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吃藥難怎麼辦?喂藥技巧推薦

喝口水, 一仰頭, 藥片吞落……你以為吃藥真的那麼簡單?寶寶可要發出嚴重抗議了:“這麼苦的東西, 我才不吃!”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寶寶乖乖吃藥呢?

喂藥準備

清潔喂藥工具 

低齡寶寶大多不能直接吞咽藥物, 家長需要借助各種工具, 比如藥杯、勺子、滴管、奶瓶或專門的喂藥器。 這些工具在使用前後, 都要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 以免細菌侵染寶寶和殘留的藥物變質。  

家長最好專門為寶寶準備一套喂藥工具, 不要和寶寶吃飯的餐具混用, 更不能直接使用大人的勺子、杯子。  

合理取量藥物

藥物的劑量和人的年齡、體重有直接關係,

Advertisiment
寶寶用藥的劑量和成年人差別較大。 過量服用藥物可能會出現頭暈、嘔吐、腹瀉、嗜睡等毒副反應。 因此家長在取量藥物時要計算清楚, 或根據醫囑給寶寶喂藥, 不要認為吃得多就會好得快。  

喂藥技巧:

糖漿·水劑類

糖漿是含有藥物的濃糖水溶液, 口感較甜, 性狀黏稠。 大多數糖漿帶有水果香味, 掩蓋了藥物的苦味, 即便是怕吃藥的寶寶也能把糖漿當做飲料來喝。  

寶寶5歲之前服用的大多為這類藥物, 常見的有止咳糖漿、生血糖漿等。  

水劑類藥物有多種餵食方法, 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勺子:取正確的劑量, 把糖漿倒在小勺子上,將小勺子輕輕放入寶寶口中, 讓他(她)喝下, 但不要放得太深。

Advertisiment
 

滴管:用滴管吸取糖漿, 輕輕伸入寶寶口中, 一滴一滴地進行滴喂。 注意滴管不要碰到寶寶的口腔。  

奶瓶:家長可以把糖漿倒入奶瓶, 讓寶寶像喝奶一樣服藥。 但這種方法通常只適用於新生兒, 稍大的寶寶容易因此對奶瓶產生抵觸情緒, 從而拒絕喝奶。  

藥杯:1歲以上的寶寶大多已經學會吞咽, 家長可以用藥杯給他喂藥。 要注意不能讓他直接從藥瓶中喝藥, 不但容易過量, 還可能使糖漿變質。  

手指:如果寶寶對以上方法都比較抗拒, 家長還可以用手指給寶寶喂藥。 喂藥前, 要先仔細地把手清洗乾淨, 然後蘸一些藥劑, 讓寶寶吮吸手指。  

特別提醒:糖漿的量取 

糖漿一般會有配套的藥杯, 藥杯和瓶身上都標有刻度, 家長查看刻度時,

Advertisiment
目光要與刻度處在同個平面, 否則容易產生誤差。  

蔗糖的比重大於水, 所以糖漿濃度一般是下層高於上層。 所以家長在取量糖漿前, 要先把瓶子搖一搖, 讓藥物分佈均勻, 以免出現取量不準確的問題。  

藥粉·顆粒類

粉狀、顆粒狀的藥物一般都比較苦, 讓寶寶難以下嚥。 因此, 家長需要多花些工夫, 採取和飲料、食物混合的方法提升口感, 讓寶寶順利服藥。  

家長取出適合寶寶服用劑量的藥粉, 加入少量糖水, 調製成稀糊狀, 然後用勺子慢慢地喂寶寶。 也可以多加一些糖水, 把藥粉稀釋成液體, 採取和喂糖漿一樣的方法, 用勺子、吸管或杯子給寶寶喂藥。  

需要注意的是, 藥粉溶於糖水後, 會隨著放置時間越變越苦, 藥效也會降低。

Advertisiment
家長用溫開水調好藥之後, 要儘快讓寶寶服下。  

特別提醒:不適合和藥粉混合的飲品 

開水:

熱水會破壞藥物的有效成分, 調和藥粉應該使用溫開水。  

牛奶:

牛奶中含有鈣、鐵、磷等多種無機鹽, 會和某些藥物發生作用, 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 降低藥效。 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質也會對某些藥物產生影響。  

蜂蜜:

如果寶寶未滿1歲, 家長最好不要用蜂蜜水稀釋藥粉。 蜂蜜在釀制過程中可能會感染土壤和灰塵中的肉毒桿菌。 而低齡寶寶抵抗力弱, 腸道微生物生態不穩定, 肝臟的解毒能力又差, 極微量的肉毒桿菌毒素就會使他中毒, 出現遲緩性癱瘓、哭聲微弱、吸奶無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藥丸·片劑類

對還不具備吞咽能力的寶寶來說,

Advertisiment
吞藥片比較困難, 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如果寶寶需要服用藥丸、片劑類的藥物, 家長應該用碎藥機把藥片碾碎後, 採用和藥粉同樣的方法喂寶寶喝下。  

小貼士:

喂完藥後, 家長要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 沖淡他(她)口中的藥味。 然後, 讓寶寶保持站立或坐著的姿勢2分鐘左右。 也可以將寶寶豎直抱起, 輕輕拍打他的背部, 排出胃裡的空氣, 以免打嗝時將藥液吐出。  

如果寶寶吐藥, 家長不要慌張。 寶寶吐的量不多, 或服用後30分鐘才吐, 說明藥物大部分已被吸收, 家長不必給寶寶補吃;如果服藥後很快就吐出, 說明藥物沒被吸收, 家長應該過10~20分鐘再讓寶寶補吃一劑;如果寶寶每次吃藥都會吐, 最好去醫院請醫生診斷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