面, 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就越好。

吃手指無疑能讓寶寶的小嘴和小手同時接收到觸覺刺激(當然, 如果手上有東西, 還會有味覺刺激)。 尤其是手指處的神經已經是末梢神經了, 多接收刺激是十分必要的。

寶寶吃手指時產生的快感、安全感和滿足感也會傳達到中樞神經系統, 具有積極的作用。

吃手指幫助智力發展

你可能會忽略, 寶寶吃手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需要手臂的大肌肉群和小手上的小肌肉群都動起來。 這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來說, 也是一項本領呢!而大小肌肉群的運動與協調, 正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信號。 如果不吃手指, 這方面的發展就停滯了。

吃手指促進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嬰兒時期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寶寶需要用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把接收到的資訊傳入大腦,再由大腦對這些資訊進行加工處理。

要完成吃手指這件事情,寶寶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步驟:

1.寶寶接收到某種刺激(例如饑餓、進入陌生的環境、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離開媽媽的乳☆禁☆頭等),將刺激傳入大腦;

2.大腦對這些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後,發出“吃手指”的指令;

3.寶寶把胳膊抬起來,通過視覺和軀體感覺,判斷胳膊大致要抬到什麼位置才能夠便於吃手指;

4.寶寶把小手伸向嘴巴,通過各種感覺通路,決定小手最終停留的位置;

5.胳膊和手擺好後,大腦收到“已擺好”的資訊,發出“張嘴吃”的指令;寶寶的小嘴張開,開始吃手指。

爸爸媽媽看到了嗎?這其中包含著複雜的過程呢!細心的爸媽甚至會發現,寶寶最初往往會試圖把整個手放進嘴裡,成長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夠把某根指頭分離開,只吃那根指頭,這其實就是感覺統合能力正在發展的體現。寶寶將來的任何活動,都要以感覺統合為前提。

吃手指帶來的困擾

吃手指固然有益,但也不是怎麼吃都有益。不少寶寶就因為不當吃手指而產生許多困擾。

困擾1:細菌、病毒侵入

“病從口入”,手指如果不夠乾淨,吃到嘴裡的就不只是手指,還有手指上的細菌和病毒了。尤其是流行病高發時節與出過門之後,如果不清潔寶寶的雙手就任由他吃手指,很有可能會導致腸胃疾病或其他流行病。

困擾2:某種元素含量過高

最為典型的是“血鉛過高”乃至“鉛中毒”。別以為寶寶在家呆著、感染不到病毒就沒事了,家裡的傢俱、牆壁、玩具等都有可能塗有含鉛的材料。寶寶摸過這些東西,再把手放進嘴裡,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體內的鉛含量過高。因此,爸媽要養成寶寶活動之後就幫他清潔小手的習慣。

由於鉛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不良影響,為了避免寶寶攝入過多的鉛,爸媽平時還要注意:避免家中的裝修污染;不用印字的袋子或餐具裝食物;不給寶寶吃含鉛多的食物(例如松花蛋)。

困擾3:影響牙齒發育

如果寶寶吃手指剛好是在牙齒生長發育的時期,那麼爸媽一定要注意,避免寶寶吃手指的時候用力過度。否則,會使牙齒的生長方向產生偏差,將來影響到牙齒的排列與咬合。如果寶寶長期用手指頂住上牙床,可能導致將來門牙外凸;如果上下牙的咬合出現問題,寶寶學習發音就會有困難,無法準確發出諸如“zi、si”這樣的音節。

困擾4:影響面部發育

牙齒的生長情況會影響到面部骨骼發育,進而影響到嘴型、臉型。如果寶寶長期用同一邊牙齒吃手指,有可能會導致嘴型不對稱;如果寶寶的下排牙齒長期前伸,有可能會導致“地包天”。身為爸媽,一定要細心觀察寶寶吃手指的姿勢,發現不良之處要立即予以糾正,才能確保寶寶長大後擁有一個漂亮的外型哦!

困擾5:干擾心理健康

適當吃手指是心理發展的必經過程,而不適當地吃手指則會干擾到寶寶的心理發育。

有的寶寶一旦吃上手指,就沉浸其中,吃手指幾乎成了無時無刻不做的事情。這樣,即便寶寶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惑,也只會用吃手指來安慰自己、逃避現實,而不去尋求其他解決方法。長此以往,會抑制寶寶進行其他活動,削弱寶寶應對各種生活事件的能力,耽誤寶寶的全方面發展。

爸媽必讀:怎樣調整寶寶吃手指?

出境寶寶:甜甜

甜甜生下來就是個乖乖女,滿月後一直使用安撫奶嘴。現在甜甜快四個月大了,時而含著安撫奶嘴,對手指幾乎沒有興趣,媽媽給她把小手放進嘴裡,她最多舔幾下就鬆開了。看著別人家的寶寶吃手指吃得不亦樂乎,甜甜媽心裡不禁有個疑影兒:我家甜甜怎麼了?不會不正常吧?

給爸媽的建議

如果寶寶極少吃手指,爸媽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寶寶是否有別的可以吸吮或輕咬的東西。例如甜甜平時有安撫奶嘴可供吸、咬,就說明她的感官需求基本正常。如果沒有安撫奶嘴的寶寶也不吃手指,爸媽就需注意了,應該刺激和引導寶寶“多動嘴”。

2.對於有安撫奶嘴的寶寶,要觀察他對安撫奶嘴有沒有產生依賴。安撫奶嘴和手指的最大區別在於:手指還需要去做其他事情,無法一直呆在嘴裡,並且總是吃手指的話胳膊也會累;而安撫奶嘴是可以持續被寶寶含在嘴裡的。因此,許多使用安撫奶嘴的寶寶,對安撫奶嘴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往往到了該脫離奶嘴的年紀依舊無法離開奶嘴。另外,過度使用安撫奶嘴還會影響到寶寶的牙齒發育。

3.如果爸媽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讓寶寶含一陣子就要把它拿下來,以免讓寶寶誤認為安撫奶嘴是生活必需品、沒有安撫奶嘴是不正常的。

4.注意培養寶寶的自我意識。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自我意識尚未發展成熟,分不清楚哪些是“自身”、哪些是“外界”。他們有時會將胳膊和手看成是外界的東西,有時又會以為嬰兒床的欄杆也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關於自身和外界,寶寶是在不斷探索中慢慢瞭解到的。

如果寶寶到了四五個月仍然很少吃手指,不排除寶寶以為手指是外界的東西。為了預防自我意識發展不良,爸媽應握著寶寶的小手,溫和地向寶寶介紹:“這是你的手,這是你的大拇指……”寶寶會在懵懂中慢慢明白的。

出境寶寶:昕然

昕然的小嘴巴向來特別活躍,吃奶的時候又積極又用力,吃飽了也依舊有一搭沒一搭地吸著;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總是吃著手指頭;只要被大人抱起來,就哼唧著咬咬這裡、舔舔那裡。大人們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做什麼,為了轉移他的注意力,只好多給他玩具,但昕然拿到玩具,首先就是一通亂啃。

給爸媽的建議

對於酷愛吃手指、口腔活動過多的寶寶,爸媽要學會科學處理,千萬別操之過急。

1.為了避免寶寶是由於吃奶動作不當、時間太短而發展出過度吃手指的習慣,在給寶寶餵奶時,媽媽要注意採取讓寶寶舒適的動作,並且在餵奶過程中要跟寶寶有情感交流,微笑、語言、輕撫的動作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餵奶不可太倉促(如果使用奶瓶,要注意奶嘴開口不可過大),要讓寶寶吸吮夠之後再結束。

2.平時不要讓寶寶無聊太久,要給寶寶充分的、多種多樣的感官刺激,例如給寶寶提供色彩鮮豔的玩具或圖片、給寶寶播放有節奏感但不吵鬧的音樂等等。這樣,寶寶就不會因為無聊而養成吃手指的習慣了。

還可以經常帶寶寶觸摸懸吊玩具、玩撥浪鼓或手搖鈴,讓寶寶明白手是有許多功能的,可以用來抓、握、撥動等等。在擺弄玩具的過程中,寶寶也能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

3.如果寶寶已經養成了過度吃手指的習慣,爸媽可以先準備好能夠佔用寶寶雙手的玩具,輕輕地把寶寶的手拿開,然後試著讓玩具接觸寶寶的小手。為了更好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爸媽可以同時對寶寶說一些吸引人的語言,例如邀請寶寶一起來玩遊戲、講述遊戲規則,寶寶雖然不能完全聽懂,但也會被爸媽的話所吸引。

4.一旦寶寶堅持了一段時間(例如5分鐘)沒有吃手指,爸媽要及時給予獎勵,可以是一個微笑、幾句表揚或者一個溫柔的親吻;下一次,寶寶再堅持成功,爸媽再給予獎勵。慢慢提高獎勵的門檻,加長寶寶堅持的時間,長此以往,就能有效減少寶寶對手指的依賴。

5.如果爸媽用盡辦法還是不能改變寶寶過度吃手指的習慣,建議求助醫師或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士。專業人士會幫助爸媽仔細排查原因,對撫養人的具體養育方法給予指導和調整。

小寶寶吃手指,不能不吃,也不能胡亂吃。希望爸爸媽媽們正確看待和處理,讓寶寶的嬰兒時期充滿健康和快樂!

這方面的發展就停滯了。

吃手指促進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嬰兒時期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寶寶需要用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把接收到的資訊傳入大腦,再由大腦對這些資訊進行加工處理。

要完成吃手指這件事情,寶寶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步驟:

1.寶寶接收到某種刺激(例如饑餓、進入陌生的環境、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離開媽媽的乳☆禁☆頭等),將刺激傳入大腦;

2.大腦對這些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後,發出“吃手指”的指令;

3.寶寶把胳膊抬起來,通過視覺和軀體感覺,判斷胳膊大致要抬到什麼位置才能夠便於吃手指;

4.寶寶把小手伸向嘴巴,通過各種感覺通路,決定小手最終停留的位置;

5.胳膊和手擺好後,大腦收到“已擺好”的資訊,發出“張嘴吃”的指令;寶寶的小嘴張開,開始吃手指。

爸爸媽媽看到了嗎?這其中包含著複雜的過程呢!細心的爸媽甚至會發現,寶寶最初往往會試圖把整個手放進嘴裡,成長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夠把某根指頭分離開,只吃那根指頭,這其實就是感覺統合能力正在發展的體現。寶寶將來的任何活動,都要以感覺統合為前提。

吃手指帶來的困擾

吃手指固然有益,但也不是怎麼吃都有益。不少寶寶就因為不當吃手指而產生許多困擾。

困擾1:細菌、病毒侵入

“病從口入”,手指如果不夠乾淨,吃到嘴裡的就不只是手指,還有手指上的細菌和病毒了。尤其是流行病高發時節與出過門之後,如果不清潔寶寶的雙手就任由他吃手指,很有可能會導致腸胃疾病或其他流行病。

困擾2:某種元素含量過高

最為典型的是“血鉛過高”乃至“鉛中毒”。別以為寶寶在家呆著、感染不到病毒就沒事了,家裡的傢俱、牆壁、玩具等都有可能塗有含鉛的材料。寶寶摸過這些東西,再把手放進嘴裡,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體內的鉛含量過高。因此,爸媽要養成寶寶活動之後就幫他清潔小手的習慣。

由於鉛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不良影響,為了避免寶寶攝入過多的鉛,爸媽平時還要注意:避免家中的裝修污染;不用印字的袋子或餐具裝食物;不給寶寶吃含鉛多的食物(例如松花蛋)。

困擾3:影響牙齒發育

如果寶寶吃手指剛好是在牙齒生長發育的時期,那麼爸媽一定要注意,避免寶寶吃手指的時候用力過度。否則,會使牙齒的生長方向產生偏差,將來影響到牙齒的排列與咬合。如果寶寶長期用手指頂住上牙床,可能導致將來門牙外凸;如果上下牙的咬合出現問題,寶寶學習發音就會有困難,無法準確發出諸如“zi、si”這樣的音節。

困擾4:影響面部發育

牙齒的生長情況會影響到面部骨骼發育,進而影響到嘴型、臉型。如果寶寶長期用同一邊牙齒吃手指,有可能會導致嘴型不對稱;如果寶寶的下排牙齒長期前伸,有可能會導致“地包天”。身為爸媽,一定要細心觀察寶寶吃手指的姿勢,發現不良之處要立即予以糾正,才能確保寶寶長大後擁有一個漂亮的外型哦!

困擾5:干擾心理健康

適當吃手指是心理發展的必經過程,而不適當地吃手指則會干擾到寶寶的心理發育。

有的寶寶一旦吃上手指,就沉浸其中,吃手指幾乎成了無時無刻不做的事情。這樣,即便寶寶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惑,也只會用吃手指來安慰自己、逃避現實,而不去尋求其他解決方法。長此以往,會抑制寶寶進行其他活動,削弱寶寶應對各種生活事件的能力,耽誤寶寶的全方面發展。

爸媽必讀:怎樣調整寶寶吃手指?

出境寶寶:甜甜

甜甜生下來就是個乖乖女,滿月後一直使用安撫奶嘴。現在甜甜快四個月大了,時而含著安撫奶嘴,對手指幾乎沒有興趣,媽媽給她把小手放進嘴裡,她最多舔幾下就鬆開了。看著別人家的寶寶吃手指吃得不亦樂乎,甜甜媽心裡不禁有個疑影兒:我家甜甜怎麼了?不會不正常吧?

給爸媽的建議

如果寶寶極少吃手指,爸媽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寶寶是否有別的可以吸吮或輕咬的東西。例如甜甜平時有安撫奶嘴可供吸、咬,就說明她的感官需求基本正常。如果沒有安撫奶嘴的寶寶也不吃手指,爸媽就需注意了,應該刺激和引導寶寶“多動嘴”。

2.對於有安撫奶嘴的寶寶,要觀察他對安撫奶嘴有沒有產生依賴。安撫奶嘴和手指的最大區別在於:手指還需要去做其他事情,無法一直呆在嘴裡,並且總是吃手指的話胳膊也會累;而安撫奶嘴是可以持續被寶寶含在嘴裡的。因此,許多使用安撫奶嘴的寶寶,對安撫奶嘴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往往到了該脫離奶嘴的年紀依舊無法離開奶嘴。另外,過度使用安撫奶嘴還會影響到寶寶的牙齒發育。

3.如果爸媽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讓寶寶含一陣子就要把它拿下來,以免讓寶寶誤認為安撫奶嘴是生活必需品、沒有安撫奶嘴是不正常的。

4.注意培養寶寶的自我意識。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自我意識尚未發展成熟,分不清楚哪些是“自身”、哪些是“外界”。他們有時會將胳膊和手看成是外界的東西,有時又會以為嬰兒床的欄杆也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關於自身和外界,寶寶是在不斷探索中慢慢瞭解到的。

如果寶寶到了四五個月仍然很少吃手指,不排除寶寶以為手指是外界的東西。為了預防自我意識發展不良,爸媽應握著寶寶的小手,溫和地向寶寶介紹:“這是你的手,這是你的大拇指……”寶寶會在懵懂中慢慢明白的。

出境寶寶:昕然

昕然的小嘴巴向來特別活躍,吃奶的時候又積極又用力,吃飽了也依舊有一搭沒一搭地吸著;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總是吃著手指頭;只要被大人抱起來,就哼唧著咬咬這裡、舔舔那裡。大人們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做什麼,為了轉移他的注意力,只好多給他玩具,但昕然拿到玩具,首先就是一通亂啃。

給爸媽的建議

對於酷愛吃手指、口腔活動過多的寶寶,爸媽要學會科學處理,千萬別操之過急。

1.為了避免寶寶是由於吃奶動作不當、時間太短而發展出過度吃手指的習慣,在給寶寶餵奶時,媽媽要注意採取讓寶寶舒適的動作,並且在餵奶過程中要跟寶寶有情感交流,微笑、語言、輕撫的動作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餵奶不可太倉促(如果使用奶瓶,要注意奶嘴開口不可過大),要讓寶寶吸吮夠之後再結束。

2.平時不要讓寶寶無聊太久,要給寶寶充分的、多種多樣的感官刺激,例如給寶寶提供色彩鮮豔的玩具或圖片、給寶寶播放有節奏感但不吵鬧的音樂等等。這樣,寶寶就不會因為無聊而養成吃手指的習慣了。

還可以經常帶寶寶觸摸懸吊玩具、玩撥浪鼓或手搖鈴,讓寶寶明白手是有許多功能的,可以用來抓、握、撥動等等。在擺弄玩具的過程中,寶寶也能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

3.如果寶寶已經養成了過度吃手指的習慣,爸媽可以先準備好能夠佔用寶寶雙手的玩具,輕輕地把寶寶的手拿開,然後試著讓玩具接觸寶寶的小手。為了更好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爸媽可以同時對寶寶說一些吸引人的語言,例如邀請寶寶一起來玩遊戲、講述遊戲規則,寶寶雖然不能完全聽懂,但也會被爸媽的話所吸引。

4.一旦寶寶堅持了一段時間(例如5分鐘)沒有吃手指,爸媽要及時給予獎勵,可以是一個微笑、幾句表揚或者一個溫柔的親吻;下一次,寶寶再堅持成功,爸媽再給予獎勵。慢慢提高獎勵的門檻,加長寶寶堅持的時間,長此以往,就能有效減少寶寶對手指的依賴。

5.如果爸媽用盡辦法還是不能改變寶寶過度吃手指的習慣,建議求助醫師或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士。專業人士會幫助爸媽仔細排查原因,對撫養人的具體養育方法給予指導和調整。

小寶寶吃手指,不能不吃,也不能胡亂吃。希望爸爸媽媽們正確看待和處理,讓寶寶的嬰兒時期充滿健康和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